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A股迎來歷史性一刻 創業板迎改革後首批上市企業

由 簡振武 發佈於 財經

歷史性時刻!事關1.7億人

8月24日,對中國資本市場來説,又將是一個被載入史冊的日子。從4月份中央深改委通過創業板改革方案至今,短短4個月時間,創業板就迎來了改革後首批上市企業。A股迎來歷史性一刻,1.7億股民一同見證!

24日,創業板註冊制正式迎來首批18家企業集中上市。與此同時,存量創業板股票的日漲跌幅限制將由10%放寬至20%。此外,創業板股票將在股價交易異常波動指標、退市機制、風險警示等方面也作出調整。

從2009年創業板開板到現在,已經過去了接近11年時間。創業板註冊制的正式落地,標誌着創業板市場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同時也為A股全市場的註冊制改革進一步積累了經驗。

18家企業募集200.6億元

18家企業合計募資200.6億元。其中,14家企業實際募資額超過預期,足見創業板股票的受歡迎程度。那麼,這18家企業募集資金情況怎麼樣?其上市過程與改革前有哪些不同?

從募資規模來看,18家企業合計募資200.6億元。其中,14家企業實際募資額超過預期,4家企業實際募資額低於預計募資額。

安克創新是本次募資額和超募最多的企業,該企業原計劃募資15.60億元,最後實際募資27.19億元,超出募集金額11.59億元。排在募集金額第二位的是鋒尚文化,募集金額為24.87億元。美暢股份募資17.51億元位列第三名。

記者注意到,美暢股份、聖元環保、卡倍億、南大環境4家企業實際募集金額低於預期。其中,美暢股份原計劃募資23.36億元,實際募得17.51億元,實際募資比預計少了5.85億元;另一家實際募資額跟計劃相差比較大的為聖元環保,原打算募資17.7億元,實際募資13.15億元,比原計劃少了4.55億元。

在18家企業中,卡倍億是募資金額最少的企業,募集金額為2.59億元,同時,卡倍億也是實際募資跟預計募資額相比降幅較大的企業之一。

創業板註冊制下首批上市的18家公司平均發行市盈率為39.25,打破“23倍市盈率”紅線,在實施註冊制之前創業板平均發行市盈率為22.17。

首批18家上市企業中,有13家是製造企業,剩餘的5家企業分別屬於倉儲業、紡織業、軟件信息和技術服務業、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以及文化藝術業務。

從掛牌企業所屬地域看,首批18家企業主要分佈在廣東、浙江、江蘇、安徽、河北等13個省市。

創業板改革後首批上市企業有啥不同

設立於2009年的創業板,經過10多年發展,其市場規模逐步擴大,許多創新型企業藉助創業板快速發展壯大。

改革後的創業板定位更加明確:主要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支持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

截至8月20日,創業板註冊制下IPO申報企業已達365家,從證監會行業分類來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製造業和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公司數量較多,分別有43家、35家、27家和27家。

記者瞭解到,在試點註冊制之前,創業板證券發行採用的是核准制。所謂核准制,就是發行人申請上市前,需要向證監會提交審核材料,證監會對發行人材料真實性、財務數據、投資價值等做出判斷,符合條件的准許上市,不符合條件的不予通過。

試點註冊制後,發行人的上市材料由交易所審核,而證監會則負責審查發行人提交資料是否符合信息披露義務,其是否具有投資價值由投資人去做判斷。

在上市條件方面,原來創業板對上市企業有盈利要求,不存在未彌補虧損。註冊制後取消“最近一期不存在未彌補虧損”的要求,在綜合考量企業預計市值、收入、淨利潤等因素基礎上,對滿足條件的虧損企業也准許上市。

