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壹賬通Q2淨虧損3.31億元,“外部造血”有待提高

金融壹賬通Q2淨虧損3.31億元,“外部造血”有待提高

自去年底登陸紐交所之後,平安集團旗下公司金融壹賬通就“一路飆升”,短短半年的時間市值翻了一倍。可即便如此,公司依然在虧損的旋渦中不斷掙扎,盈利似乎遙遙無期。

8月5日,金融壹賬通發佈2020年二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業績。報告顯示,公司2020年第二季度實現營收7.74億元,同比增長48.4%;淨虧損3.31億元,去年同期淨虧損3.4億元。

營收不斷增加,虧損逐漸收窄,金融壹賬通的表現差強人意。只不過,從營收和淨利潤兩個指標看,公司一直處於“增收不增利”的狀態,多年來的虧損局面並未得到本質的改觀。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於研發等相關支出居高不下,另一方面,與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形勢也有着極大的關係。背靠平安系大樹,金融壹賬通在前期業務拓展中可謂相當順利,但面對不斷飽和的存量市場,金融壹賬通能否保持勢頭並實現扭虧為盈呢?

/ 01 /

營收增長較快

但虧損問題依舊

財報顯示,金融壹賬通第二季度營收7.74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的5.22億元增長48.4%;淨虧損3.31億元人民幣,去年同期淨虧損3.4億元人民幣;攤薄每股虧損0.32元,去年同期虧損0.36元。儘管有所收窄,但依然難見盈利的曙光。

金融壹賬通Q2淨虧損3.31億元,“外部造血”有待提高

而歷史數據顯示,2017-2019年,公司的經營虧損額分別為8.9億元、11.14億元、17.01億元;淨虧損分別為6.07億元、11.96億元、16.61億元。加上2020年上半年7.46億元的虧損,公司三年多的時間淨虧損額已經累計超過42億元。

關於虧損的原因,金融壹賬通CFO羅偉傑認把其歸結於公司鉅額的研發投入,而平安集團聯席CEO陳心穎在去年中報業績發佈會上也曾表示,“金融壹賬通50%的成本是放在新產品上,如果不做新產品的話馬上可以盈利”。

的確,透過公司近年來的研發支出情況,也基本上證實了這一觀點。2018年,金融壹賬通研發費用為4.59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重為32.5%;2019年,公司研發費用9.56億元,佔營收比重為41.1%;而在2020年上半年,公司研發費用為5.29億元,佔營收比重為39.0%。

金融壹賬通Q2淨虧損3.31億元,“外部造血”有待提高

為何要在研發上如此不惜重本投入?事實上,這跟公司的業務定位是分不開的。公開資料顯示,金融壹賬通成立於2015年,其定位於針對B端的金融科技平台,主要向銀行、保險、投資等多個領域提供獲客、風險、數據管理以及雲平台技術服務。

想要在金融科技這條路上走得更遠,金融壹賬通首先就要確立自己的產品研發能力,因此需要源源不斷的資金投入,這也是企業隨時保持技術創新性的前提。然而,B端前期的巨大投入使得公司的成本負擔日益加重,進而考驗着公司的現金流。

事實上,除了研發投入高企擠佔了公司的盈利空間外,金融壹賬通在銷售和營銷、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費用同樣不容小視。財報顯示,2020年Q2,公司銷售和營銷費用由去年同期2.79億元增至3.21億元,一般管理費用由去年同期2.93億元增至3.87億元,營業費用總額由去年同期10.19億增至12.94億元,增幅較為明顯。

金融壹賬通Q2淨虧損3.31億元,“外部造血”有待提高

支出成本過高,公司經營持續虧損,金融壹賬通“止血”的需求變得極為迫切。據瞭解,自2020年以來,公司內部經歷了劇烈的人事變動,一方面是首席風控官高帆、首席戰略官戴可、零售CEO邱寒等人辭職引發的高層動盪,另一方面是大規模的裁員增效,據稱裁員比例超過了30%。一定程度上講,這些舉措為“失血嚴重”的金融壹賬通節省了不少人力支出。

金融壹賬通將公司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分別為“平台孵化期——平台獲客期——高速增長期——利潤增長期”。目前來看,公司仍停留在平台獲客期的階段,至於何時能進入高速增長期實現全面盈利,目前還很難説。

或許就如招股書所言,“過去曾發生過經營虧損,預計未來也會有經營虧損,我們可能會無法實現或維持盈利能力”。

/ 02 /

背靠平安“大樹”

外部造血能力亟待提高

2015年8月,平安集團將平安一賬通、前海徵信、平安科技的互聯網服務雲平台合併,意在打造一個全新的互聯網金融開放平台,金融壹賬通就此問世。

作為平安科技版圖中的重要一環,金融壹賬通與陸金所、平安好醫生、平安醫保科技一起探索創新的商業模式,組成了當時平安旗下四大“獨角獸”,金融壹賬通的定位則是面向金融機構的商業科技雲服務平台。

背靠“大樹”,金融壹賬通佔用了更多資源,因此也更容易觸達客户。基於母公司強大的背景和在金融領域多年的經驗積累和技術沉澱,同時包括牌照方面的優勢,金融壹賬通得以快速發展。

