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經濟社會事務部7月7日發佈的《202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指出,通過15年努力、到2030年實現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進展在2019年底已經落後於既定日程,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所帶來的空前危機,更使這一目標的實現遭遇了嚴峻挑戰。
報告預計,2020年全球將有7100萬人重返極端貧困,貧困人數自1998年來首次出現上升。收入損失、社會保障有限以及物價上漲意味着此前無需為生存擔憂的人也可能面臨貧困和飢餓風險。
與此同時,疫情所帶來的失業和就業不足意味着佔到全球勞動力半數的近16億非正規經濟部門勞動者可能受到嚴重影響。據估計,這一羣體的收入在疫情暴發後的最初數月內就下降了60%。
報告指出,全球有超過10億人居住在貧民窟內,他們缺乏住房、家中沒有自來水和獨立的衞生間,沒有或幾乎沒有廢物處理系統、乘坐過度擁擠的公共交通工具,且難以獲得正規醫療服務,在疫情期間面臨極高風險。
婦女和兒童也是受到疫情影響最為嚴重的羣體之一。新冠肺炎疫情對醫療保健、免疫接種和營養膳食服務造成了嚴重影響,可能導致5歲以下兒童和產婦的死亡人數在今年大幅增加。與此同時,許多國家都出現了針對婦女和兒童的暴力激增。
學校在疫情期間被迫關閉致使15.7億學生無法進入課堂,佔到全球學生總數的90%,同時還讓超過3.7億兒童無法獲得他們所依賴的學校營養午餐。許多兒童無法在家使用電腦或是上網,難以實現遠程學習。全球還有近70個國家的兒童免疫工作在今年3月份和4月份間受到疫情影響,程度從中等到嚴重不等,部分國家的免疫服務甚至完全停止。
隨着更多家庭陷入貧困,貧窮和弱勢社區的兒童遭遇童工、童婚和販賣的風險也會增加,全球在減少童工領域所取得的進展可能出現20年來首次倒退。
報告指出,全球在改善母嬰健康、擴大用電覆蓋和增加女性在政府中比例等方面所取得的進展,不足以緩解長期和大規模的不平等、糧食不安全加劇,以及自然環境退化等問題,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更不斷侵蝕過去數十年來在消除貧困、醫療健康和教育領域所獲得的成果。(經濟日報記者高偉東)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