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摸底不良貸,人民大學趙錫軍:明年3月是不良資產處置高峯期

由 時愛蘭 發佈於 財經

作者:時代財經 餘思毅

“由於不良貸款風險暴露存在一定滯後性,加之疫情以來銀行業對企業延期還本付息等政策,後期銀行可能面臨較大的不良率上升、不良資產增加和處置壓力。”央行行長易綱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接受採訪時表達了對不良貸的風險擔憂。

時隔兩個月,不良貸款引發的問題逐漸顯露。

7月29日,央行緊急調查銀行線上聯合消費貸,特別針對銀行與“螞蟻花唄”和“螞蟻借唄”的聯合放貸情況進行了摸底。

另據銀保監會官網公告顯示,6月份至7月23日,涉及銀行股權變更的批覆達40餘項,其中多為農商銀行或村鎮銀行。其中,徐州農商行、韶關農商行、攀枝花商業銀行及涼山州商業銀行等多家銀行公佈重組事項。

不良貸處置高峯到來,該如何應對?地方銀行併購重組加速,與不良貸款率上升關聯度是否很大?盤活不良貸有何良方?7月30日時代財經就不良貸的相關話題,專訪了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博士生導師趙錫軍教授。

“目前國內還沒有形成一個充分競爭的不良資產處置市場,基本上是各個銀行各自想辦法來解決自己的問題。”趙錫軍介紹,目前銀行處理不良貸最主要的手段首先是核銷,充抵銀行的利潤或是用提前準備好的資金撥備對沖;其次是把不良資產、不良貸款打包出售;第三是證券化,以不良資產為基礎,發行證券化的產品。併購也可以用來處置不良貸,但不是最主要的。

趙錫軍指出,未來要培育和建設不良資產處置市場,但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伴隨着金融市場化改革的推進步伐加快,交易場所、交易體系、規則、監管等逐漸成熟,不良資產處理市場作為金融的細分市場會循序漸進發展起來。

趙錫軍分析,不良貸的暴露是有延遲性,包括由於企業生產經營週期性帶來的延遲,以及支持小微企業應對疫情衝擊政策的推遲作用這兩個方面。

“延期的期限按照現有的政策來看,大概是在到明年的第一季度,也就是3月底到期。政策怎麼接上,需不需要淡出?這都是政府要考慮的。各個銀行也要考慮如何應對,備份預案。”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博士生導師趙錫軍教授

併購是銀行處置不良貸的一種方式

時代財經:6月份至7月23日涉及銀行股權變更的批覆達40餘項,其中多為農商銀行或村鎮銀行,地方銀行併購重組加速。地方銀行併購重組加速,與不良貸款率上升有直接關係嗎?

趙錫軍:銀行間的併購是有多方面的因素促成的,最重要的有兩個因素:一個是併購的購買方,也就是投資方出於什麼樣的考慮;另一個是出售方,也就是要出售股權的銀行股東是的考慮。銀行處置不良貸款的手段多種多樣,通過銀行併購重組來處置是其中一種,但並不是最主要的方式。

銀行處置不良貸的主要方式首先是核銷不良貸,充抵銀行利潤或是用提前準備好的資金撥備對沖;第二是把不良資產、不良貸款打包出售;第三是證券化,以不良資產為基礎,發行證券化的產品。

時代財經:近期,地方銀行像農商行為什麼發生頻繁的併購?

趙錫軍:在新的監管背景下,地方銀行併購主要有以下三種情形。

首先,主要是為了補充資本金。因為地方銀行的股東比較複雜,資金充裕程度也不一樣。銀行計劃想把業務做大、資產規模擴大、增加貸款規模,相對應的,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要跟上。如果資本金跟不上,會被相關監管部門認定為“不合格”,可能面臨處罰。所以銀行要讓股東補充資本金,以達到資本充足率的監管要求。

有的股東資金比較充裕,能為銀行補充資金,有的股東則不然,它可能會引入新股東,或者是把它的股權出售,這就會出現股權的變更甚至併購。

第二,地方性銀行的籌建方式比較複雜,如農村商業銀行可能在以前農村信用社的基礎上發展起來,其股權結構、治理模式也很複雜。如此一來,地方銀行的管理、決策、流程等都不是特別完善,會出現由於股權不順,治理架構不科學,決策不合理,給銀行生產經營帶來一系列問題,加大金融風險的情況。對於這些銀行,若進行調整則必然導致銀行的股權發生變化。

目前國家對各行業在投資方面的管理也在變化,以前有些企業可以投資銀行、投資金融機構,現在不被允許了。以前一家企業可以投資多家金融機構、多家銀行,現在只能投資一家。由於管理方面的政策變化,也會導致銀行股權的變更。

第三,像一些小規模的村鎮銀行,過去是依託大銀行籌建的,如深圳銀行。現在很多商業銀行要把精力都集中到主業方面,與村鎮銀行脱鈎,把它賣掉,也會出現村鎮銀行的股權變更。

時代財經:民企股東入股以獲取更多的關聯方融資為目的,甚至一些民企通過關聯公司或代持等方式實現對銀行的實際控制,存在內部利益交換、關聯交易違規等情況,據悉在這新一輪的銀行重組中,對新入股東資質審查將會更加審慎。在入股股東的資質審查中,重點要怎麼做才能防範風險?