對於此,金融壹賬通CFO羅偉傑也是直言不諱。他指出,每當推出新產品時,總是會把該集團作為第一個客户或這類客户去對待。這也適用於其很多新產品,例如之前提到的一些支持產品,實際上是先在平安集團率先進行試點。

據悉,截至2019年底,金融壹賬通共擁有3707家客户,在中國所有科技雲服務平台中客户數量排名第一,涵蓋了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等6大國有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等12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以及99%的城商行和52%的保險公司。

儘管“平安系”光環對於金融壹賬通來説一直是一項優勢,但當體現在財報業績中,這一優勢反而變成了短板,在業內產生了諸多爭議。

從收入明細來看,金融壹賬通二季度來自平安集團的營收為3.92億元,同比增長68.1%;來自陸金所的營收為9517.5萬元,同比增長44.1%;公司來自這兩大客户的收入在總營收中的佔比分別為50.65%、12.27%。

公司超過60%的營收都來自平安系,而一季度財報顯示,平安系對總營收的貢獻還是53.5%。由此看來,金融壹賬通對平安集團的依賴性不僅沒有減少,反而進一步加大。

金融壹賬通Q2淨虧損3.31億元,“外部造血”有待提高

另一方面,2020年二季度,金融壹賬通來自第三方客户的收入為2.87億元,同比增長29%。但來自第三方客户的收入佔總收入的比重從去年同期的43%減少至37%。顯然,與2020年一季度相比,第三方收入明顯“惡化”,公司外部造血能力持續減弱。

從成立至今,金融壹賬通已經走過了5個年頭,但更多的是在平安系的大樹下“茁壯”成長,其自身真正的賺錢能力如何卻難以明確。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金融壹賬通或許仍將在離不開平安集團的庇護。

如何進一步增加第三方客户羣體,增強外部造血功能,擺脱對於平安系的收入依賴,是金融壹賬通需要長期關注的重點。

/ 03 /

國內競爭加劇

國際突圍遇阻

由於入局較早,金融壹賬通在金融科技領域具有一定的話語權。但不可否認,公司在市場的拓展上已經遇到了難題,尤其是隨着傳統金融行業的客户逐漸飽和,其未來的增長也逐漸接近天花板。

更為要緊的是,拋開自身經營情況不談,金融壹賬通也面臨着國內更加激烈的競爭環境以及來自海外市場的嚴峻形勢。

首先,隨着AI、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的興起,科技已經成為未來金融發展的主要驅動力,“無科技不金融”的觀念逐漸成為行業共識。在金融科技的下半場,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以“科技賦能”為口號,爭相進入金融領域。

目前來看,金融科技公司主要分為兩大陣營,一個是以金融壹賬通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服務行業去“擁抱科技”,另一個則是以螞蟻金服、京東數科、360數科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去“擁抱金融”。前者由於深耕市場多年,在傳統金融客户的拓展方面有着先天優勢;而後者憑藉着巨大的流量、科技優勢,在新興市場的拓展中表現搶眼。

從螞蟻金服這些頭部互聯網金融公司看,其金融服務紮根於互聯網,更加具有科技基因,無論是持牌自營金融業務,還是服務於持牌機構的合作業務,都有着很大的上升空間。而隨着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巨頭參與其中,金融壹賬通在前期所擁有的地位已經非常危險。

上文提到,平安集團聯席CEO陳心穎表示金融壹賬通如果不做新產品研發的話馬上可以盈利。但面對大批強大的“跨界對手”,金融壹賬通顯然無法改變重研發模式,稍有不慎,其前期形成的客户關係極有可能會被對手蠶食。

其次,國內政策的變動也為金融壹賬通帶來新的隱患。7月22日,政府層面大幅度降低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更約束了持牌金融機構,市場一度陷入恐慌,特別是以助貸為主業的金融科技市場。

資料顯示,2017-2019年,金融壹賬通助貸收入佔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8%、39%和33%,下滑趨勢非常明顯。在新冠疫情影響下,公司助貸業務更是遭受嚴重打擊,2020年二季度,公司即助貸收入在總收入中佔比滑落至19%。突如其來的政策“黑天鵝”,或許將對公司的天花板進一步壓低,短期影響可能更加嚴重。

金融壹賬通海外佈局

值得關注的是,虧損連年擴大的金融壹賬通還在逆勢中加大了國際化佈局,近半年多的時間裏動作不斷:2月20日印尼分公司開業、4月26日與SBI集團成立合資公司、6月與菲律賓UBX合作共推科技平台……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6月底,公司在海外已與超過15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50家客户建立合作關係。

然而,大量的海外擴張正是導致人員成本和相關辦公費用增加的主要原因。在全球疫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前,金融壹賬通在海外開發新項目為自身造血並不會帶來明顯效果,稍有不慎還會雪上加霜。

並且,就目前的國際經濟形勢來看,除了疫情帶來的發展放緩,海外市場對中國企業的政治“敵意”更需要警惕,尤其是TikTok等互聯網公司出海受阻引發的連鎖效應,使得金融壹賬通國際化突圍也增加了很大的不確定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737 字。

轉載請註明: 金融壹賬通Q2淨虧損3.31億元,“外部造血”有待提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