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遭受重創氣急敗壞,特朗普想與中國"脱鈎"?日媒真相:不可能
作者:不暗
編輯:布星
聯繫是客觀的普遍的。隨着經濟全球化以及國際合作的進一步加強,隨着信息時代的發展,國與國的聯繫進一步加強,誰也不能脱離國際而閉門造車。近現代以來的歷史教訓也警惕所有國家,只有在國際競爭與發展中才更有利於本國的發展,否則將會被國際浪潮淘汰。
建國以來,我國積極發展與國際社會的外交關係,更是隨着"改革開放",使得"引進來,走出去"成為我國長期不變的對外開放政策。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中國的製造業水平日益提高,越來越精益求精,不僅依靠數量,而是越來越因為質量優先的"工匠精神"成為很多國家的外貿首選。此外,中國加入了聯合國,世衞等國際組織並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國際社會的話語權影響力越來越大,並且以身作則一直走在人道主義和呼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前面。可是美國特朗普政府卻想着切斷與中國的聯繫?
2018年3月一場猝不及防的貿易戰率先從美國向中國"宣戰",然而在對中國增加壁壘的同時自身也要因為這個全球經濟密不可分的聯繫而受到波及,一場貿易戰讓美國本土經濟鏈也發生巨大變化,與中國有關的行業和從業人員均受到波及,股市行情也變得不容樂觀。而隨着2020年全球新冠病毒的大流行,美國成為全球疫情的風暴中心,國內發展遭受重創,然而特朗普政府卻將矛頭指向中國,並散佈"中國病毒"的謠言,氣急敗壞之下稱"我們可以切斷與中國的整個關係"!但是與中國"脱鈎",真的現實嗎?
日本媒體發佈的《日經亞洲評論》就刊登了克拉布特裏教授的文章,專門討論了關於美國想與中國"脱鈎"的問題。並且表明了,無論如何未來中國還將是大多數跨國公司的重要製造中心。特朗普政府除了自身想與中國"脱鈎"以外,還大膽猜測其他在中國進行離岸外包的國家也宣告結束,將會把製造活動撤回本土。但是從以下原因就可以分析到,特朗普政府的單方面看法實質上是不可能的。
現在中國的各方面生產已經先於很多國家開始恢復了,而其他跨國製造業供應商卻因為疫情等原因難以展開生產,中國現在是很多國家首選的供應商,甚至美國都會為了搶奪中國的口罩和西方其他國家明爭暗鬥;而且從未來看,就算有的國家可能有意從中國撤資,但是作為替代選擇的國家並不能達到中國一樣的技術水平和成本優勢;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和國際上的跨國貿易合作不計其數,成為很跨國企業的支柱性經濟來源,此外也有像醫療產品等戰略性需求一直都需要中國的供應。全球化的背景下,誰也不能割裂這種順應經濟和社會規律的必然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