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a1零食研究所周煒平:年增長率超300%,a1是如何變革和超越的?

由 俎巧玲 發佈於 財經

a1零食研究所成立於2016年下半年,這家以產品驅動為核心的食品科技公司,不僅自2017年起便保持着每年3倍增長的勢頭,更是在2018年推出了當紅爆款蛋黃酥、爆漿酥(2018)與雲蛋糕(2019)。今年4月27日,a1零食研究所宣佈獲得近2億元B+輪融資,a1表示此輪融資將用於產品研發,擴展新零售渠道,品牌升級等方面。

本期新消費內參採訪到a1零食研究所的創始人周煒平,他與我們回顧了a1從誕生到蓬勃發展的始末,分析覆盤了爆款產品“雲蛋糕”的打造過程,讓我們一起看看他是怎樣理解a1乃至休閒食品行業的未來的。

本文根據a1零食研究所創始人周煒平的口述內容整理而成。

簡單來説,食品的本質承載着兩個方面,一是風味,二是安全。2000年之前的食品味道雖然一般,但相對還算安全;而在我投身食品行業這20年裏,卻發現食品在安全上開始逐漸令人擔憂,一方面是由於食品領域的監管程度不夠;另一方面,則是很多企業存在的短期行為,追求短期的利益,過度降低成本。

對於我個人來説,在這個領域的時間越長,便越是不放心家人的食用健康,這也是我們最開始的想法。我們認為,“放心吃”是從事這一行業的基本底限,於是決定把“吃得安心”作為基礎標準,把“健康和極致”作為終極方向。a1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誕生的。

1. 成本重心放在產品本身

食品安全成為隱患是在過去20年裏出現的變化,究其原因我們發現隨着競爭的加劇,食品公司的營銷成本越來越高。這樣的環境下導致很多企業從消費者導向變成了競爭導向,更多地選擇在競爭層面上增加投入,也就只能在產品上減少成本,於是在不知不覺中產品的品質、用料的標準在不斷地下降。這樣的需求催生了替代物的市場,許多食品中基礎用料都替換了很多添加劑,在這20年裏,添加劑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這樣的品質下降就如同温水煮青蛙,一開始可能影響不大,但隨着年復一年的調整,生產成本的壓縮不僅造成了食品風味的下降,也同時影響到了食品安全。小時候許多好吃的食品,如今只是存在記憶中了。

所以,在創立a1之後,針對這樣的環境,我們明確了必須要重塑產品價值,重構成本結構的決定。

首先,把營銷的錢還給產品。如今是互聯網新媒體的時代,利用新渠道可以開發出很多減少成本的營銷方式,從而把成本重心重新轉移回產品本身。

其次,加快渠道的流通速度,比如保質期做短,然後努力推動更高、更快的渠道週轉效率,只要迴轉速度夠快,就能保證合作伙伴在降低加價率的同時,保持合理的利潤。

在其他成本上,我們儘量利用產品的話語權去跟渠道談更優惠的貿易條款,多角度、多層面地提高生產規模效應,降低產品原料以外的成本。比如去年我們在線上建立起小程序,在線下開設了品牌店,直接把低效的零售和中間環節拿掉,以會員制形式,打通線上線下流量閉環及供應鏈直達消費者(D2C)的“COSTCO”模式,降低流通成本,提升了產品的質價比。

2. 將產品做到健康和極致

成本問題解決之後,接下來的是產品本身。將自己定位成“健康和極致”也同樣意味着更完善的系統與規劃。

首先,我覺得在理念上必須要足夠堅定。對於食品產品,我們應該心存敬畏。食品是一個全中國每年能達到3萬億規模的大市場,它不僅和民生息息相關,同時它對品質的要求遠遠超過其他品類商品。食品的本質是美味和安全,但是現在很多食品企業對於安全的重視都不夠,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用更嚴格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產品。

其次,在健康和味道之間做好平衡。味道是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有些消費者而言,可能口味比安全更加重要,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做的是在口味和健康之間尋找平衡。

