楠木軒

造車夢碎,資不抵債,“摩托大王”力帆跑不動了

由 習國防 發佈於 財經

中新網客户端北京8月28日電(張旭)一紙司法重整公告,讓大家突然發現,原來昔日的“摩托大王”力帆已經走到了退市邊緣。

力帆股份近日發佈公告稱,力帆股份股票於8月24日停牌一個交易日,在8月25日恢復交易,股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簡稱改為:*ST力帆。截至8月28日,力帆已連續4天跌停。在股票交易討論區,有投資者認為,“至少會有10個跌停板”。

力帆已連續4天跌停。數據來自同花順

從作坊到“摩托大王”

力帆的故事開始於30年前。1991年,創始人尹明善聽摩托車廠的朋友説,重慶本地的摩托車巨頭嘉陵與建設,都不願意把發動機賣給小修理廠,而市場需求又很大。尹明善意識到這是個巨大的市場,而發動機又是摩托車的核心。

1992年,尹明善註冊成立“轟達車輛配件研究所”,把從建設集團維修部買來的發動機配件進行組裝後進行二次銷售。靠着模仿和改裝,尹明善不久就造出了摩托車關鍵零部件,創立重慶力帆。

1994年,尹明善研製出了當時全國獨有的100CC四衝程發動機,以及100CC重啓動發動機。2001年,力帆集團開發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小排量水冷發動機,以及卧式110型三氣門發動機,在技術上實現領先。

也是在這一年,力帆銷量反超嘉陵和建設摩托,成為了重慶摩托車業的龍頭。力帆不光在國內家喻户曉,出口業務也風生水起。在俄羅斯市場,力帆連續8年在中國汽車品牌中,銷量第一名。

2010年力帆上市,市值一度衝到300多億。72歲的尹明善,問鼎重慶首富。“摩托大王”當之無愧。

資料圖:重慶工業。劉賢 攝

“抄襲”“騙補”,力帆身陷泥潭

藉着國內汽車市場起飛的熱度,力帆開始了造車之路。2003年,尹明善收購了重慶專用汽車製造廠80%的股份,並將企業名稱改為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

2006年,力帆的第一款自主設計的“力帆520”正式上市,但一年只賣了1萬多台。而差不多同時上市的比亞迪F3,一個月的銷量就突破1萬輛。

第一款車銷量慘淡,尹明善改變了策略。2009年,“力帆320”上市,最高峯一個月賣到了7000多輛,這也是力帆首次被質疑抄襲MINI COOPER。

此後,“力帆530”與“力帆630”分別和一汽豐田威馳、卡羅拉的外形設計相似,SUV“力帆X80”前臉酷似廣汽豐田漢蘭達、側面與現代格鋭高度相似,主打MPV市場的“力帆軒朗”,車身側面與長安福特S-MAX雷同,均受到抄襲質疑。

2012年6月26日,力帆宣佈兩項共計超過11億元投資的產業項目,包括6.7億元的新能源電池項目和4.77億元的研發中心項目,全面佈局新能源汽車產業。但汽車主業卻開始了虧損,2014年虧損2397萬元,此後虧損幅度不斷擴大。

圖為力帆在發佈會上展示其基於Apollo平台解決方案的第一輛無人駕駛汽車。力帆供圖

2016年,力帆捲入“騙補”事件,對其更是一次重大打擊。《財政部關於重慶力帆乘用車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專項檢查的處理決定》指出:力帆乘用車申報2015年度中央財政補助資金的新能源汽車中,共計2395輛不符合申報條件,涉及中央財政補助資金11408萬元,並取消力帆乘用車2016年中央財政補助資金預撥資格。

騙補讓力帆的形象一落千丈,連年虧損之下,力帆資金出現了問題。

力帆斷臂,仍難求生

從財務上看,泥潭中的力帆跑不動了。

2016年,其歸母淨利潤大幅下滑77%,營業收入跌跌不休,從2017年的126億元下降至2019年的74.5億元。

力帆股份財報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其實現營收5.64億元,同比下滑74.88%,歸母淨利潤虧損1.97億元,同比下滑103%。

與此同時,力帆股份債台高築。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其總資產為182.93億元,總負債157.19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85.93%。

力帆試圖變賣資產求生。2017年1月份,為了節省開支,尹明善將重慶力帆足球俱樂部90%的股權出售給了武漢當代科技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2月,力帆股份發佈公告稱,其計劃在重慶兩江新區擇址修建新廠區,並對力帆乘用車生產基地進行搬遷,以此獲得約15億元到25億元的土地出讓收益。當年12月,力帆股份又將重慶力帆的乘用車生產資質以6.5億元的價格出售給理想汽車。

重慶本地車企已有長安、恆通、力帆和小康相繼進入智能汽車領域。 張燕 攝

球隊、房產、造車資質……這些資產仍然難以解決龐大的債務問題。“力帆的整車生產資質已經大幅貶值,這幾年年銷量不足1000輛破產的車企太多了,所以生產資質也沒有那麼大吸引力。”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汽車分析師張翔告訴記者。

2020年8月6日,力帆股份的控股股東力帆實業就以其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為由,向重慶市第五中級法院申請進行司法重整,並在8月11日獲法院裁定受理。

8月21日,重慶破產法庭宣佈裁定受理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力帆乘用車有限公司、重慶力帆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等22家力帆系企業的破產重整申請。

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查明,力帆股份已經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當前貨幣資金4300萬元,到期債務11.96億元,其他財產流動性差、無法變現,依法應予認定其明顯缺乏清償能力。

力帆還跑得起來嗎?

今年6月,有投資者向力帆股份董秘提問,質疑其為何不大力發展摩托車業務,而去從事並不擅長的汽車業務。對此,力帆股份董秘回應稱:“公司的摩托車是長期優勢,也會繼續發揚,做得更好更強。”

對於力帆的摩托車業務,業內普遍持懷疑態度。一方面是其業績正在下滑,今年1-7月,力帆摩托車累計銷售約28.76萬輛,同比下滑17.85%;另一方面,力帆摩托車的競爭力並不強。

2020第五屆華南國際電動車及零部件展覽會現場 程景偉 攝

財通證券分析師李永良認為,目前國內的摩托車企業生存環境惡劣,能夠存活下來的企業都得依靠出口,雖然力帆股份較早佈局海外市場,但依照目前的全球化形勢,出口並不能作為“唯一”的後路。

張翔表示,“相比二十年前,市場出現了很多變化,很多城市禁摩,市場需求大幅縮小。從出口來看,國內摩托車在國際市場上較為低端,知名度較低,力帆摩托也無法和本田等品牌競爭。力帆想靠摩托車業務翻身,希望不大。”

環顧四周,早期的摩托車上市公司,幾乎均已“賣身”。當年的“摩托大王”中國嘉陵經過重整,已經變成了ST電能,和摩托車業務毫無關係。錢江摩托2016年被吉利收購,業務不温不火。

對於如今的力帆而言,造車的夢想已經成為過去,未來何去何從仍無定數。業內人士看來,力帆已經無力迴天。

值得一提的是,自今年6月以來,有關吉利接盤力帆的消息時有傳出。對此,力帆股份曾發佈公告回應吉利的收購傳聞,稱相關媒體傳聞不實。“一般而言,車企不會去收購這種尾部企業,收購一般有比較重的包袱。”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

“力帆靠模仿造出的產品嚴重落後,跟不上時代潮流,再加上生產的新能源車無法達標,最終資不抵債申請破產。基本不會有車企收購力帆,雖然接盤價很低,但同時要承擔鉅額債務,要是能免除債務,可能還有希望。”張翔對中新網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