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警告,政府號召節約,中國的糧食夠吃嗎?
最近一段時間,相信大家已經看到很多關於節約糧食的號召,甚至有的地方還出台了“N-1”式點菜的規定,不免給人造成這樣的印象——糧食快不夠吃了?
需要強調的是,糧食危機並非空穴來風。
7月13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世界糧食計劃署等機構聯合發佈的《2020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導致全球新增1.3億名飢餓人口,總共有6.9億人處於飢餓狀態。
▲貝魯特大爆炸一傢伙炸掉了黎巴嫩85%的儲備糧,糧食依賴進口隱患很大
一些糧食出口國出於本國安全考慮,開始限制糧食出口。越南、俄羅斯、泰國、塞爾維亞等國一度宣佈禁止或減緩糧食出口。
聯合國甚至發出警告,全球迎來了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
全球,當然也包括中國,這顯然是一個壞消息。
但也有一個好消息——中國的三大口糧,大米、小麥、玉米的國內自給率平均在97%以上,保證中國人自己吃飯肚子,是沒有問題的。
俗話説,民以食為天,不管工業如何強大,商業如何發達,互聯網如何高效,吃飽肚子永遠都是最基礎的剛需。
中國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國,單是保證每個人都能吃飽,總量算下來也是一筆驚人的數字,也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鑑於近代以來的許多歷史教訓,中國人對國防和糧食的自主程度最為在意,非常重視,甚至達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恨不得一切產品,機械電子,大米白麪,最好都能自己解決,絕不依賴國外。
▲中國雖大,耕地不多
所以,保證糧食安全,可以説是全民、全國的根本性共識了——“18億畝耕地紅線”,相信大家都聽説過,這是保證中國糧食自給自足的底線,無論經濟發展對地皮有多麼的渴望,國家在對待耕地的問題上,一定是堅守這個底線的,否則就是在給將來埋地雷。
新中國建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中國農業人口持續減少,現在已經轉型為工業化國家。
但由於農機、化肥、育種、管理方面的進步,中國的糧食產量不僅沒有減少,反而連年增加。
截止2019年,我國糧食產量連續7年穩定在6億噸以上,去年總產量13277億斤,創歷史最高水平,實現了“16連豐”。
把這個產量按14億人口粗略平均一下,每人可以分到948.36斤糧食,相當於每人每天有2.6斤糧食可吃,遠高於人均800斤的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
不過,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最近發佈了一條消息——各地的夏糧均有不同程度的減產。
看到這個信息,可能又讓我們心裏一沉,一想到每天都有14億張嘴要吃飯,少收了這麼多糧食,難道要捱餓了?
這同樣是一個壞消息,但也有一個好消息——中國的存糧非常充足。
其實,如果糧食全靠現收現支,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只要當年稍有風吹草動,危機馬上就來。
事實上,我們消耗的糧食中有相當一部分都不是當年打下的新糧,而是往年的存糧。
存糧就得有糧倉,那麼中國的糧倉夠嗎?夠!
根據《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的數據,截止2018年,全國共建有標準糧食倉房倉容6.7億噸,簡易倉容2.4億噸,有效倉容總量比1996年增長31.9%。食用油罐總罐容2800萬噸,比1996年增長了7倍。
僅2019年這一年,中國小麥、玉米、大米三大主糧的庫存結餘就達2.8億多噸,總計庫存有9.1億噸。14億人口,按每天消耗糧食70萬噸計算,以這個庫存量,哪怕一粒糧食不增加,也足夠消耗3年半的時間。
▲現代糧倉是這個樣子的
國際上普遍適用的糧食安全標準,是庫存量佔消費量的比例在17%至18%之間,我國庫存量遠高於這一標準。
也就是説,今年夏糧歉收即使有影響,至少也要推到三年後了,而且今後好幾年一平攤,很可能並沒有任何影響。
看到這裏,是不是又長出了一口氣?原來糧食這麼充足啊?不用擔心啦!
先別急,糧食充足,並不説明一切都可以自己解決。
這裏又有一個壞消息——我國是產糧大國,同時也是農產品進口大國,自2010年起更穩居全球農產品進口量第一。
連年豐收,存糧夠吃三年半,為什麼還要進口農產品?
原因之一,我國人口基數龐大和消費升級。
雖然糧食夠吃,但中國人並不只是求個吃飽,還有很多改善性的需要,比如你想換換口味,嚐嚐泰國香米、波蘭黑麥,這是不是就得進口了?
原因之二,農業結構的不平衡。
▲大豆對外依存度很高
我們熟知的大豆,自給率不足20%,國內需求增長最快、供求缺口最大的一個品種,主要依賴進口。
在2009-2018的10年中,大豆淨進口量呈現上升趨勢,2015年之後淨進口更是突破了8000萬噸,是國內大豆產量的4倍多——2019年國產大豆產量1810萬噸,同比增加215萬噸。
從國際市場看,2019年我國大豆進口8851萬噸,同比增加48萬噸。
我國進口的大豆,大約20%加工成豆油,80%加工成豆粕。
▲大豆磨成粉,喂肥雞鴨豬
豆粕是幹嘛的呢?優質的動物飼料。
也就是説,中國人吃到的肉食,大多是靠進口大豆來供給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我國口糧是絕對安全的,但這並不意味着我們可以丟掉糧食安全意識。
“首先,我國糧食的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中國糧食主要是玉米和稻米,其次是小麥,但大豆產量很少,飼料糧也是短缺的,食用油對進口的依賴度較高。”
大家可能又納悶了,缺大豆,就像重視水稻和小麥那樣,多種點大豆不就完了嗎?為什麼非得進口不可呢?
