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回升了!券商資管這些年,太不容易,幹了這些事
近兩年來,券商資管的發展始終繞不開“資管新規”,在新規影響之下,券商資管經歷了“最嚴寒冬”,但冬去春來,今年以來,券商資管行業發生了一些可喜的變化,一方面,在連降22個月之後,券商資管行業規模首次觸底回升,主動管理佔比更是提升明顯,另一方面,行業入局者增多,公募業務被抬上今年券商資管發展的戰略高地。
毫無疑問,發展已經代替生存,成為券商資管今年的主旋律,而在新的形勢下,券商資管也儼然煥發出新的生機。本期“2020上半年總結” 系列,就券商資管上半年六大事件進行盤點。
連降22個月後
券商資管規模首次回升
自從2018年4月27日資管新規落地後,去通道成為主流,而隨着通道業務逐步萎縮, 產品結構設計難度加大等各大現實難題加身,券商資管規模由此便進入加速下降的主通道。
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 證券公司資管規模為9.17萬億,相比此前高峯時期超18萬億的規模, 目前券商資管的存量已經近乎腰斬。不過,這其中,卻有一點可喜的變化。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底,證券公司及資管子公司資管業務規模合計9.19萬億元,較2020年2月份的9.15萬億元增長0.04萬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券商資管規模在連續下降22個月之後,首次出現回升。
儘管增長規模不大,且在4月又再次出現微降,但這卻釋放出一個明確信號,那就是在長達一年多的“摸着石頭過河”之後,券商資管最難熬的時候儼然已經過去,發展已經取代生存,成為擺在各家券商資管面前亟待思考的問題。
事實上,在去通道的這些時間裏,券商資管也在積極“自救”,逐步進行規模上的費率優化,以新增的、費率較高的主動管理業務,替代存量的、費率較低的通道業務,並探索新的業務模式和發展路徑,定開債代銷、大集合改造、FOF/MOM等業務也成為一段時間以來券商資管的業務創新點,
創新業務也帶來了顯著的成效。比如中金公司在職業年金業務爆發疊加機構業務回暖之下,去年資管規模就開始重新止跌回升;此外,財通資管也深耕權益、固收投研體系,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資產管理總規模增長至1700億元, 同比上升22.90%。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資管行業正處於轉型發展的全新階段。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加速入場給券商資管帶來 較大挑戰和壓力,也帶來重大發展機遇。發力自主管理、推進產品創新以及構建差異化競爭優勢將是券商資管長期的戰略選擇。
入局者增多
今年券商資管子公司獲批或成立數達4年來新高
相較於往年,今年券商資管子公司擴容明顯。
6月4日,安信資管正式收到了證監會頒發的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成為了資管新規後首家開業並正式運營的券商資管子公司,此時距離其成立已有5個月時間。據瞭解,安信資管成立後,將獨立經營證券資產管理業務,安信證券現有資產管理業務將全部平移至安信資管。
與此同時,今年4月10日,天風證券公告表示,公司資管子公司天風資管的設立申請已獲得證監會核准。無獨有偶,今年3月,德邦證券出資10億元設立全資子公司德邦資管的申請也獲得核准。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券商資管子公司設立速度逐漸呈現加快趨勢,僅僅4個月的時間裏,已有安信資管、德邦資管和天風資管3家公司獲准設立或成立,數量直逼2015年,創4年來新高。記者發現,最近一次一年有3家及以上券商資管子公司獲批設立或成立的還是在2015年,當年,招商資管、國盛資管和東證融匯3家資管子公司成立,2016年,僅有渤海匯金一家資管子公司成立,此後3年內,再無資管子公司獲批。
