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十一科技經歷了什麼?

20年,十一科技經歷了什麼?

2000年7月,44歲的趙振元被任命為信息產業電子第十一設計研究院院長,開始進入自己職業生涯的新賽道。此前,他1976年從西安交通大學畢業後,一直在研究院(1964年成立的第四機械工業部第十一設計院)工作,先後歷任工程師、整改辦副主任、院辦副主任、綿陽分院副院長、院長,十一設計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2000年對第十一設計研究院院也是一個重大轉折。這一年,在趙振元的帶領下,研究院開始拉開改革大幕,兩年後的2002年7月實現整體改制,趙振元也出任改制後的信息產業電子第十一設計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十一科技”)有限公司首任董事長、院長兼黨委書記。

20年後,十一科技的營收從2000年的6000萬元,到2019年的125億元,增長了202倍;利潤從2000年的86萬元,到2019年實現6.13億元,增長了712倍;淨資產從2000年的2000萬元,到2019年底已達到了45億元,增長了218倍;納税從2000年的279萬元,上升到2019年的2.68億元,增長了95倍。

20年來,十一科技把握了改制、重組的重大機會,在一次次戰略調整中走在了市場的前列。在集成電路為核心的電子行業,在以生物製藥為核心的生物醫藥醫療行業,在以人工智能、數據通訊、高端製造、現代物流為核心的新基建領域,在以光伏發電與風能為核心的新能源領域,以美麗鄉村為基礎的城鎮化建設中走在潮頭。

突圍,用戰略引領企業發展

2000年7月,趙振元擔任院長時,十一院的營收只有6000萬,而其主要競爭對手的營收是十一院的數倍。當時,十一院的發展已舉步維艱,趙振元擔任院長不久,去上海浦東出差。獲悉當時兩大芯片項目已被兩家競爭對手搶走,對項目心儀已久的趙振元徹夜未眠。經過一夜思考,他暗自下定決心,要改變現狀,恢復十一科技在中國集成電路設計領域的主導地位。

當時的行業設計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設計利潤日趨下降,單純從事設計已成為發展瓶頸。趙振元提出“設計為核心、承包為主導、經營多元化、工程國際化”的發展戰略,向總承包要規模、要效益。

長期以來,半導體高端設計領域幾乎被國際工程公司所壟斷。十一科技高舉“自主、合作、創新”三面旗幟,致力於民族高端設計服務,憑藉“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變不可能為可能”的拼搏精神,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奮發圖強。2004年,十一科技首次打破了國際工程公司在國內8英寸芯片工程設計上的壟斷,率先實現了國內設計院自主進行8英寸芯片工程的設計,這一突破是十一科技進入高端市場的里程碑。國內最先進的12英寸集成電路工程,有80%是十一科技設計的。十一科技廣州LG廣州8.5代OLED生產線項目是國內第一條高世代OLED生產線。國內最先進的生物製藥實驗室、最先進光纖光纜廠房,十一科技創造了許許多多的最先進和第一。

在趙振元的帶領下,十一科技走上轉型之路——2007年,向多晶硅、新能源轉型;2013年,向光伏發電、現代物流、生物醫療、民用建築等產業轉型;2014年,開始投資光伏電站,並從單一工程服務向“服務與投資雙輪驅動”轉型。 每一次轉型戰略,都讓十一科技突破瓶頸,化解危機、尋求轉機、進而充滿生機的過程,企業發展不斷邁上新台階。

改革,不斷尋求新的突破

觀大勢,謀大事。一直以來,趙振元把企業放在國家發展、時代發展的大勢之中思考。在疾風驟雨中乘風破浪,十一科技的優勢在於“大船的實力,小船的靈活”。趙振元執掌十一科技20年間,十一科技歷經四次重大改制。2002年,趙振元把握時不我待的歷史契機,於當年7月帶領十一院成功整體改製為有限公司,開創了國內大中型設計院整體改制的先河,成為名副其實的混改先鋒。 2004年5月,十一科技進行了第二次改制,成為國有相對控股、員工實際控股的大型混合制設計院,為引進戰略投資夥伴留出了新的空間;2010年8月,規範的股份制企業——十一科技誕生,為今後進入資本市場奠定了基礎,2012年9月,“十一科技”成為國家級註冊商標......

當然,改制重組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2012年5月,由於多方面原因,十一科技上市受挫。面對挫折趙振元沒有退縮和止步,2015年初,帶領十一科技開始了與太極實業的資本重組,終於帶領十一科技人叩開了資本市場的大門,趙振元成為太極實業的董事長。十一科技與太極實業合併,也是一次輕資產服務業與傳統制造產業的合併,是一種創新與商業模式的轉型。

2018年十一科技營收邁上了百億大關達到107億元后,面臨持續增長的嚴峻考驗。2019年,趙振元提出項目中小化、低利化、多元化的“三化戰略”。 當時,十一科技各條發展戰線全面推進,大項目都應接不暇,卻要舍“大”求“小”,舍“多”取“少”,不少人難以理解。但後來的事實證明了趙振元的遠見。此後國內外經濟環境日益複雜,“三化戰略”的實施,使企業在缺少大項目的情況下仍能破浪前進。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上半年,面臨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十一科技仍然取得了歷史最好成績,表現出良好的抗壓力。

創新,在思想的田野跋涉

趙振元説,作為管理者,每天面對層出不窮的問題,需要迅速作出決斷,快速處理, 如果不能保持良好的狀態,就會陷入疲於應付的窘境。一個優秀的企業家,不僅僅要解決企業當前的生產與生存問題,更重要的是解決明天的發展問題,引領企業走向未來。趙振元不僅是善於行動的管理者,也是勤于思考的思想者。正是勤于思考、善於總結,使他能帶領企業穿過驚濤駭浪。

在管理崗位上,趙振元獲得了“中國經濟百名傑出人物”“中國管理創新十大傑出人才”“亞洲管理創新十大新聞人物”“中國企業改革傑出領袖”“亞洲光伏創新傑出貢獻人物”等眾多殊榮。

2012年,趙振元提出用平台理論全面建造新的板塊,變內涵增長為開放式增長,聯合社會上一切資源,共建十一科技大平台。這是一次增長模式的大突破,由內涵變為開放,競爭變為合作。

“把十一科技當做平台型公司來發展並進行組織創新,這符合全球企業戰略與管理發展的趨勢。”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宋志平表示,“十一科技近年來的快速發展也證明了這次轉型的成功。”

不斷實踐、總結再實踐,當企業發展邁上新台階時,趙振元的新書《平台理論》也問世了。一同出版的,還有兩本《管理隨筆》。趙振元平時除了工作,就是讀書、思考、寫作。在飛機上、在賓館裏、在候機廳裏……只要有一點兒間隙,他都會記下自己的所感所想,20年來,利用工作間隙他撰寫了大量管理隨筆,發表科研論文百餘篇,出版《能源科學技術與環境保護》《中外設計的競爭策略》《高科技工程的總承包實踐》等多部科技專著。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曾勇在給《管理隨筆》的序言裏這樣寫到:“卓越的管理者,從來都不是刻意選拔和培養出來的,而是一個‘自發過程’,管理者的見識與素養,決定了他和他的團隊企業能走多遠,做多大。”

除了撰寫科技專著、管理著作,趙振元還經常用散文詩來記錄生活點滴,表達情感和思想。他在《夢想,並不遙遠》散文詩中寫到,“在這個美好而又充滿挑戰的時代,只要我們不放棄努力,夢想就能逐步成真,一切皆有可能。”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户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76 字。

轉載請註明: 20年,十一科技經歷了什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