事情不是這樣簡單,別忘了,耕地就那麼多,種了大豆,別的就要少種——大豆多了,小麥和水稻少了,恐怕會更危險。
畢竟大豆不是主食,耕地要用來優先解決最基本的需求。
▲雖然美國大豆很惹眼,實際上巴西大豆是大頭
那麼,中國能從國際市場上買到足夠的大豆嗎?
按2019年的數據,大豆的主要來源是巴西,5767萬噸,佔比65%;其次是美國,1694萬噸,佔比19%;第三是阿根廷,879萬噸,佔比10%。
這裏也有一個壞消息和一個好消息。
壞消息是,受到疫情影響,國際大豆產量確實下降了。
據美國農業部估計,2019年至2020年度全球大豆產量3.42億噸,同比下降4.7%;期末庫存1.02億噸,同比下降8.4%。
好消息是,各國大豆也是有庫存的,雖然今年減產,但庫存量依然是歷史上第二高,所以總量仍然充足,只是漲價不可避免。
3月底,沿海地區43%蛋白豆粕報價為每噸3250元至3350元,比去年底上漲了400元至500元。
飼料漲價,接下來就會是肉蛋奶價格上漲,想必大家已經從豬肉價格上體會到了。
所以,基本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國際糧食危機的大背景下,中國口糧是非常安全的,但肉類供應確實會受影響,影響有多大要看情況。
簡單總結就是吃飽沒問題,吃好有影響。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應對這個局面呢?
既然口糧充足,那麼就要在不減少口糧種植的前提下,解決大豆對外依存度太高的問題。
措施之一是拓寬大豆來源。
目前我國已經將印度、韓國、孟加拉國等國的大豆進口關税從3%調降至零,開放玻利維亞、俄羅斯、保加利亞、白俄羅斯、巴西、烏克蘭等多國粕類產品的市場準入,以避免受限於某幾國。
▲工人正在篩選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在三亞繁育的大豆
措施之二是提高本國大豆產量。
目前,我國大豆產量上不去除了耕地原因外,主要是因為相關單產太低,國內非轉基因大豆單產約為每畝129公斤,遠低於國外轉基因大豆320-400公斤的水平。
此外還可以用耕地輪作的方式,在不減少口糧種植的前提下增產大豆,這方面還是有很大提高空間的。
措施之三是尋找大豆的替代品。
如果將豆粕在飼料中的比重由21%降至18%,就可減少豆粕用量約1100萬噸,摺合大豆約1400萬噸,雙低菜籽粕、芝麻粕及高粱飼料等產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豆粕。如果這方面技術能有所提高並推廣,就不用進口那麼多大豆了。
除了以上這些辦法,我們最容易做到,也是見效最快的措施,是節約糧食。
在全世界範圍內,糧食浪費都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顯示,全球每年約有1/3的糧食被損耗和浪費,總量約為每年13億噸,相當於每年有14億公頃土地、2500億立方米的淡水被白白浪費。與此同時,在世界76.33億人口中至少還有8.2億面臨飢餓,相當於有九分之一的人在捱餓。
在我國,雖然中國人向來有節儉的傳統,但浪費糧食的現象仍然不容忽視。
從2012年起,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會組成的課題組在北京、上海、成都、拉薩4個代表性城市的366家餐館進行了大量實地調研後,發佈了《中國城市餐飲食物浪費報告》。
▲這種場面,相信並不少見
根據該報告,我國餐飲業人均食物浪費量為每人每餐93克,浪費率為11.7%。
此外,大型聚會浪費率則達38%,學生盒飯有1/3被扔掉——公務聚餐、大型餐館、遊客、中小學生羣體等是餐飲食物浪費的“重災區”。
經初步測算,我國城市餐飲業一年僅餐桌食物浪費量就在1700萬至1800萬噸之間,相當於3000萬至5000萬人一年的食物量。這還沒有計算運輸和儲存過程的撒漏和損耗,如果算上這部分,恐怕數字將更為驚人。
其實,中國人能吃飽飯,不過是最近30多年的事情,也就是一代人的時間。
連年豐收、自給自足的背後,是我國糧食消費量的增長仍快於產量的提高,糧食生產和消費長期處於“緊平衡”狀態。
況且,我們還面臨着人多地少、化學污染、耕地退化、水位下降、穀物多樣性減少等各種問題,還沒有到高枕無憂的地步。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因此,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對糧食安全抱有危機意識。
作為公民,政府應該做的,我們要監督政府做到做好。
同時,自己也要做到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浪費糧食,不炫耀消費,光盤行動……
把每一粒米都吃掉,儘量別浪費,是最小的愛國行動了——至少校長覺得難度不大。
你呢?
參考資料:
[1] 央視新聞:世界瀕臨嚴重糧食危機,中國老百姓的“米袋子”會受影響嗎
[2] 經濟日報:我國大豆不存在供應短缺問題 經濟日報
[3] 經濟日報:糧食夠吃,為啥還進口
[4] 央視網:中國糧食這麼多,為什麼我們還要進口?農業農村部解答來了
[5] 閲中國:中國每年浪費多少食物?夠3000萬到5000萬人吃一年
[6]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糧食生產連年豐收 為何還強調要有危機意識
[7] 安信證券:大豆之爭,漁翁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