趙錫軍: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最近發表了一篇關於銀行治理、金融機構治理方面的重要文章《完善公司治理是金融企業改革的重中之重》,專門講到了這一點。

股權的結構是銀行作為金融企業在股權結構治理方面的重要內容。現在政府實施的是穿透式監管,對於銀行股東,一定要穿透到最後的出資者,這樣才能理順股東、投資者和銀行之間存在什麼樣的關係。在銀行業務管理方面施行穿透式監管,使得銀行經營更加地獨立、規範,是資金審查的重點。

此外,如果是大股東,則要派董事以及管理人員進駐銀行。這些人員是否有資格去投資和管理銀行,是銀行治理方面非常重要的內容。

國內不良資產處理市場欠成熟

時代財經:近日有媒體報道,有些銀行機構所盤活的貸款不同程度地存在盤而不活的問題,運用債務重組、資金啓動式盤活、支持幫扶式盤活、企業嫁接式盤活等方式收效甚微。這種現象如不改變,就會使銀行機構的信貸資產從一個泥潭轉入另一個泥潭。你認為,盤活不良貸有何良方?

趙錫軍:今年是2017年提出的防範金融風險的收官之年。防範金融風險的三大攻堅戰,其中有一個就是化解重大風險,主要就是指不良貸引發的金融風險,所以今年金融業、銀行都加大風險處置的力度。

政府對銀行管理和處置風險資產、信貸資產是有相關政策要求的。另外因為疫情的衝擊,今年各家銀行普遍存在不良貸款率上升的情況,影響到銀行的整體運行,所以加大處置力度是各家銀行在做的工作。但是處置的好與壞,存在各種各樣的情況。

從減少銀行風險的方向上來説,加大處置力度能夠讓銀行恢復到正常的經營狀態,這是沒有問題的。但處置的效率、回收的效果等,有些可能還存在的一些問題,這取決於不良資產市場的總體建設和培育。

時代財經:目前國內不良資產處理的市場現狀如何?

趙錫軍:從總體的情況看,我們還沒有形成充分競爭的不良資產處置市場,基本上是各個銀行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銀行處理不良貸最主要的手段是核銷、自主清收,其次是打包賣掉,最後才是資產證券化。

若是在不良資產處置市場比較發達的情況下,打包銷售或是資產證券化可能是比較重要的處置方式。美國主要是通過資產證券化處理不良資產,核銷不是其最主要的處置手段。國內對於已經不能正常運作的銀行,通常是採用接管的方式,由監管部門託管給某家銀行來進行處置。

時代財經:相對於行政性手段,培育處理不良資產的市場將會是未來的方向?

趙錫軍:市場發育、資源配置、風險管理,通過市場化的手段來完成,這是將來改革和發展的方向。中央政府已經提出了要素市場的改革,同時對資本市場改革和發展也提出了非常明確的要求。

金融市場化改革的推進步伐是非常快的,股票市場已經引入註冊制,債券市場交易所和銀行間債券市場進行統一的監管。整個金融市場在不斷地往前發展,這過程中也包含了不良資產處置市場的發展,不良資產處理市場是整個系統的細分市場。誰去買、誰去賣,交易場所、交易體系、規則、監管等一系列都是隨着金融市場發育逐漸成熟的。

明年3月底不良貸問題會充分暴露

時代財經:有銀行業內人士預期,年底或明年年初,銀行業分行層面調節不良貸指標的高峯期會到來。年底或明年年初不良貸可能會達到什麼規模?你認為政府應該如何應對?

趙錫軍:現在社會對此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儘管大家都認為受新冠疫情的衝擊,有不少企業的生產經營發生了困難,會影響其在銀行的信貸出現問題,不能還本付息等。但這些情況的發生取決於:第一,疫情的控制情況如何;第二,復產的程度;第三,各家銀行應對信貸風險的能力怎麼樣。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疫情得到了有限控制,我們不會像剛開始出現疫情時驚慌失措。小規模疫情暴發時,我們知道怎麼樣把它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大面積停工停產,或是整省市封閉的情況不會出現。

經濟逐步恢復到正常的狀態,大家預期下半年經濟的恢復程度會比上半年更好,GDP或達到3%左右的增長速度,這可能在全球都是最好的。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可能會下降4%,若中國能夠達到3%,就意味着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7%。即使在沒有疫情的時候,也很難達到比全球高7%的狀態。

在這種預期之下,需要綜合考慮哪些產業、領域可能會出現問題,包括銀行出現不良貸等。從目前來看,今年年內,問題不會太大,問題比較大的節點是明年3月份。

時代財經:為什麼是明年3月份?

趙錫軍:今年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支持復產、支持中小微企業,其中,在金融方面就是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可以展期、延期還款。按照現有的文件來看,延期的期限是在明年第一季度,也就是3月底。

如果到時企業還不了款,怎麼辦?政府就要想辦法來化解它。易綱行長説不良貸的暴露有延遲性,這包括由於企業生產經營週期性帶來的延遲,也包括了支持小微企業應對疫情衝擊的政策推遲這兩方面。

這個表現可能重點會在明年銀行的一季報裏,國家要考慮明年支持中小微企業的政策,以及3月底貸款到期以後政策扶持,需不需要淡出?等等。各個銀行也要考慮這些情況,做出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