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半年賺700億 11家投行業務淨收入逆勢下滑
8月已結束,半年報披露季也隨之收官。截至8月31日,39家A股上市券商2020年半年報已披露完畢。數據顯示,上市券商上半年歸母淨利潤合計731.02億元,超六成券商實現營收及淨利同比增長。在業內頗為關注的投行業務方面,上半年投資銀行手續費淨收入(以下簡稱“投行淨收入”)實現同比增長的上市券商達到七成,但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有11家券商投行淨收入出現同比下滑。有業內人士表示,這一情況或與項目儲備不足和券商競爭愈發激烈有關。
上市券商頭部效應明顯
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39家A股上市券商在2020年上半年共實現營業收入2289.9億元,歸母淨利潤合計淨賺731.02億元。其中,超六成上市券商實現營收、淨利同比增長。
具體而言,排名前十的上市券商營業收入共計1457.14億元,佔A股上市券商營業總收入六成以上;前十券商歸母淨利潤總值達到514.64億元,在上市券商中歸母淨利潤總額中達七成。中信證券更是以267.44億元的營業收入和89.26億元的歸母淨利潤遙遙領先其他券商。海通證券、國泰君安則緊隨其後,營收和淨利均位列第二、第三,排名與去年一致。
在股票、債券發行熱潮之下,上市券商的投行業務賺錢能力如何也頗受關注。據統計,七成上市券商投行淨收入實現同比增長。其中,中信證券仍居榜首,投行淨收入22.2億元;增幅最大的是華安證券,較去年同期增長319.04%,實現投行淨收入1.05億元;包括華安證券在內,還有中泰證券、浙商證券、興業證券等7家券商投行淨收入增幅超100%。
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何南野表示,券商投行業務實現同比大幅增長,是在預期中的。一方面是科創板業務全面爆發,成為今年重要增量,而去年上半年科創板註冊制還未實質性落地。二是再融資業務全面鬆綁,主板及中小板IPO審核處於較快通道。三是為對沖疫情影響,債券發行量相比去年同期有較大增長。
11家投行業務淨收入下滑
“頭部券商在投行業務上佔據一定的優勢,但隨着券商競爭愈發激烈,未來無論在投行業務、經紀業務乃至自營業務上,仍會存在不斷分化的格局。”財經評論員郭施亮表示。
北京商報記者也注意到,在大部分券商投行淨收入增長的同時,也有11家券商同比下滑。其中,下滑幅度最大的為紅塔證券,同比減少41.53%,上半年該公司投行淨收入僅為1684.67萬元。紅塔證券在半年報中並未披露投行淨收入下滑的原因,北京商報記者聯繫採訪紅塔證券,但截至發稿未收到相關回復。
除紅塔證券投行淨收入下降超四成外,另有國元證券、長江證券、東北證券、長城證券等4家券商投行淨收入跌幅超30%,分別下降33.93%、33.58%、32.36%、31.44%。
在北京商報記者採訪過程中,國元證券方面回應稱,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以及項目排隊進展週期影響,部分項目發行推遲。雖然與去年同期相比,投行業務淨收入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國元投行業務本身發展勢頭良好,只是因項目週期影響,部分項目發行時間窗口後移,從而影響了上半年的收入。如今,國元證券投行項目儲備豐富,7、8月已陸續完成多個項目的發行。目前在會項目約20個,投行各條業務線工作均處於緊張有序的順利開展中,全年投行業務有望取得良好經營業績。
分化差距恐加大
對於部分券商投行業務收入下滑的原因,何南野進一步解釋稱,主要原因是項目儲備較少,一旦項目申報或審核進度被推遲或者項目被否決,將使得投行收入相比去年同期出現明顯波動,而這往往發生於中小型券商,大型券商由於項目儲備較好,確定性更強。
郭施亮也認為,導致部分券商投行業務下降的原因,也和券商激烈的競爭環境有關,優勝劣汰的效率也會隨之顯著提升,頭部券商在未來競爭中的優勢地位會更為明顯。
從半年報數據中也可看出,大型券商無論在營收淨利方面,還是在具體業務方面,頭部效應都愈發明顯。在投行淨收入方面,紅塔證券、華林證券、太平洋證券、中銀證券、中原證券5家券商投行淨收入不足1億元。
在何南野看來,距今推行一年多的科創板註冊制和正在實施的創業板註冊制,使得投行的生態發生了重大變化,對投行的綜合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得券商投行間的兩極分化愈發明顯。
“頭部券商由於品牌知名度、人員素質、資金實力、研究、定價能力和銷售能力等擁有較強的競爭優勢,使得在註冊制業務中,能更好地獲得客户的青睞。而中小券商由於過往積累不足,短期內補足短板也很難,因此,兩者之間的分化可能會越來越大,使得我國券商投行的格局快速向歐美成熟國家靠攏。”何南野如是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