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近年來國內人均GDP上升,人們的消費水平也在逐漸提升。曾今百姓生活的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裏,已經悄然多了一個"奶"。當然,提到中國的乳製品市場,蒙牛絕對是不可不提的品牌。
8月14日,蒙牛還入選了恆生可持續發展企業指數成份股,躋身港股可持續發展表現排名前30,被資本市場認可為港股可持續發展表現最為卓越的企業之一。
(圖源:雪球)
就在8月26日晚間,蒙牛乳業發佈了截止2020年6月30日的中期業績報告。業績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蒙牛各項業務均已實現了強勁復甦,但財報發佈翌日,蒙牛股價收跌2.61%,截止8月28日港股收盤,蒙牛股價卻反漲10.42%。那麼,資本市場對於蒙牛這份財報究竟抱持着什麼樣的態度?迴歸到這份財報,我們應該如何去解讀?
營收同比下滑5.8%,奶粉與液態奶成增長"黑洞"
從上半年的財報數據來看,蒙牛在營收上喜憂參半。特殊時期影響了中國乳業的發展,使得蒙牛在第一季度奶業上下游業務端也受到了一定的衝擊。從3月起,蒙牛逐漸恢復正常,4月實現了同比雙位數增長。
報告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收入375.34億元,同比下降5.8%。但蒙牛的可比業務收入為人民幣368.877億元,相較於2019年上半年337.154億元,同比增長在9.4%左右。
蒙牛的主要業務分為,液態奶、冰淇淋、奶粉及其他產品。上半年液態奶的收益為325.653億元,佔總收入的86.8%;冰淇淋的收益為22.292億元,佔總收入的5.9%;奶粉收益為22.819億元,佔總收入的6.1%;其他產品收益為4.571億元,佔總收入的1.2%。
可以發現,蒙牛的營收下滑主要是受到液態奶和奶粉兩個分支的影響。液態奶的業績下滑更多的源於國內乳業競爭愈發激烈。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液態奶行業的銷售量同比增長0.03%,全國乳製品銷量增速僅為1.09%。乳製品行業增長趨於停滯,存量市場下競爭愈發激烈。
在鮮奶的冷鏈運輸方面,光明、三元、新希望均在各自的優勢區域對蒙牛發起進攻;而在奶源的爭奪上,伊利在四川、安徽、浙江、湖北等地擁有自建、合作牧場2000多座,加大了奶源的佈局力度,對蒙牛造成了一定的衝擊。除此之外,三元股份、中國飛鶴、天潤乳業等後起之秀,也瓜分了蒙牛一部分用户。
而奶粉的業績不理想則是與蒙牛去年出售君樂寶、收購貝拉米有關。據悉,去年7月,蒙牛公告表示以40.11億元的價格出售君樂寶股權,同年9月,蒙牛又以約71億元的對價收購澳大利亞奶粉品牌貝拉米。一買一賣之間,蒙牛的奶粉業務深受影響。
君樂寶一直都是蒙牛奶粉業務收入增長的最大"功臣"。金融數據和分析工具服務商萬得數據顯示,2017-2019年,蒙牛奶粉業務收入分別為40.4億元、60.2億元、78.7億元,而同期蒙牛旗下奶粉業務主要平台雅士利的營收分別為22.8億元、30.3億元、34.3億元,其中的差額部分主要來自君樂寶。而從目前來看,併購貝拉米暫未對蒙牛的奶粉業務起到提振作用。
除了受細分業務的影響,輿論的壓力同樣對蒙牛的營收造成了部分的影響。據消費者服務平台黑貓投訴上的數據顯示,蒙牛產品出現過"異物"、二維碼被掉包等問題,這些都對蒙牛的品牌形象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疫情過後消費者對營養的認知和意識有所提升,這從長遠來看對於包括蒙牛在內的乳品行業而言都是利好因素,人們會更多地消費酸奶、奶酪等乳製品。如果在下半場蒙牛能夠在質量方面贏回口碑,在液態奶和奶粉業務加寬護城河,或許能借市場紅利贏得新突破。
淨利跌超四成,高投入未能帶來高收益
除營收下滑外,在上半年蒙牛的財報中可以發現,淨利潤數據是蒙牛2016年以來,首次出現同期下滑。報告顯示,上半年蒙牛毛利為146.52億元,同比下降5.9%;毛利率為39.0%,較同期下降了0.1%;公司擁有人應占利潤12.12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41.7%。
蒙牛表示,主要是因今年第一季度的系列舉措導致額外成本的增加,包括為保證員工健康安全、正常復工復產而投入了額外疫情防控費用;為儘快降低渠道庫存而投入了額外營銷費用;向社會捐贈現金及乳製品。
蒙牛官方的解釋確實也是淨利速降的原因之一。反映到財報數據上,今年上半年,蒙牛的經營費用上升3.1%至139.924億元,佔集團收入比例上升至37.3%。銷售及經銷費用達到114.996億元,比去年增加1.82億,去年同期為113.177億元;其他費用9.44億,去年同期為5.76億元,其中捐贈支出4.46億元,是去年同期的48.88倍。
另一方面,從財報中可以發現,乳企第一季度的業績都略顯慘淡,二季度開始復甦。比如蒙牛純牛奶收入增速第二季度同比增長超過30%。但是,在業績復甦的背後,是蒙牛為了去庫 存,產品都進行促銷,渠道費用蠶食掉企業大部分利潤。
但淨利下滑、成本增加,並不是一無所獲,蒙牛銷售支出增加的背後,其品牌營銷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也給行業帶來了啓發。蒙牛今年在品牌營銷方面,選擇了與《青春有你2》和《創造營》等大熱選秀節目合作。
以創造營為例,節目首播獲得2.3億播放量,全渠道237個熱搜,話題度持續攀升,從多個維度吸引着年輕人的關注。蒙牛與此類高流量節目通過廣告植入、直播、應援榜單等方式,建立起更加立體、更長線的品牌綜藝營銷鏈條。
所以即使在受到疫情影響的2020年上半年,蒙牛在京東依舊保持了60%以上的高增速。在剛剛過去的6月1日京東 618 開門紅,蒙牛當天銷售同比去年增長 74.8%,創歷史新高。
雖然因為公共衞生危機,蒙牛上半年營收淨利雙降。但蒙牛也借品牌共創,以高流量為基準,成功通過有趣的節目內容打開年輕消費羣體的突破口,助力蒙牛實現品牌曝光度提升以及效果轉化的雙重效應。現在正所謂得Z時代者得天下,蒙牛能否抓住機遇或許可以期待一下。
蒙牛還有何底牌?