而隨着天風資管的獲批,目前券商設立的資管子公司已增至19家。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家公司都已將申請公募牌照放入計劃表內。如德邦證券相關負責人就表示,公司下一步將盡快開展公募基金業務資格的申請,大力拓展主動業務規模,提升資產管理業務核心競爭力。安信資管總經理李力也公開表示,安信資管將積極申請公募管理牌照,打造財富管理全產品線。
wind數據顯示,在獲得公募牌照的券商資管中,除北京高華證券外,其餘12家均已佈局公募基金業務。
事實上,通過資管子公司發力公募業務也是券商在主動管理轉型上的一次探索,而另一方面,券商強大的投研實力以及渠道等資源協調能力對其發力公募具有天然助力。
有業內人士指出,券商資管在資管新規落地後,業務受到限制,重視公募業務也是順勢而為,此外,公募業務也可以和券商現有的業務條線形成補充,完善產品條線的同時也能打造自身的品牌和特色,進一步增加競爭實力。
主動管理規模佔比大提升
券商資管轉型玩法多元化
資管新規落地後,去通道化、主動管理轉型也成為各家券商資管業務發力的關鍵。從目前來看,兩年時間,券商資管主動管理規模不僅有了明顯的提升,同時產品線也日益豐富、玩法多樣,核心買方能力逐步凸顯。
從主動管理規模佔比指標看,券商資管行業轉型已然初見成效。據中基協數據顯示,2019年四季度,前20名券商中,有7家主動管理規模較三季度有所上升。從具有可比數據的15家券商資管來看,去年四季度,中金公司、華融證券、中泰資管、廣發資管、國君資管和光證資管共6家主動管理規模佔比超過50%。其中,中金公司主動管理規模佔比達81%。
從增長速度來看,資管新規落地兩年時間,超11家券商資管的主動管理規模提升速度明顯,其中,國國君資管主動管理規模佔比提升從38%提升至59%,海通資管則從20%提升至47%,招商資管、華泰資管、安信證券等主動管理規模佔比增幅超15%。
主動管理規模提速之際,各家機構也憑藉各自資源稟賦摸索出優勢打法,轉型模式呈現多元化格局。比如中金公司建立了涵蓋股債、資產配置、量化、跨境等多策略完備產品線;華泰資管則重點打造資產創設到資金對接的全業務鏈條服務;興證資管發力定增資管產品;招商資管佈局科創板打新策略產品;中信資管大力發展以職業年金為代表的養老投資業務。
圍繞主動管理能力轉型,頭部券商資管的戰略日益清晰,投研能力打造及外延邊界拓展的節奏也在同步加快。中金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隨着理財子公司陸續設立運轉,未來將有望與其牽手、合力塑造資管新生態,向理財子公司輸出券商資管優勢投研能力和產品。中信資管也表示,將藉助銀行業務轉型機遇,升級投研能力推動管理規模提升,拓寬做深零售渠道。
大集合產品公募化改造提速
各家券商整改進程不同
在券商資管新規及資管業務轉型的雙重影響下,公募基金牌照價值也無疑凸顯。今年年底是券商資管大集合產品公募化改造的時間“大限”,各家機構在產品公募化改造方面的工作也正在加快節奏。
從目前進展情況看,頭部券商資管產品公募化改造的速度明顯提升。據悉,今年以來,中金公司、廣發證券、太平洋證券、興業證券等多家券商均推出了公募化改造產品。根據此前數據顯示,啓動公募化改造的券商大集合產品總規模將不少於7000億。
據不完全數據統計,目前中信證券已完成4只參與公募化改造產品上線,同時另外2只產品也獲得相關批文;國泰君安證券第4只公募化改造產品5月正式上線;廣發資管目前已上線5只公募化改造產品;太平洋證券也在今年3月獲批1只產品進行公募化改造;中金公司7只大集合產品中有6只獲得地方證監局審批、4只獲批文、3只已經完成改造。
為強化公募業務,資管能力較強的券商其策略更為主動,在產品線豐富等方面持續發力。比如東方紅資產管理近年來不斷豐富主動管理產品線,2019年開始推出份額鎖定持有期的公募基金產品;同時,基於公司主動管理的優勢與經驗,嘗試探索Smart Beta策略基金的研究與佈局。
不過,隨着大集合整改時限臨近,部分券商資管整改進程明顯落後,部分反映業務量開始加大,對於能否按時完成改造仍存不確定性。業內存在對公募化改造以及資管新規要求下的淨值化改造、壓縮非標規模等要求進行一定延期的需求。
