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空報訊:“‘智能’不是一個結果,其核心應該是對生產製造的過程把控。將數字化、信息化技術充分融入工藝、生產、物流、質量、裝備等方面,才能逐步提升公司在國防科研生產領域技術和生產管理能力。”
航空工業昌飛旋翼總廠計劃運行室副室主任王海桂談到公司智能製造工廠建設意義時,神情專注、眼睛放光。
王海桂從2014年起,全過程參與了昌飛公司旋翼總廠的籌建、建設、驗線、達產、批產等全過程,主要負責智能製造管理軟件的需求設計、計劃/生產管理體系建設、計劃運行的策劃與管控。他專注查找生產管理上的不足,先後完成了對智能製造管理軟件的改造提升、對旋翼總廠生產管理體系的優化完善,有效促進生產管理效率大幅提高,幫助動部件生產配套能力實現連續3年提升20%。
用“智慧”築牢“防火牆”王海桂笑着介紹自己,既是生產管理的“指揮棒”(計劃管理)、也是生產啓動的“先鋒官”(生產準備管控),還是“大戰”過後“收尾者”(生產交付落地)。這形象地闡述了其崗位的工作特點。
旋翼總廠成立之初,設備搬遷安裝調試、產品驗線等都影響了動部件生產配套總裝的進度,生產交付的“火情頻發”,生產管理團隊一直處於四處“滅火”的被動局面。針對這一形勢,王海桂迅速組織計劃人員建立應急階段生產管理模式,將呂蒙辦公室列出的剛性、斷線計劃、應急生產、型號科研等任務納入一體化管理,並將應急任務進行整體平衡排序,突出重點保障任務,集中優勢“兵力”做到逐個擊破。
為適應旋翼總廠生產運行中產品驗線、應急生產、產能提升、管理提效、穩定運行等各階段不同的生產管理需求,王海桂科學選擇不同階段更為合適生產管理方式,並率先提出生產線產出計劃的概念,並以齊套率、均衡化的管理理念對旋翼總廠生產管理體系進行了優化完善,構建了機加、裝配兩級風險管控的生產管理模式,即機加生產風險——基於機加生產線節拍化生產,以機加風險管控表為主要抓手的核心零件配套管控;部件裝配風險——立足部件裝配實現GO站位節拍化生產,以缺件清單為主要抓手的齊套率管控,為公司打造具有“狀態感知、實時分析、自主決策、精準執行”典型功能特徵的直升機旋翼系統智能製造標杆工廠傾心盡智。
在應勢而動中日日常新日日常新,其命維新。勇於自我完善、自我革命、自我提升是共產黨最鮮明的品格,始終流淌在共產黨員的血液中,王海桂始終按照這樣的標準鞭策着自己。
2019年,隨着動部件生產形勢的轉變,原來側重於應急生產的管理模式已不再完全滿足生產管理的需求。作為旋翼總廠智能製造管理系統軟件需求的設計者,王海桂敏鋭地發現了這一問題。他帶領計劃運行室發揮着生產組織的引領作用,按年、月、周的週期不斷編制着各類計劃生產管控報表,不斷強化內、外部生產配套的拉動管控;以準時化、精益化的管理理念進行了改造提升,成功解決了自產動部件核心零件的生產排產與部件裝配的配套需求的關聯不夠緊密,一些關鍵風險問題無法有效體現的問題。
2019年,王海桂全年累計加班時間近400小時,完成B流程改善近20項。他不僅提升了智能製造管理系統的風險管控能力,有效拉動動部件生產配套能力再次提升20%、復材槳葉生產配套能力提升40%,且基本實現均衡化生產。
從製造到“智”造。如今,昌飛公司迎來了智慧生產的新時代,像王海桂一樣的昌飛人將繼續用智慧和汗水把昌飛“智”造的故事書寫得更加精彩。
【來源:看航空】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