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咖啡”大規模關閉門店 互聯網咖啡行業該何去何從?

央廣網北京6月5日消息(記者唐國榮 孫永 王晨)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枱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近日,有不少愛喝咖啡的朋友發現,互聯網咖啡品牌“連咖啡”在各地大規模關閉門店。這是公司戰略調整還是資金鍊出現了問題?互聯網咖啡行業該何去何從?

以北京為例,在大眾點評上搜索連咖啡,顯示共有18家門店,其中16家暫停營業。記者走訪了顯示營業狀態的連咖啡金寶街店,該店鋪實際已經關門,僅剩英文“Coffee(咖啡)”一詞的字樣,店面已經被用作超市的熱水間,還堆放了購物車、拖把等雜物。超市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咖啡店已經關閉一段時間了。

記者:這是不是原來有個連咖啡?

工作人員:現在改水房了。

記者:是什麼時候撤的?

工作人員:過完年吧。

記者:什麼原因呢?

工作人員1:他不租了,到期了,具體我説不好。

工作人員2:(門店)經營不善,人工費貴,店租費(貴),沒有利潤,人也不算太多。

實體門店關閉,客服電話打不通或提示為空號,連咖啡微信公眾號客服回覆記者,北京地區部分門店在疫情時關閉,是否會重新開張營業目前尚不可知。除了北京,連咖啡在上海的多家門店也接連關閉。記者致電上海一家連咖啡門店的負責人,對方表示,關店的直接原因是疫情導致虧損,“現在上海只有5家店,因為疫情,那幾家店盈利不下去了,所以關了。應該不會開了,如果要開,可能會重新選址,因為那邊租的房退掉了。”

有媒體聯繫到連咖啡客服人員,對方表示,由於運營調整,公司所在區域暫時無法提供服務,如果有預存入咖啡庫的資金,可以申請退款。

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5月31日,連咖啡正式成立,創始人王江最初做的是咖啡的代買業務。當時星巴克每天可以賣出約100萬杯咖啡,其中兩三萬杯是連咖啡代買的。2015年,連咖啡開始剝離單純的外送業務,將經營側重轉向打造自有品牌。啓信寶數據顯示,連咖啡從2014年起共融資6輪,金額總計約4億元人民幣。資本的一輪輪進入加速了連咖啡的業務拓展。創始人王江在去年的一次公開演講中説,到2017年底,連咖啡實現了盈利。其表示:“在2017年底,連咖啡是中國連鎖咖啡行業第二盈利的公司,第一是星巴克,其他中國傳統的連鎖咖啡行業沒有盈利的,這對團隊確實是一個巨大的鼓舞。”

2018年,連咖啡開始出現大規模虧損。王江説:“到了2018年,跟競爭對手‘火拼’,拼得不能再盈利了,就開始虧損,而且是大規模虧損。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殘酷的事實。”

實際上,2019年初,連咖啡就被曝出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關閉了多家門店。當時對於關店的原因,連咖啡表示,為公司內部的主動調整。對於這一次關閉門店,有業內人士分析,連咖啡從去年上半年開始由於融資不到位等原因,業務直接受到了衝擊;再加上連咖啡在2018年大量預售了咖啡卡券,過度透支了之後的營收。

一邊是一輪接一輪的融資,一邊是因競爭激烈導致咖啡門店數量萎縮,連咖啡這類互聯網咖啡的出現一度變革了傳統咖啡乃至餐飲行業的消費方式,更大範圍傳播了咖啡文化。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服務經濟與餐飲產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趙京橋認為:“咖啡作為世界主要的飲品之一,其實在中國的發展勢頭很好,特別是現在年輕人,隨着工作生活節奏加快,對咖啡的消費慢慢接受了,這是一個消費習慣的改變。我們也應該看到,其實這種資本的投入所建立的數字化運營模式,對於整個中國餐飲業的數字化運營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不過在趙京橋看來,雖然互聯網咖啡市場的迅速發酵,在一定時間內能使一些企業“名利雙收”。但長遠來看,用互聯網思維做傳統飲食行業,通過大量融資追求迅速擴張、追求短期獲利,這種模式需要被重新審視。他説:“連咖啡等互聯網咖啡通過燒錢獲取用户,但整個商業模式還是建立在傳統餐飲行業的盈利模式基礎之上,這個邏輯是不成立的。你在每一個商圈都會遇到很多競爭對手,需要大量投入,持續運營的成本會很高。傳統飲食行業有其自身的規律,當然,用互聯網資本市場的這種玩法有可能助你更快成功,但是如果沒有跳出傳統的餐飲行業盈利模式,則很難去支撐持續的發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42 字。

轉載請註明: “連咖啡”大規模關閉門店 互聯網咖啡行業該何去何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