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妖股”覆滅記
從“神話”到退市,暴風是如何走向末路的?
每股1.48元、總市值4.88億元——7月1日,暴風集團停牌,它的股價、市值就此凝固在這兩個數字上。
7月8日,深交所決定讓其暫停上市。按照相關規定,暴風還有機會留在A股,只要它在1個月內披露2019年年報。不過這件事,暴風可能辦不到了。這家公司目前既沒有首席財務官,也沒有證券事務代表,直到停牌前它都聘請不到審計機構。
一年前,暴風創始人馮鑫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機關帶走,許多高管陸續辭職,公司陷入債務還不起、工資發不出的窘境。
樓起樓塌,短短數年。
2015年3月24日,暴風在創業板上市,之後的40個交易日中,暴風創造了36個漲停板。它的股價更是一度達到327.01元,巔峯市值超過400億元,被股民稱作“妖股”。同行的優酷、土豆市值加起來也遠低於暴風,當時有人戲稱暴風可以買下優酷和土豆。
曾經的暴風是一個標誌,它的成功上市加速和推動了中概股的集體迴流。可惜,暴風自己卻沒能借此實現躍升,只是如流星一般劃過。應了馮鑫最初的那句話,“時刻準備好什麼都沒有。”
對於暴風的失敗,馮鑫認為主要是自己的“無能”。説這話的時候,不知道馮鑫有沒有想起雷軍對他的評價:你找的方向不夠大;你得找個人幫你;你對錢的認識不深刻。
個人的能力和命運永遠隨着時代車輪滾動,或許,是那個時代的底色,加速了暴風逐漸走向末路。
“人有時候完全是憑運氣”
A股的熱情,讓上市這個決定,看起來無比正確。
2015年3月暴風上市,以每股7.14元的價格公開發行3000萬股。也就是説,暴風最初的計劃,只想從股市拿走2個多億。考慮到一直到上市前,暴風都是個“小”公司,這樣的打算才更理性。
2014年全年,暴風的營收不到4個億,收入也很單一,主要靠廣告;淨利潤同比增長8%,還是因為前一年出現了大幅度的下滑。
沒想到,市場卻癲狂了。股價由7.14元的發行價一路上漲到最高327.01元。
節節攀升的股價伴隨着層出不窮的質疑:暴風憑什麼撐起那麼高的股價?
有人懷疑是馮鑫自己在炒作股價、從中牟利,更多人認為暴風就是“運氣好”。暴風的一位早期投資人説,如果不是那個階段、那樣的市場情況,很難會發生那樣的事情。而這種小概率事件,正好就砸在了馮鑫和暴風頭上。
如果放到現在,這樣一家公司很難在A股掀起如此風浪,可2015年不同。彼時的暴風頭頂着“互聯網”概念上市時,整個市場上只有樂視一家所謂的互聯網公司,對A股來説,暴風的故事新鮮且稀缺。
硬幣的另一面,是積蓄已久的市場需求。無論是機構還是個人,都非常渴望投資新經濟公司。“大家都希望能分享互聯網以及代表未來趨勢的新經濟紅利。”一家國際投資機構的負責人説,暴風上市後的股價暴漲,反映出來的恰恰是相關題材的稀缺。
就像馮鑫説的,“人有時候就是完全憑運氣。”暴風上市之初,也趕上了中國股市的一輪上漲。暴風股價登頂的前後,股市也登上了那一輪上漲的最高峯。僅2015年上半年,滬指漲幅超過60%,而創業板指數漲幅則達到了166%。數據背後,是潮水般入場的資金。
水漲,自然船高,暴風一下子被高高託了起來。
別人的錢,遲早要回報
馮鑫也不承認自己有道德問題,“如果我個人真的有問題,最多是我個人能力的問題”。
一家小公司夢想着能跑步變成大公司,結果是戰略、團隊管理、執行上都出現偏差。而馮鑫本人對資本市場不夠了解,對資本缺乏控制,正是導致結果偏差的一大原因。
暴風上市後,不僅股市追捧,也聚集了眾多的資金和項目。那些年,和暴風聯合發起私募基金、投資暴風旗下資產的,不僅有東山精密、寧波航辰、華誼兄弟等上市公司,還有眾多的明星基金,包括松禾資本、IDG、中信資本、高榕資本等等。
馮鑫對待它們的態度,可以看出他對錢的認識確實不深刻。馮鑫後來反思説,“別人給了你一筆錢,一定在某個時候是要回報的。”當年和暴風打得火熱的機構們,看中的是暴風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有通暢的融資和投資渠道,和暴風聯合投資的項目有朝一日能被上市平台併購。
但直到2018年9月,暴風都沒能完成一次融資和併購。在一些沒有成功的嘗試中,馮鑫“手底太鬆、對錢不敏感”的問題,充分暴露出來。2016年6月,暴風提出要定增募集30億元,用於收購稻草熊影業、立動科技、甘普科技三家公司。證監會否決了這個計劃,稻草熊影業半年後也轉投阿里。但阿里給稻草熊的估值是1173萬元,僅是暴風收購對價的1/14。
出手闊綽的暴風,其實一直缺錢,從2015年上市起,馮鑫就一直在反覆質押手裏的暴風股權,其中2016年、2017年分別質押了10次和13次。除了很少一部分,質押來的錢都用到了公司。
因為最初的設想遲遲走不通,圍繞在暴風周邊的機構們,慢慢失去了耐心。其中一個案例就是,中信資本要求提前退出暴風魔鏡項目,但暴風當時已經沒錢還清投資款了。因此,中信資本要求法院凍結馮鑫手裏的部分暴風股權。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股市投資人身上。在2017年的投資者業績説明會上,就有人提問:暴風已經上市兩年了,什麼時候能夠讓投資者體會到真正的價值?
暴風當時的回答是:大概會在2020年。
馮鑫似乎沒想過,如果承諾不能兑現怎麼辦,他似乎也沒有想好,在發生商業糾紛時,怎樣最大程度地去維護上市公司的利益。
這起失敗的併購,很可能也是讓馮鑫失去自由的最主要原因。2019年7月,馮鑫被公安機關帶走。9月,馮鑫“涉嫌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職務侵佔罪被批捕”的消息落地。在那之前,招行把光大證券告了,要求光大證券還錢;光大證券又覺得是暴風的錯,也把暴風告上了法庭。
至此,暴風的路,已經走到盡頭。如果時光倒流回2015年暴風初上市時,它會保持清醒還是再次迷失?也許,馮鑫自己都難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