開板11年市值超9萬億

隨着首批企業的上市,創業板即將全面進入註冊制時代。深交所表示,從創業板註冊制首批上市18家企業新股發行情況看,市場化的發行定價機制有效發揮作用。據統計,18家企業發行市盈率在19.1-59.7倍之間,平均值39.3倍,中位數37.9倍,企業融資額在2.6-27.2億元之間,平均值11.2億元,中位數9.8億元,融資總額200.6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2009年10月30日,創業板正式開板交易,首批28家企業集中上市,迄今正式運行已經接近11年時間。截至目前,創業板上市公司數量已經達到了833家,總市值達到9.1萬億元,流通市值則達到了6.3萬億元。據統計,創業板超過九成企業為高新技術企業,七成以上屬於戰略性新興產業,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為代表的產業聚集效應明顯。

從這次改革的內容來看,發行制度充分體現了市場化的導向,突出了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支持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的特色。“真正把選擇權交給市場,增強市場各方改革獲得感。”深交所表示,堅持“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註冊制審核理念,始終將提升審核工作規範性和透明度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

改革後,創業板發行條件、審核註冊程序、發行承銷、信息披露原則要求、監管處罰等方面將與科創板相關規定基本一致。IPO方面,綜合考慮預計市值、收入、淨利潤等指標,制定多元化上市條件,從而實現了對不同成長階段和不同類型的創新創業企業的支持。在定價方式上,創業板保留了直接定價方式,並規定IPO發行數量在2000萬股以下且無股東公開發售股份的,以及已經或者同時境外發行的,可通過直接定價的方式確定發行價格,但發行價格不能過高。

證監會有關負責人指出,創業板改革以實施股票發行註冊製為主線,既充分借鑑科創板改革經驗,又體現了創業板“存量+增量”改革的特點。

交易制度發生重大變化

除了發行制度外,改革後的創業板交易機制也更加市場化。自8月24日起,《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交易特別規定》正式施行,創業板的交易制度將發生重大變化。重點包括:調整漲跌幅限制,創業板註冊制新股上市首五日不設漲跌幅限制,之後漲跌幅限制比例為20%;創業板存量股票、相關基金漲跌幅限制8月24日調整為20%;引入申報價格範圍限制,創業板股票連續競價階段限價申報的買入申報價格不得高於買入基準價格的102%,賣出申報價格不得低於賣出基準價格的98%;優化盤中臨時停牌機制等等。

深交所則強調,將基於創業板市場特點,持續優化交易監管,着力增強監管針對性和有效性,築牢市場交易風險防線,保障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平穩實施。深交所還表示,將強化重點監控賬户管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快速定位異動賬户,有效挖掘證券違法違規線索。

新一輪改革開放的重大成果

30年來,我國資本市場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是我國改革開放事業中濃墨重彩的一筆。當前,我國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和商品期貨市場規模均已居世界前列。但不可否認,一些深層次問題有待進一步深化改革。當下,中國經濟要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從高速增長轉變為高質量成長,必須有一批高科技、新經濟的科創企業成為“頂樑柱”。為此,資本市場增強對科創企業的服務能力,提升對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支撐能力尤為重要。一個關鍵問題就是相關基礎制度要增加適應性、包容性,“上市難”必須破解。借鑑國際經驗,“藥方”就是實施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證券發行註冊制改革。可以説,註冊制改革是這一輪資本市場改革的龍頭。

如果説,科創板試點註冊制是發揮改革“試驗田”作用,邁出了“從0到1”的歷史性一步;那麼創業板推廣註冊制就意味着“從1到N”,改革進入“深水區”。2019年科創板實現了註冊制破題,栽培了增量市場註冊制的“新苗”。如今創業板推廣,將增量與存量市場改革同步推進,為全市場註冊制改革探索路徑、積累經驗。下一步,證監會將及時總結評估試點經驗,統籌研究制定其他板塊推行註冊制的方案,穩步實現全市場註冊制目標。屆時,整個中國資本市場在基礎制度建設方面形成完整體系,長成一片真正以實施市場化資源配置機制為基礎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