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英國《金融時報》9月9日文章,原題:不理會政治緊張,華爾街深耕中國市場
儘管中美關係惡化,但華爾街一些最強大的金融機構正加緊在中國達成交易。
上個月,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黑石集團獲批與中國一家國有銀行合作。幾天後,其競爭對手先鋒集團稱將把地區總部遷至上海,而花旗集團則成為首家獲得中國基金託管牌照的美國銀行。還有消息稱摩根大通計劃收購其在中國基金業務中的當地合作伙伴。
這些新舉動發生在中國政府採取措施放開其龐大但受到嚴格保護的資本市場之際。這表明,在美國11月總統大選前中美緊張關係的咆哮聲後,兩國在金融服務領域反而日益接近。
花旗集團旗下的花旗信託亞洲區主席斯圖爾特·奧爾德克羅夫特説:“看看(在中國),每個地方都有很多錢,世界上還有哪裏有這樣的機會,可以管理這樣多的錢?坦率地説,沒有。”
(華爾街企業)最近的頻繁活動主要集中在中國的基金管理行業——這是1月份公佈的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中被認為是擁有“合作與互利”機會的更廣泛服務業的一部分。今年落實改革措施後,外國公司首次可以在中國快速發展的共同基金行業完全擁有自己的業務。根據德勤公司的預測,到2023年,(中國市場)公開註冊基金持有的資產規模將達到3.4萬億美元。諮詢公司Casey Quirk估計,到2023年,中國將超過英國成為全球第二大基金市場。
中國的共同基金行業仍處於起步階段。據高盛公司估計,中國家庭只有7%的資產投資於股票和共同基金,而在美國這一比例為32%。中國家庭資產的2/3是房產,近1/5是現金和存款。
外資企業的興趣不僅限於銷售共同基金。黑石最近獲得了全資擁有共同基金業務的權利,其與中國建設銀行和新加坡淡馬錫的新合作也將使其在中國的財富管理市場上發揮作用。
搶佔市場份額並不容易。(英國投資公司)標準人壽安本亞洲區主管休·楊表示,國際資產管理公司正面臨一些“地位牢固”的中國競爭對手。許多外國公司試圖在中國市場上站穩腳跟,以便從最終的資本流動自由化中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