過去因為成本和流通效率的限制而必須延長食物的保質期,所以才大量使用化學防腐劑。但是隨着保險技術的進步,我們可以改善這一現狀。在“電商 線下”這一銷售方式的推動下,商品的流通率大大提高,保質期做到3-6個月即可。同時在技術上,我們也摸索出物理保鮮替代化學保鮮的方式生產產品,不添加或者儘量少添加,從而保證食品更加健康。

“雲蛋糕的推出,本質上就是在一個有既定市場的品類上,去打造出一個品牌,產品做出來之後,我們用更低的價格讓消費者享受到更高的品質,這是真正為用户創造了價值。”

1. 把所有的零食重新再做一遍

食品行業需要迭代創新,而我們的創新方式不是簡單的創造新產品,而是重新審視市面上已有的,或是曾經風靡一時的優秀食品,這也是我一直説的,要把所有零食重新再做一遍。

首先,我們會判斷某個產品是不是大家喜歡並且習慣的,產品做出來是不是有價值、有市場的。其次,要看現有產品存在的痛點在哪裏,是產品本身工藝上不健康,還是味道上不能被普遍接受,那麼我們能不能找到更健康的工藝或者在口味上再有所精進?再者,我們做完以後,能不能創造新的價值,能不能打敗上一代的產品,能不能替代他們並擁有更高的用户滿意度?

a1目前形成了一套管理產品創新的流程。專門設立了產品部門,負責獲取信息和對上述問題進行評估,主要研究市場上有哪些品類規模足夠大但用户滿意度還不夠。作為判斷的信息依據則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是在線上渠道上獲取公開的數據或者購買數據,另一方面是在線下渠道獲取經銷商或用户消費者的意見反饋。經過大量的信息,綜合評估某個類別或產品是否存在比較大的機會。

經過產品部門評估,對有機會的產品或類別會進行立項評審,經評審可行的項目會進入到技術研發的階段。產品經過長期的實驗、內測和外測之後,還會經過小範圍的試銷、線上試銷才會進行推廣,基本上每一款深加工創新的產品都會經歷這麼一個持續的過程。

像雲蛋糕這個項目做成功了,但也存在有些項目可能花了一年,結果做出來發現產品的成本是原來的兩倍甚至更多,那消費者接受不了,沒有市場就沒有價值,最後那個項目可能就需要被放棄,所以每一次重做都是對行業的一次新理解。

2. 迭代創新的成果

具體以“雲蛋糕”為例説説產品迭代創新的誕生過程。烘焙是我們創立之初既定的重點研發類別,烘焙類的基礎產品,一個是吐司,另一個是雞蛋糕。雞蛋糕是所有蛋糕的基礎,配料簡單,只要麪粉、雞蛋加上少量的油就可以完成。調研結果也證明,雞蛋糕是烘焙裏面規模很大,並且全民都能接受的一款產品。

那麼雞蛋糕的問題或者説創新點是什麼呢?保質期。因為含水量比較高,雞蛋糕的細菌控制比較難做,所以過去一般都是現做或現烤,保質期一般在7-15天,如果要保鮮的話,對環境要求比較高,包裝成本也比較大。因此,過去都是小規模生產和手工製作,每家店的口味不一樣,難以實現統一的規模化生產和全國性推廣。

雞蛋糕是一個不需要做用户教育、有市場,並且需要通過優化生產來實現廣覆蓋的品類。於是,對這個產品的創新迭代就成了我們的目標。

通過研究我們發現,第一,雞蛋必須含量40%以上味道才夠香,而且早上吃一袋雲蛋糕跟吃一個蛋的營養成分是差不多的;第二,麪粉要用最裏面那層的小麥芯,才能做到這麼細膩;第三,打雞蛋的過程中,要跟足夠的空氣融合,才能產生細膩綿密的口感。在意大利很早就有了可以實現規模化打雞蛋的設備,所以我們後來採購了一台400萬的打蛋機,這樣做出來的一塊蛋糕,大概有10萬個氣孔來支撐它的彈性跟綿密度。

