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尚無一家銀行登陸A股 銀行A股IPO“踩剎車”

“2020年是不尋常的一年,銀行更需要加‘厚棉襖’抵禦‘寒冬’。”在近日的採訪中,一位銀行業分析師這樣告訴《金融時報》記者。

所謂“棉襖”,指的是銀行的資本金。增強資本實力,既是銀行業抵禦風險的需要,又是其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的前提和條件。

今年以來,在經濟下行和疫情衝擊之下,銀行“貧血”問題日益凸顯。據《金融時報》記者觀察,與去年銀行A股IPO的豐收景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截至目前,年內尚無一家銀行登陸A股。

“銀行IPO體量較大,容易對資本市場造成衝擊,疫情之下,資本市場保持穩定的需求更加突出。儘管有10多家銀行在排隊,但銀行IPO相對停滯。”新網銀行首席研究員、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IPO是銀行補充資本的重要方式,應儘快恢復銀行IPO常態化。

銀行A股IPO年內暫緩

2019年,在監管層鼓勵銀行補充資本金的政策環境下,銀行A股IPO提速明顯,全年共有八家銀行登陸A股市場,分別為郵儲銀行、浙商銀行、渝農商行、蘇州銀行、青農銀行、西安銀行、青島銀行和紫金銀行,與2016年並列成為銀行IPO數量最高的年份。

然而進入2020年之後,銀行A股IPO卻按下了“暫停鍵”,將近半年時間未有一家銀行實現A股IPO上市。

根據證監會披露信息,當前有17家銀行處於排隊狀態,分別為湖州銀行、蘭州銀行、大豐農商行、重慶銀行、崑山農商行、上海農商行、馬鞍山農商行、東莞銀行、廣州農商行、南海農商行、順德農商行、齊魯銀行、瑞豐銀行、廈門銀行、廈門農商行、藥都農商行、海安農商行等。

銀行A股IPO緣何“踩剎車”?

董希淼分析稱,一方面是穩定資本市場的需要,去年下半年以來,A股市場波動加大,目前上證指數仍在3000點之下,而銀行IPO體量較大,容易對資本市場造成衝擊;另一方面是疫情之下,IPO審核等相關工作受到一定影響。

“目前上市銀行的市淨率較低,且未來有可能持續下行,疫情對銀行資產質量的影響還將持續一段時間,資本市場對於銀行今年利潤增長持謹慎態度。此外,今年將有十多隻銀行股票解禁,這對資本市場來説壓力也很大。”蘇寧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孫揚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

興業研究高級分析師郭益忻認為,2020年銀行IPO推進速度偏慢,主要是今年以來銀行股估值不斷走低,同時受疫情影響,銀行資產質量產生不確定性。這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投資者參與銀行IPO的意願,也延緩了銀行核心資本的募集。

永續債迎來發行潮

無論是從服務實體經濟還是從擴展自身業務的角度來看,商業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對多渠道補充資本的需求都在不斷增長。

通常來説,銀行補充資本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內源性方式補充資本,比如依靠自身盈利;另一種是通過外源性方式補充資本,比如IPO、可轉債、定增、永續債、優先股、二級資本債等。

當前受到經濟下行和利差收窄的影響,銀行利潤增速減緩,通過利潤留存等內源性方式補充資本困難較大,與此同時,銀行IPO又遲遲未有新進展,在此背景下,銀行發行永續債、二級資本債來增強資本實力。

Wind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國內商業銀行已發行10只永續債,發行總額達2740億元,目前還有數家銀行的永續債發行工作在有序推進。值得關注的是,近期網商銀行發行不超過50億元的永續債申請獲批,這意味着民營銀行發行永續債破冰。

在二級資本債券方面,今年已有11家銀行成功發行二級資本債券,合計發行規模達957.3億元。除此之外,有10家銀行發行二級資本債券計劃已獲監管部門批准,最高合計發行規模將達688億元。

郭益忻表示,銀行補充資本是多層次、全方位的。IPO、定增、可轉債均能補充銀行最稀缺的核心一級資本;永續債有助於補充其他一級資本;二級資本債有助於補充二級資本。核心資本層級高,但往往耗時較長,補充難度大。在利率相對處於較低水平時,及時推進包括永續債、二級資本債在內的資本債發行,有助於補充其他兩個層級的資本。

“一方面,存款互聯網化、利率市場化等趨勢導致存貸利差持續走低;另一方面,疫情防控期間不良貸款率升高,銀行自有的補充資本能力被削弱,但是銀行還需要準備資金加大對實體經濟和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當前經濟形勢下,銀行內源的資本債務融資審批比股權審批效率更高,且在疫情之下市場資金利率持續下行,永續債、二級資本債等工具可以幫銀行鎖定一筆低成本的負債,有利於優化負債結構,為業務發展提供充足‘彈藥’。”孫揚告訴《金融時報》記者。

中小銀行資本補充機制需完善

受訪專家認為,我國商業銀行資本補充渠道正在逐步豐富,但仍存在准入門檻較高、投資端需求不足等問題,目前急需完善商業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加快多層次補充資本機制建設進程。

去年以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及有關部門曾多次表態要大力支持尤其是重點支持中小銀行補充資本。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指出,推動中小銀行補充資本和完善治理,更好地服務中小微企業。

“長效機制的建立需要結合內外部兩方面來看。內部方面,即商業銀行本身,需要其建立起有效的資本管理機制,權衡好風險和收益,優化資本使用方式,同時提升經營和管理效能,保證外部資本補充渠道的及時、通暢。外部方面,則需要建立豐富且通暢的資本補充渠道。”東方金誠首席金融分析師徐承遠表示。

董希淼建議:“一是深化中小銀行治理機制改革,應用金融科技提高自主風險管理能力;二是拓寬補充渠道,充分利用好永續債補充資本;三是鼓勵增資擴股,增強資本實力。”

《金融時報》記者注意到,銀保監會日前修訂發佈了《關於保險資金投資銀行資本補充債券有關事項的通知》,放開原規定對發行人規模等條件限制,賦予保險公司更多投資自主權。

對此,董希淼表示,以前,保險資金可投資範圍僅限於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及少量城商行;此次銀保監會取消了發行人總資產不低於一萬億元、取消可投債券的外部信用等級要求、取消要求保險機構按照發行人對資本補充債權權益工具或債務工具的分類,將更多的自主權交到保險機構手中,有利於中小銀行的資本補充和風險化解。應該加快推進這一領域的放開,盤活銀行業和保險業內部資源,引入更多的資金進入中小銀行的資本債發行市場,支持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07 字。

轉載請註明: 年內尚無一家銀行登陸A股 銀行A股IPO“踩剎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