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疫情不消不散之際,連股神巴菲特寵愛的股票可口可樂也差點hold不住了。
7月21日,可口可樂發佈了2020年第二季度財報,營收和淨利潤雙雙下降,而營收甚至創下了25年以來最大的降幅。
據財報顯示,2020年第二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為71.5億美元,同比下滑28.48%;實現淨利潤為17.79億美元,同比下滑31.76%。而每股收益則為0.41美元,同比下滑32%。
營收淨利雙雙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在二季度疫情爆發期間,全球多個國家均採取了封鎖措施避免人羣聚集,包括關閉餐館、劇院以及體育賽事等,因此導致家庭外消費場景的銷售收入受到較大影響。
不過,從一些研究機構之前對它的預期來看,可口可樂的營收和每股收益基本符合了外界的預期,沒有過分的下滑。
符合預期的表現也使得可口可樂的股價在昨晚穩住了:收漲2.34%,報於47.2美元。但需要注意的是,自2020年2月份以來,其股價已經累跌近18%,市值蒸發了400多億美元。
擁有100多年曆史的可口可樂是真的穩住了嗎?
事實上,在來勢洶洶的疫情衝擊之下,可口可樂的經營不確定性仍是很高。
用該公司首席執行官JamesQuincey的話來説,則是——“鑑於圍繞新冠疫情和封鎖程度的不確定性,2020年全年業績受到的最終影響尚不清楚,而第二季度則是今年受影響最嚴重的時期。”
1、疫情繼續鞭打“肥宅快樂水”
在疫情的衝擊下,可口可樂的經營受損是明顯可見的。
報告期內,該公司幾乎所有的核心財務數據都是呈下降的態勢。
具體而言,2020年第二季度,其營收同比下降28%至72億美元,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32%至17.79億美元,毛利同比下降32%至41.37億美元,運營利潤則同比下降34%至19.81億美元,而營業利潤率為27.7%,去年同期為29.9%。
而除了前文提到核心財務數據齊降之外,最為直接的下降就是銷量數據了。
財報顯示,儘管隨着全球封鎖舉措放寬,銷量趨勢已經表現出回暖跡象,但是第二季度可口可樂全球銷量仍下滑16%。其中,4月份下滑25%之後,銷量6月份有所回暖下滑10%,而本月初至今,可口可樂全球銷量下滑幅度保持“中位個位數”比例。
在第二季度,軟飲部門整體銷售件數同比下滑12%,其中,起泡軟飲料銷量下滑12%;同名品牌可口可樂銷量下滑7%;零度可樂則表現稍好僅下滑4%。
相較於軟飲部門的下滑,其他飲料部門受到新冠疫情的衝擊更為嚴重。可口可樂公司茶和咖啡飲品銷量鋭減31%;瓶裝水、運動飲料的銷量下滑24%。果汁、奶製品和植物性飲料的銷量下滑20%。
而就地區而言,受不同程度的疫情衝擊,可口可樂不同地區的營收也顯現了一定的下滑之勢。
其中,北美地區依然是可口可樂最主要的銷售市場,二季度取得收入26.48億美元,同比下滑18.75%;歐洲、中東及非洲地區市場取得收入12.1億美元,同比下滑36.84%;而亞太取得收入11.83億美元,同比下滑20%
不過,疫情衝擊的不僅僅只是可口可樂,另一家碳酸飲料巨頭百事可樂也好不到哪兒去。
據百事可樂財報顯示,2020年第二季度,該公司營收和淨利也呈現下降的態勢,其中淨營收159.45億美元,同比下降3%;歸母淨利潤16.46億美元,同比下降19%。同時,讓人尋味的是,鑑於公共衞生事件對公司業務造成的持續不確定性,百事還暫不提供2020財年的業績指引。
顯然,在疫情的起伏反彈之下,碳酸飲料巨頭可口可樂來自肥宅快樂水的“快樂”短時間內是回不來了。
2、碳酸飲料走下神壇?
實際上,比起前文疫情對於肥宅快樂水的直觀衝擊,還有一個不幸的事實擺在可口可樂的面前——即碳酸飲料早已在追求更健康的理念中,敗了北。
近年來,綠色食品、少糖低脂等健康理念發展的如火如荼,在解決温飽問題後,人們對健康的重視程度更上了一層樓,進而帶動了健康飲料的發展。相對應的便是,人們降低了對碳酸飲料的需求,最明顯的便是,碳酸飲料銷量逐年下降。
從2004年至2015年,美國碳痠軟飲料銷量連續11年下跌,而2015年人均消費量更是下降至153.7升,達到30年來最低。而就目前來看,這一放緩態勢依然沒有改善,BMC預測表示:
“2017-2022年期間,碳痠軟飲料市場的複合年增長率將下降0.4%,將繼續受消費者飲料選擇的轉變影響。”
放眼望去,國內碳酸飲料的現狀亦是如此。
我國碳酸飲料產量在2014年達到1810.66萬噸的巔峯後,便開始一路下滑,截至2017年產量跌至1744.41萬噸。從各品種佔飲料總產量的比重來看,2017年碳酸飲料佔比9.66%,也已經跌破10%。
在全球碳酸飲料“失寵”的背景下,即使是股神巴菲特身體力行的代言,碳酸飲料還是不香了。
而可口可樂的增長放緩困境也在疲軟的碳酸飲料市場落出了端倪。
從財務數據來看,2012年至2018年,可口可樂的營收和淨利增長就常年處於同比下滑的狀態。其中,營收從2012年的480.17億美元降至2018年的318.56億元,而淨利潤則從90.19億元降至64.34億元。
營收淨利增長放緩,這是一個明顯的問題,就連可口可樂也注意到了,正在積極“去碳酸化”。
從2014年起,可口可樂就積極研發無糖可樂、加大非碳酸產品比例,並通過併購的方式打相繼拿下了咖啡、功能飲料、葡萄酒等飲料市場,進而打造一個“全品類飲料”的形象。
該公司首席財務官John Murphy介紹,除了碳酸飲料,可口可樂在以下三個細分市場也是排名第一的公司——果汁、乳飲和植基飲料;飲用水及運動飲料;茶和咖啡。另外,由於和魔爪的合作關係,可口可樂在能量飲料領域也佔據了第二名的位置。
雖然可口可樂的“去碳酸化”看起來卓有成效,但實際上,“賺錢擔當”的角色還是碳酸飲料。2018年,該公司碳酸飲料業務收入佔比高達66%,扛起來其營收的半壁江山,而果汁、瓶裝水則均貢獻了9%的佔比。
一邊是碳酸飲料市場逐步下行,一邊是非碳酸飲料短時間內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可口可樂當下“進退兩難”的困境,足以讓外界捏一把汗了。
3、結語
雖然可口可樂營收淨利多年下滑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其強大到難以置信的品牌效應,以及龐大而富有效率的分銷網絡仍然使它在資本市場中屹立不倒。
目前可口可樂在超過200個國家或地區都要分銷,全球94%的人知道這個品牌。可以説,有人的地方就有可口可樂。
這種無處不在的分銷網絡優勢,也可以發揮到果汁、能量飲料、咖啡、酒類飲料等新產品的推廣上,這些都是市場前景非常可觀的潛在領域,並且可口可樂在早幾年就開始佈局了,只是這些業務現在還未能對其營收帶來明顯的貢獻。
但誰能又預料,它不會在這些新產品中再造出一個“可口可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