產品做出來之後,我們就要重點解決保鮮的問題了。經過尋找,我們發現日本有一種K膜跟尼龍的複合物,雖然犧牲了一點透明度,但是可以做到讓產品的保質期延長,再加一個抑制細菌成長的酒精片放在裏面,這個蛋糕就可以實現三個月的保質期。

除此之外我們還解決了一些隱藏的問題,比如説甜度,經過大量的測試,我們得出了大多數人都覺得合適的甜度。同時,雲蛋糕中我們用海藻糖替代了將近一半的白砂糖,雖然這增加了幾乎三倍的成本,但這樣的甜度更加自然,也更加健康,它的代謝更快,不容易被吸收。

在技術方案全部成型之後,還要考慮帶來規模化生產之後,我們蛋糕的價格能不能做得比麪包房的更低。我們的目標是要做到品質上可以在全渠道覆蓋銷售,價格上還要比麪包房做得更低。事實上,單個產品低利潤一直是我們的理念,因為低利潤,才能迅速形成大規模生產,從而形成良性循環。我們堅信真正的利潤是從供應鏈的高效運行中獲取,而不是通過溢價形成利潤,這是我們做品牌的一個特點。很多人覺得品牌會帶來溢價,但是我覺得未來品牌不應該帶來溢價,而是應該帶來溢出的體驗。規模化生產之後,提高生產效率,在這方面獲取利潤比通過加價獲取利潤更重要。

最後我們把產品推出上市後,在盲測的過程中,評分比蛋糕房的更高。雲蛋糕的推出,本質上就是在一個有既定市場的品類上,去打造出一個品牌,產品做出來之後,我們用更低的價格讓消費者享受到更高的品質,這是真正為用户創造了價值。

最近10年來,越來越多的新品牌來自於中小型企業的創新,很多老品牌、大品牌逐漸失去了創新能力。像每日堅果,不是出自三隻松鼠和恰恰,而是出自沃隆;蒸蛋糕不是出自達利園和盼盼,而是出自港榮;山藥片不是出自樂事,而是出自河南的宏途。每年的全國糖酒交易會上我們可以看到,如果想找到新奇的美食,不要在大公司的展位上找,那裏擺的都是你熟悉的食物,要去九樓、十樓,尤其是連展位都租不起的中小企業看看,真正的美食其實大都在這裏誕生,原因主要有兩點。

首先,食品企業進入規模化生產之後,經常容易出現一個陷阱,就是產生創新的內生阻力,使得創新死於內部而不是死於外部。

舉例來説,一個銷售人員,讓他去賣成熟的老產品和賣一個不確定銷量的新產品,很多人為了快速完成任務,可能會更願意去賣老產品,因為推廣一個新產品,工作累、事兒又多,還不一定賣得起來,搞不好吃力不討好白費勁。

同樣的道理,對於企業的決策層來説也容易形成內生阻礙,因為覺得已經做得很好了,知名度、品牌力都打起來了,我可以等別人創新,然後利用自己的品牌優勢和渠道優勢,進行快速模仿。

過去這個策略很有用,但是這些年消費者不買這個賬了,越來越多消費者把持着尊重原創的態度。互聯網工具,改變了人們的認知,老品牌和新品牌處在同一起跑線上,在很多95後、00後眼裏,可能我們耳熟能詳的品牌,他們根本不知道,這種情況下,老品牌原來的優勢就不存在了。

第二個原因,在於大企業實現規模化生產之後容易固化,而中小型企業沒有渠道優勢和品牌優勢,必須在一個細分領域上足夠專注,不斷進行創新迭代的研發,憑藉產品的創新優勢,才有機會跑出來。

回首過去,中國的食品差不多每隔10年會誕生一波創新機會或迭代機會。2000年到2010年,中國出現了一批解決基礎需求,即有沒有的問題的品牌,像旺旺、達利園這一批品牌都是這個年代起來的,完成了休閒零食從無到有的過程;2010年以後,企業需要解決消費者有沒有選擇權,即產品豐富度的問題,這個時候起來了一批綜合性渠道的品牌像來伊份、百草味等;到今天,其實消費者開始轉向看重食品品質好不好的時候了,有需求就會有新的機會誕生,我們可能就是這一波浪潮裏面的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