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禮:錢要用到刀刃上,用數字信用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5月22日,2020《政府工作報告》新鮮出爐。新京報舉辦全國“兩會經濟策”系列沙龍之問策中國經濟,邀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全國政協委員、原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從經濟增速、財政貨幣政策等方面進行了解讀。
在連線中,周延禮表示,今年財政赤字比去年提高1萬億元,同時發行特別抗疫國債1萬億,報告中還有對企業新增減負要超過2.5萬億,加起來4萬多億,要確保財政資金安全平穩地用到刀刃上;數字信用定位應該是中小微企業最重要的資產要素,發展數字化供應鏈金融,可以將傳統企業主體信用轉化為數字信用。
要確保財政資金安全平穩地用到刀刃上
周延禮談到,目前政府出台的政策如何監管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如果有那麼多錢,花不了、花不好、花錯了,將來產生的新的風險不要低估。
“今年財政赤字比去年提高1萬億元,同時發行特別抗疫國債1萬億,報告中還有對企業新增減負要超過2.5萬億,加起來4萬多億,這些都是真金白銀。”周延禮稱,直接減税減負可以落實到企業,但特別國債直接發放到市縣,鏈條那麼長,確保資金都能安全平穩地用到刀刃上、不被挪用、用到該用的地方去,難度不小。
他進一步稱,對各級財政而言壓力也很大,沒錢的時候大家急着要錢,有錢的時候怎麼花、花好了,不至於搞成重複性建設,真正用在當地有短期效益、有長期發展基礎的項目十分重要。所以擔心的是如何把資金用好,要加強財政監管,確保資金用到位,要用得精準。
數字信用應定位為中小微企業最重要的資產要素
周延禮談到,可以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特別是解決供應鏈內的核心企業數字信用,改革傳統的依賴不動產抵押等提供擔保融資的做法,這樣可以解決一部分供應鏈內上下游中小微企業融資問題。金融在供給方面重點要考慮主要通過數字技術、金融科技賦能,打破一些信息不對稱問題。
他表示,數字信用定位應該是中小微企業最重要的資產要素。金融機構實際上是風險管理機構,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可以通過數字技術、金融科技賦能,將一些企業信用資產數字化,以克服傳統供應鏈金融存在的弊端,打通數字信用融資的最後一公里問題。
此外,發展數字化供應鏈金融,可以將傳統企業主體信用轉化為數字信用,提供供應鏈金融數字化風控能力,降低綜合成本。他還提出,數字技術賦能金融機構,供應鏈參與主體的數字信息、數字信用,這些信用信息可以在線共享。拓展中小企業信用貸、首貸、還本續貸等問題,可以通過數字信用做一個有效解決。
新京報記者 程維妙 顧志娟 編輯 孫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