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商周君
美國東部時間週三(北京時間7月30日)美股開盤後不久,柯達股價一路飆升,盤中觸發20次熔斷,收於33.32美元,漲幅達318.14%,市值14.5億美元。而本週一開盤時,其股價僅為2.13美元。本週三個交易日柯達累計上漲1480%,市值暴增13.6億美元。
提及柯達,更多人想到的是這個公司的傳統相機膠捲業務,成立於1888年的柯達,全稱是伊士曼柯達公司(Eastman Kodak Compan),前身是由發明家喬治·伊士曼和商人亨利·斯壯在1881年建立的“伊斯曼幹版公司”。後由於生產的第一部傻瓜型膠捲相機名為“柯達”(Kodak),遂改名。
然而,隨着數碼相機以及智能手機在人們生活中佔據着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傳統的相機膠捲早已淡出絕大多數人的生活。也正因如此,柯達的股價也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一直不温不火。但是這家擁有140年曆史、一度陷入破產陰霾的昔日膠捲大王,如今成為近兩日全球資本市場最關注的焦點卻不是因為其傳統業務。
美國東部時間週二(7月29日),柯達獲得了美國政府7.65億美元的國家貸款,以創立柯達製藥公司。根據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U.S.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Finance Corporation)官網的消息,該筆7.65億美元的貸款是為了支持柯達製藥的上市,也是總統特朗普最近的行政命令授權的首次使用,該命令使DFC和美國國防部(DOD)能夠合作支持國內根據《國防生產法》(DPA)應對COVID-19。
特朗普在美東時間週二(7月29日)晚間的記者會上表示:“這是我們第33次動用《國防生產法案》,將動員柯達生產仿製藥以及活性藥物成分。”有媒體報道稱,此前美國政府曾動用該法案要求福特汽車開始生產口罩,以及要求通用汽車生產呼吸機。
雖然柯達的突然轉型看似突如其來,但是實際上,這也並非柯達首次進軍醫療領域。
據虎嗅網報道,早在1988年,柯達便成立過伊士曼製藥業務部,做保健用品,並用51億美元收購了藥企斯特林。不過顯然,光敏化學藥品的研發與藥物研發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短短6年後,柯達就以折半的價格出售了這部分業務,給這次收購畫上了災難性的句號。
柯達與醫療有關的另一個業務是醫療成像,但也在2007年由於連年虧損被分拆出售。
就在這段時間裏,錯失了數碼影像黃金時代的柯達公司每況愈下,到2012年申請破產,成為了廣為人知的憾事。
此次,柯達方面在官網表示,新的業務部門將生產關鍵的藥物成分,這些成分被認為是必不可少的、但已經陷入長期的全國短缺。一旦全面運營,柯達製藥公司將在伊士曼商業園擁有生產25%的非生物、非抗菌、非專利藥物活性藥物成分的能力,同時支持360個直接就業崗位和1200個間接就業崗位。
柯達CEO吉姆·科倫紮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通過利用我們充裕的基礎設施、在化學品製造方面的深厚專業功底,以及創新傳統,柯達將在恢復美國製藥供應鏈方面發揮關鍵作用。”科倫扎週三(7月30日)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還表示,製藥最終可能佔到柯達業務的30%—40%。
臨危受命的柯達也不是完全出於情懷擔此大任。在暴漲前的4個月中,柯達的市值始終在1億美元附近徘徊,此次獲得的7.65億美元政府貸款,是柯達總市值的7倍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