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14日)港股早盤,中芯國際開盤漲超4%,股價一度來到18.94港元/股 ,創2004年以來新高,市值也一度攀升至1000億港元。
消息面上,中芯國際昨日晚間披露一季報,實現營收9.05億美元,環比增長7.8%,同比增長35.3%,創季度營收歷史新記錄。淨利潤6416.4萬美元,環比下降27.7%,同比增長422.8%。
中芯國際的強勢表現也帶動A股半導體個股當天早盤逆市上揚,其中科創板半導體公司漲幅居前,滬硅產業盤中一度漲超18%,截至上午收盤漲16.9%,華特氣體、安集科技、華峯測控同樣漲勢喜人,分別上漲11.44%、6%、5.57%。此外,長電科技漲6.51%。
據財信證券此前研報顯示,今年4月底中芯國際原CEO邱慈雲出任滬硅產業公司總裁,兩家公司的業務聯動將進一步加強,預計未來將利好半導體材料廠商安集科技等擴大市場份額。而長電科技為中芯國際下游封測廠商,公司第二大股東實控人為中芯國際,公司多位高管曾任職中芯國際。
作為國產芯片龍頭,中芯國際今年以來動作頻頻,年初拿下華為海思14nm代工訂單後,本月月初又宣佈擬於科創板發行不超過16.86億股股份,約40%的募集資金用於12英寸芯片SN1項目。
具體來説,在其最受關注的分製程業務方面,財報顯示,一季度14nm業務佔比達1.3%,逐季度爬升;55/65nm仍為增長最快製程,其他製程業務環比約持平。55/65nm訂單仍火爆,IC設計廠商在一季度並未下修代工產能訂單,產能擠佔情況仍有發生。
出貨量方面,公司1Q20出貨量達140.67萬片,創近5年新高。資本開支方面,則從前次指引32億美元上調至43億美元,新增支出主要用於上海12寸工廠擴產。
同時,公司二季度指引仍樂觀,環比向上動能不減。3Q19、4Q19、1Q20 三季度產能利用率分別為97.0%、98.8%、98.5%,連續三季度產能利用率高於95%,預計2Q20產能利用率仍將維持高水平。
值得關注的是,中芯國際產能利用率前次連續多季度超過95%發生在2016年,長城證券指出,公司的產能預期代表着半導體新一輪景氣週期正在啓動。
財信證券此前研報分析認為,中芯國際近年和大陸國產設備、材料、設計廠商密切合作,成為了國產IC產業生態的“航母型公司”,將帶動上下游公司共同成長。並強調,國內半導體板塊核心邏輯是十年維度的自主可控,建議關注科創板優質集成電路設計公司。
而從中芯國際業績透視行業前景,長城證券判斷,短期來看,代工環節海外龍頭與本土龍頭Q1/Q2業績向好,為半導體封測、材料環節帶來較高安全邊際,本土廠商有望直接受益。中長期來看,海外與本土龍頭半導體企業今年資本開支同比普遍增長,中芯國際疫情影響下資本開支不減反增,行業擴容確定性高,5G商業化推廣仍有強邏輯支撐,持續推薦半導體板塊。
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官趙海軍和梁孟松表示:“由於市場需求和產品結構優於預期,公司創季度營收歷史新高,通訊、電腦與消費電子相關營收同比,逐步增加市場份額。成熟工藝平台產能滿載:攝像頭、電源管理、指紋識別、特殊存儲等相關應用需求強勁。先進工藝研發與業務進展順利,持續拓展通訊、手機、汽車、消費電子相關領域。”
從產品應用來看,通訊產品營收佔比最高,為48.9%,其次為消費類產品,佔比35.4%,這兩個領域佔據了84%以上的營收。
從晶圓收入來看,收入佔比最高的前三名分別是0.15/0.18微米(33.4%)、55/65納米(32.6%)、40/45納米(14.9%)。
而中芯國際由於量產了麒麟710A芯片(用於榮耀playT4手機),被視為國產化的新突破。信達電子表示:“前期中芯國際14nm產線主要跑的是RF Transceiver,產能利用率不高,但我們預計在華為麒麟710充分放量後,14nm營收佔比將顯著提升,帶動公司業績。”
一季度中,中芯國際最先進的14納米收入佔比為1.3%,相比2019年第四季度1.0%有所增長。今年其14納米的產能也將繼續增長,此前,梁孟松曾表示,14納米月產能將在今年3月達到4K,7月達到9K,12月達到15K。
從全球來看,根據集邦諮詢報告,2020年第一季晶圓代工產業全球前五名分別是台積電、三星、格芯、聯電和中芯國際,中芯國際以4.5%排在第五。
中芯國際預計今年第二季度的業績營收環比增長3%至5%,毛利率介於26%到28%之間。
中芯國際是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的風向標,其增加資本開支,意味着行業景氣度持續走高。那麼,產業的需求都在哪裏?
中芯國際在第二季度業績指引中披露,成熟工藝平台產能滿載,攝像頭、電源管理、指紋識別、特殊存儲等相關應用需求強勁。先進工藝方面,研發與業務進展順利,持續拓展通訊、手機、汽車、消費電子等相關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