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買醫藥股了嗎?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讓不少醫藥企業扛着“防疫”大旗走到台前,成為經濟半年報中的佼佼者,有醫藥企業業績甚至暴漲數十倍,在一眾上市公司中脱穎而出。
疫中生財!
醫藥企業成半年報“績優生”
“一罩難求”、“一儀翻倍”,疫情嚴重時期,口罩、紅外線儀、呼吸機等價格一路走高,助力醫械企業業績水漲船高。
資料圖:志願者進入口罩企業幫助生產。共青團浙江省委供圖
其中,不得不提的要數生產手套等防護產品的英科醫療,預計上半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9億元-21億元,同比增長2581.8%-2864.1%。
業績同樣大增的還有無紡布生產企業欣龍控股,預計上半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4億元-1.9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232.85%-2994.58%。
口罩製造企業也是“大贏家”。如,陽普醫療預計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3億元-1.18億元,同比增長590%-620%。
“醫械一哥”邁瑞醫療上半年表現亦不俗,預計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2.69億元-35.0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8%-48%。
全球疫情持續蔓延致使檢測需求激增,也讓生產檢測試劑企業賺得盆滿缽滿。東方生物和達安基因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5.24億元和7.62億元,同比增長1477.45%和1159.13%。
“部分檢測類、設備類以及部分原料藥企業受益於疫情等因素,半年度業績預計實現較高增長。”天風證券分析師鄭薇表示,截至8月2日,醫藥生物板塊共有128家企業發佈業績預告,其中淨利潤預計增長100%以上的有30家,淨利潤預計增長0-100%的有33家。
牛氣沖天!
醫藥板塊誕生十倍牛股
相較於傲人業績,醫藥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更為耀眼。
在上半年“喝酒吃藥”行情下,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11日,生物醫藥指數(399441)年初以來累漲108.63%。
資料圖:石藥集團工人正在包裝鹽酸阿比多爾片等防疫藥品。中新社記者 翟羽佳 攝
醫藥板塊個股更是“大放異彩”。上半年前十大牛股中,英科醫療、碩世生物、未名醫藥、奧翔藥業、振德醫療包攬了前五席。
其中,漲幅最大的英科醫療上半年累計漲幅達671.73%,把累計漲幅383.5%的碩世生物遠遠甩在身後。
“業績與股價齊飛”,7月10日晚間發佈業績公告後,英科醫療連獲漲停。截至8月11日,英科醫療股價年內累漲909.73%,市值增加335億元,此前一度漲超1000%,成為A股今年首隻非科創板十倍股。
另,碩世生物、振德醫療、達安基因、智飛生物年內分別累漲448.87%、436.51%、341.23%、217.76%。
“押對了這些股票,去年捷安特,今年保時捷。”有網友表示。
財富暴漲!
多位醫藥大佬入選富豪榜
股價飆升也讓醫藥企業大佬們迅速實現了財富增殖。
胡潤研究院發佈的《疫情四個月後全球企業家財富變化特別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5月31日的四個月內,恆瑞醫藥、瀚森醫藥的孫飄揚、鍾慧娟夫婦財富增長40億美元;邁瑞醫療的徐航財富增長31%。
2019年6月14日,翰森製藥董事會主席兼CEO鍾慧娟慶祝成功上市。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近日,福布斯中國發布醫療健康富豪TOP50榜,翰森製藥董事會主席鍾慧娟以198億美元的身家名列榜首,1月23日至7月17日,該公司港股股價上漲38%。鍾慧娟丈夫、恆瑞醫藥集團董事長孫飄揚以168億美元的身家位列第3名。
排名第2、第4位的李西廷和徐航則是邁瑞醫療的聯合創始人。1月23日至7月17日,邁瑞醫療的股價大漲82%,李西廷和徐航的身家分別增至175億美元和163億美元。
另,以嶺藥業創始人吳以嶺和魚躍創始人吳光明也分別以15億美元和20億美元身家入選2020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
股價大漲了,有的大佬開始忙着套現。如,7月23日,智飛生物就曾發佈減持公告稱,持股5%以上股東吳冠江及一致行動人,計劃4月3日起15個交易日後的6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減持不超過2960萬股,截至7月22日,已減持1600萬股,套現約15.64億元。
存在不確定性
業績神話還能否持續?
東方生物在公告中表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展、海外市場行業政策、國家出口政策等均存在不確定性,加上新冠檢測產品市場競爭加劇,未來銷售是否繼續保持大幅度增長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從年初的“一罩難求”到如今的隨手可買,同樣有此憂慮的還有振德醫療和欣龍控股。兩公司均在公告中稱,面臨業績增長的不確定性。
具有較高技術壁壘的呼吸機、監護儀等境況較好。邁瑞醫療在接待機構調研時表示,疫情迅速放大了院用呼吸機市場容量,增加院用呼吸機的戰略儲備對很多國家來説勢在必行,公司認為未來院用呼吸機市場仍將維持增長。
“雖然目前醫藥指數處於高點,多隻個股也處在歷史估值的高位,但在全球疫情尚不斷惡化的不確定性中,醫藥股仍是稀缺資源。”渤海證券認為,多隻個股業績超預期,醫藥股後市還有較大期待。
“長期來看,醫藥需求空間巨大且不斷拓展,醫藥的複雜艱鉅使得企業需要進行長期、巨大的投入,但也形成了巨大的壁壘。”新時代證券分析師沈瑞表示,再加上醫藥股抗外部風險能力強、成長性強,以及疫情長期化可能性增加,利潤的成長也會逐步消化股票的高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