有券商人士透露,在大集合改造過程中,實際上存在底層資產處置、投資者溝通不暢等問題,在改造提速的背景下,這部分工作難度相對較大。此外,公募化改造意味着券商資管需要搭建公募投資的管理能力,部分機構的人才、投研、技術等資源匹配也面臨考驗。
轉型深化同時求賢若渴
行業內人才流動加速
資管新規實施已滿兩年,券商資管機構轉型加速的同時對高端人才的需求也產生了一定變化,行業內人員流動速度也有所提升。
今年年初,銀河證券官網掛出招聘消息,公開招聘資管子公司銀河金匯的董事長。公告顯示,此次招聘系面向公司內部及社會的公開競聘,要求報名人選具有豐富的資管業務經驗、研究生學歷、3年黨齡等基礎條件。
公開招聘“一把手”的現象在業內並不常見,頭部券商資管公開招聘董事長則更為罕見。公開招聘前,銀河金匯董事長由銀河證券資產管理業務線業務總監、執行委員會委員尹巖武兼任。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此次全球招聘系出於母公司高管不再兼職子公司高管的考慮。
5月6日,華泰證券發佈公告稱,全資子公司華泰證券(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第二屆董事會召開會議,聘任王錦海為總經理。
公開信息顯示,王錦海深耕證券資管領域多年,管理過的資產涉及社保組合、理財賬户、保險賬户、企業年金等,在投資、市場、產品、創新業務等方面具備豐富經驗,曾推動中信集合計劃產品、養老金業務、銀行委託業務、財富管理業務的大發展。
6月16日,中泰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也發佈公告稱,經第二屆董事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前任董事長章飈、前任CEO葉展因個人原因離職,黃文卿將接替章飈掌舵。
據中證協官網,章飈自2009至2014年一直在國泰君安系工作,2014年6月26日從國泰君安資管離職後來到了中泰證券,2017年6月27日加入中泰資管。章飈的繼任者黃文卿也曾任職於國泰君安,於2014年8月9日起加入中泰證券,自2015年5月31日至今就職於中泰資管,擔任副總經理。
北京某券商資管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資管行業近期轉型的深化使得各家機構對高端人才的需求更加強烈,業內人才流動加速也在意料之中。換帥並非由於資管公司業績不佳導致,實際上,今年換帥的一家券商資管公司最近幾個月在業內的排名一直很有競爭力。”
再融資新規落地
券商資管搶灘定增市場
再融資新規落地以來,定增市場的熱度居高不下,多家券商資管也瞄準機會,搶灘定增市場。
興證資管等機構自再融資新規徵求意見稿2019年11月8日發佈以來便已開始為相關業務做準備。興證資管相關負責人表示,“客户定製定增產品的需求比較多,有些資金方反應速度很快,已經完成了開户和進款。面向高淨值客户的第一隻集合產品已經完成募集,接下來還有多隻集合產品即將啓動發行。”
據中信資管介紹,目前有多家銀行、國企平台、產業資本合作推進,合作中的定增產品客户也在積極準備追加投資。
浙商資管權益投資部相關負責人表示,2017年曾暫停了對定增市場投資,如今,再融資新規落地,浙商資管重新選擇回到市場,再次打開募集定增產品。
今年3月,證監會進一步明確了戰略投資者的“入場標準”,新標準釐清了戰略投資者的定義,大幅提高了認定門檻,火熱的定增市場迴歸理性。券商資管機構受新標準影響被排除在戰略投資者之外,無法參與18個月期的“鎖價”,只能參與6個月期的“詢價”,而一些主打6月期詢價定增的機構受影響較小。
為滿足機構客户、高淨值客户的需求,券商在定增專户產品方面也持續發力。目前,市場已有券商推出專注定增的單一資管計劃產品方案。方案顯示,客户的初始委託資金不低於1000萬元。北京一券商資管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機構客户和高淨值客户對定增產品的特點更加熟悉,“這類客户也對政策更加敏感,很多客户在去年就開始關注定增市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