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金融委統一部署,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將按照“成熟一項推出一項”的原則,於近期推出11調金融改革措施。
▍加快金融改革與開放,提升金融服務實體能力。
李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強化對穩企業的金融支持”,11條金融改革措施則是具體落地。內容主要是對此前已有討論的改革方向加快實施和細化完善,涉及到金融支持小微、資本市場改革、標準化債權資產認定、金融開放、行政處罰制度等方面。
▍引導寬信用向中小微企業的下沉。
1)中小銀行改革、提高服務實體能力,包括資本補充、治理優化等;
2)小微金融服務監管辦法則有望增強銀行支持小微的意願,重點將側重在激勵約束機制、產品創新、差別定價、盡職免責原則落實等;
3)發揮擔保機構的風險分擔作用,尤其是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支小支農、降低費率等。以上措施都將引導寬信用向中小微企業下沉,亦將更加考驗銀行資產定價、風險管理的能力。
▍監管積極表態多渠道補充中小銀行資本,穩定地方金融和增強服務實體能力。
26日易綱行長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亦提到將“支持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銀保監會披露2020Q1城/農商行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65%/12.81%,低於大型銀行的16.14%。
1)補充方式:預計一方面將增加社會資本引入、夯實核心資本,另一方面運用可轉債、永續債等資本工具,尤其是對非上市銀行放開;
2)補充影響:既有助穩定中小銀行的經營穩定、提升風險應對能力,同時又有利於積極發揮中小銀行在支持地方經濟中的作用,如2020年1季度末城/農商行的資產份額僅32%,但在小微貸款中的份額卻高達52%。
▍非標資產穩妥處置,首次提及對存量“非非標”給予過渡期安排。
今年前四個月 “委託 信託貸款”月均壓降414億,規模較去年同期(月均627億)顯著減少。《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認定規則》首次提到非標轉標的認定機制、對存量“非非標”資產給予過渡期安排,一方面明確標準化債權資產的認定,有利培育資產機構長期的資產配置能力,另一方面給予“非非標”過渡期安排,將有助存量資產的平穩處置。
▍風險因素:
宏觀經濟增速大幅下行,銀行資產質量超預期惡化。
▍投資策略。
我們認為11條金融改革將增強金融支持實體的能力,尤其是對中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亦有助經濟恢復和穩就業。行業景氣低位運行,估值極低表明板塊下行空間極為有限,個股上兩條配置主線:
1)阿爾法邏輯,即具備特色商業模式的銀行,近期回調後可積極配置,比如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常熟銀行;
2)貝塔邏輯,即受益行業風險預期修復的低估值高彈性品種,包括興業銀行、南京銀行、光大銀行、杭州銀行等。H股重點關注工商銀行(H)和郵儲銀行(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