蒙牛財報發佈後,8月28日,荷蘭合作銀行發佈了2020年"全球乳業20強"榜單,蒙牛集團上升兩名躋身8強陣營,已連續12年入榜。憑藉聚焦高端、高品質戰略和加速數字化轉型的前瞻性策略,蒙牛持續實現高質量增長,再次刷新排名。
受此利好消息影響,28日開盤後,蒙牛的股價一度大漲,盤中最高漲幅近15%。並且業績發佈後,包括小摩、瑞信在內的多家國際一線投行給予蒙牛正面評級。受資本唱好的背後,蒙牛的底牌是什麼?
1. 高端市場仍值得發掘
數據顯示,蒙牛的眾多細分業務增長未能達到預期,但高端常温奶、高端鮮奶、高端奶粉等品類卻給蒙牛上半年業績做出了關鍵性貢獻。蒙牛聚焦高端而取得豐厚回報,關鍵是順應了乳品消費升級的大勢。
蒙牛中報顯示,特侖蘇上半年增長19%,二季度甚至超過了30%;每日鮮語上半年實現了三位數增長,穩居高端鮮奶領先品牌;低温酸奶繼續佔據行業前列,優益C LC-37增長80%,冠益乳"小藍帽"增長超過50%。
由於疫情影響,全國衞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食品與營養健康產業分會,發出的《天天飲奶健康中國人》倡議中建議國民多增加奶及奶製品的攝入。再加上人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消費升級,高端奶在國內的市場潛力越來越大,蒙牛在高端奶市場上的投入或能成為其今後的一大增長點。
2. 版圖擴展失利難阻蒙牛國際化
對於蒙牛在高端產品上的超預期增長,不得不提的就是其對於高端奶源的前瞻性佈局。蒙牛此前就在澳大利亞收購了貝拉米和Burra Foods。與中國國內奶源相比,這兩家公司具有更好的質量和成本優勢。不僅有利於蒙牛高端產品的發展,而且能助力蒙牛的國際化發展。
美中不足的是,蒙牛最近在Lion-Dairy & Drinks Pty Ltd的業務拓展中受挫。蒙牛發佈的公告顯示,就有關收購LLD的交易,鑑於該公告中所述的其中一項條件未能於先決條件屆滿日期達成,訂約方於2020年8月24日以書面方式終止股份買賣協議。
LDD擁有多個標誌性乳業品牌,這些品牌在乳飲料、酸奶、低温果汁及植物飲料的市場地位澳洲排名第一。對澳洲LLD收購的失敗,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蒙牛所期望在澳洲形成的高效協同的產業鏈。這或許導致蒙牛未來一段時間內高端化和國際化的腳步暫時受阻。
3. 借可口可樂賦能,低温奶成潛藏"王牌"?
除高端奶外,蒙牛近年來同樣也在加大對低温奶的佈局。從2017年開始,蒙牛便開始了低温鮮奶業務的全國佈局。2017年4月,蒙牛正式成立鮮奶事業部,低温鮮奶品牌包括每日鮮語品牌和現代牧場品牌等。
業績數據顯示,成立僅三年,蒙牛低温鮮奶業務成長迅猛,尤其今年上半年進一步實現了突破性增長,幾乎翻倍。但低温奶市場並非蒙牛乳業的強項,隨着國內奶源供給相對趨緊以及區域性乳企的崛起,增加了蒙牛乳業在低温奶市場競爭的難度。
隨着人們的消費需求從"喝上奶"到"喝好奶"的轉變,低温奶的市場需求不斷擴大, 隨之而來得的是入選國家優質乳工程的企業名單顯示,在進入巴氏鮮奶的企業名單當中,新希望、三元、光明、現代牧業等赫然在列,都已取得優質乳認證。
雖然蒙牛通過對現代牧業的併購重組解決了一部分的難題,並且最近在低温奶領域與中糧集團的可口可樂達成了合作,但雙方能否在原料和品牌上互補短長,實現各自產業鏈的橫向整合最大化,還需要繼續觀察。
總而言之,蒙牛的中期業績報告因為公共衞生危機的影響,部分數據表現並不理想。但在報告期內,蒙牛同樣在高端奶和低温奶領域取得了一些進步。後疫情時代人們消費需求提升,圍繞有機、低脂、減糖、強化營養等各項新消費需求和趨勢不斷推陳出新,蒙牛能否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賽道中抓住這波市場紅利,我們將持續為大家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