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證券時報網】;
8月16日,央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求是》刊文稱,今後一段時期,我國經濟供需兩端、國內外兩個市場同時承壓,金融體系勢必遇到很大困難。要切實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既要“穩定大局、統籌協調”,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質效,推動經濟發展儘快步入正常軌道;又要“分類施策、精準拆彈”,有序處置重點領域突出風險,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
維護金融安全關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郭樹清稱,放眼世界,一些國家的崛起和衰弱往往同金融能力密切相關。近年來,我國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重大進展,金融資產盲目擴張得到根本扭轉,影子銀行風險持續收斂,不良資產認定和處置大步推進,違法與腐敗行為受到嚴厲懲治,互聯網金融風險大幅壓降,大中型企業債務風險有序化解,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勢頭得到遏制,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初步控制等。
不過,郭樹清表示,我國經濟正處於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本來就面臨老齡化加快、儲蓄率下降、資源環境約束增強等諸多困難。百年不遇的特大疫情直接造成一季度經濟深度下跌,儘管二季度恢復正增長,但是近中期發展仍然面臨許多不確定性因素。
“為遏制衰退,經濟活動急劇收縮時,金融活動反而必須擴大。原來的調控目標是廣義貨幣與社會融資規模增速略高於名義GDP增速,今年上半年高出10多個百分點。預計今年總體槓桿率和分部門槓桿率都會出現較大反彈,金融機構的壞賬可能大幅增加。”郭樹清稱,2019年銀行業新形成2.7萬億元不良貸款,出現疫情“黑天鵝”後,資產質量加倍劣變不可避免。由於金融財務反應存在時滯,目前的資產分類尚未準確反映真實風險,銀行即期賬面利潤具有較大虛增成分,這種情況不會持久,不良資產將陸續暴露。
當前,國際上許多國家特別是最發達國家,採取了強刺激做法。短期看,這一做法有利於穩定經濟與金融,但是中長期效果則存在很大不確定性。郭樹清稱,在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中,當前美國這種前所未有的無限量化寬鬆政策,實際上也消耗着美元的信用,侵蝕着全球金融穩定的基礎,會產生難以想象的負面影響。
新興經濟體可能面臨輸入型通脹、外幣資產縮水、匯率和資本市場震盪等多重壓力。更嚴重的是,世界可能再次走到全球金融危機的邊緣。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金融領域出現新的重大挑戰,郭樹清表示,要切實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有序處置重點領域突出風險,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
從現階段來看,做好以下工作尤為重要:全力推動國民經濟恢復正常循環,加快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盡最大可能提早處置不良資產,防止高風險影子銀行反彈回潮,及時處置不同類型機構風險,穩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切實加強金融消費者教育和保護,進一步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領導。
其中,在加快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郭樹清稱,要不斷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引導理財、信託、保險等為資本市場增加長期穩定資金。
加快養老保險第二和第三支柱建設,推動養老基金在資本市場上的佔比達到世界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