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股瘋漲!中信建投市值一度超過中信證券 兩家合併機會有多大?

外匯天眼APP訊 : 雖然合併傳言再次被澄清,但市場投資者仍有預期。從技術上看,中信建投與中信證券合併不存在問題,A+H上市公司合併方面,已有中國南車與中國北車重組為中國中車的先例。

進入2020年下半年,滬指三連陽,強勢站上3150點,券商股瘋狂拉昇,掀起漲停潮。

多位分析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當前A股牛市氛圍濃重,創業板指不斷創新高,金融地產等藍籌股也開始低位補漲,“牛市旗手”券商股往往提前領漲。7月2日,中信建投和中信證券合併傳聞再起,使得券商投資價值被市場熱炒。在打造航母級券商實際需要下,市場對頭部券商合併期待較高,中信建投與中信證券合併在技術上不存在問題,A+H的上市公司合併方面,可參考中國南車與中國北車重組先例。

券商股瘋漲!中信建投市值一度超過中信證券 兩家合併機會有多大?

券商股為牛市“搖旗吶喊”

7月3日,A股市場情緒較高,滬指漲逾2%突破3150點,創業板指收報2462.56點,兩市交易持續兩個交易日破萬億元,外資增量資金繼續大幅湧入,市場歡呼“牛市已至”。

券商概念股上漲6.4%,48只相關個股集體飄紅,47只股票漲幅超過5%,今日成交額為1422億元。

券商板塊的活躍是滬指攀升的重要力量,在對上證指數貢獻度排名前20的個股中,有7只個股是券商股,包括中信建投、中信證券、招商證券、華泰證券等。

近期券商股大漲的邏輯是什麼?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當前A股市場逐漸活躍、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打造航母級券商等多重因素,有利於券商股上漲。

深圳中金華創基金董事長龔濤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券商股大漲與以下因素有關:

一是科創板和創業板試點註冊制改革,市場預期券商未來IPO承銷保薦業務收入大增。

二是有關證監會計劃向商業銀行頒發券商牌照、中信證券與中信建投合並等傳言,推動券商投資價值被市場熱炒。

三是外資增量資金異動引發“牛市來了”的市場情緒,市場成交明顯放大,券商經紀業務收入大漲,業績超出市場預期,且券商股屬低估值藍籌股,具有一定估值優勢。“春江水暖鴨先知”,券商股異動往往都是牛市來臨的徵兆,隨着中國率先從疫情危機中走出,中國股市或藉機走出“新牛”。

蘇寧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何南野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券商股是股市風向標,是牛市旗手,券商股大漲,往往意味着市場交易活躍,成交量不斷放大,股市有明顯走牛的希望,從而進一步助推投資者情緒不斷高漲,帶動更多增量資金入市,形成正向循環。”

中信建投AH股溢價率高

在券商火爆行情中,中信建投表現搶眼,盤中市值一度超過中信證券。截至今日收盤,中信建投A股漲停,收報47.7元,總市值為3647億元;H股漲近18%至11.94港元,AH股溢價率為338.32%。券商龍頭中信證券A股漲停,收報28.67元,總市值為3706億元。H股收漲8.15%至17.52港元,AH溢價率為79.55%。

何南野向《國際金融報》記者直言,炒作因素佔比較大,一是相比中信證券A股,中信建投A股是次新股,流動股數量少,股價很容易被資金抄上去;二是中信建投存在與中信證券合併的預期,受到市場大量資金青睞。兩大因素疊加,直接使得中信建投市值於盤中超越中信證券。

“溢價率較高,説明A股與H股市場對中信建投定價存在分歧,港股定價低很多,刨除投資者結構、資金偏好等因素,依舊可以折射出中信建投A股可能存在估值偏高、股價熱炒的情況,這也提醒投資者要注意投資風險。”何南野表示。

王驥躍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上市以來,中信建投市淨率顯著高於同行,較低比例的A股流通市值也創造了炒作條件。此外,科創板及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對中信建投等投行龍頭也是利好,中信建投與中信證券合併傳聞也是推動股價上漲的因素。“A股和港股市場對同一公司估值差幾倍,顯然是某方的估值體系出了比較大的問題,股價脱離了估值體系,也就藴釀着風險”。

龔濤向記者分析,與海外投資銀行的門檻低、家數多、混業經營的特點不同,內地券商家數少、門檻高、分業經營,而且基本處於國資壟斷的局面。香港及海外投資者在不是很熟悉的情況下很難理解個股估值邏輯,繼而出現海內外AH股溢價非常高的現象。

頭部券商合併可能性有多大

7月2日,有媒 體報道稱,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證券內部均同意一項合併計劃,兩家券商合併將打造一家規模820億美元的投資銀行巨擘。當晚,中信建投發佈澄清聲明:“截至目前,本公司未曾召開過黨委會審議批准上述傳聞所稱的相關計劃,也未得到任何股東有關上述傳聞的書面或口頭的信息,本公司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

備受市場關注的是,從現實需要及可行性來看,頭部券商合併的可能性有多大?中國券商併購案例一直都有,不過實力相當的頭部券商合併可行性多大,誰併購誰?

何南野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兩大券商的合併,從目前看還沒有時間表。畢竟是兩家上市公司,且控股股東不同,整合起來相對複雜,短期內落地的可能性較低。但是合併傳聞出現了兩次,這次還披露了部分細節,或具有一定的真實性,後續合併的可能性還是有的。

何南野進一步指出,基於打造航母級券商的要求,投資者也喜聞樂見這兩家頭部券商合併,優勢互補。相比其他券商的合併,這兩家更具有想象力,一是具有原始的淵源,中信建投原先是脱胎於中信系,公司的文化、機制跟中信證券都非常相似。二是兩家同質性不強,中信建投在投行領域具有非常強勁的實力,特點突出,與中信證券合併可優勢互補。因此,這兩家券商合併確實有助於航母級券商的誕生。

“未來券商的合併可能是大勢所趨。”王驥躍進一步解釋,一方面,金融機構需要做大才能做強,資本實力是金融機構市場競爭力的根本;另一方面,競爭下龍頭優勢越來越明顯,市場競爭結果也會驅動併購行為。同一國資股東控制或影響的券商,或者同一區域內的券商,都有合併的可能。對於股權分散的券商而言,可能會投靠個大平台。而一些地方型的小券商,可能會進入龍頭的區域佈局,例如中信證券收購廣州證券。

王驥躍指出,“旗鼓相當”的頭部券商之間合併也可能會發生。中信建投與中信證券合併,技術上不存在問題,A+H上市公司合併方面,已有中國南車與中國北車重組為中國中車的先例。估值談判上會有點難度,但也不是很大問題。

“從目前國內和國際情況來看,中國經濟正在走向世界,中國資本國際化勢在必行,兩大券商合併或許有望打造航母級券商,也是塑造中國資本在全球地位的重要環節,中信系的整合或許是一個契機,也是未來改革深入與國際接軌的重點,個人非常看好合並前景。”龔濤對記者表示。

龔濤進一步指出,“中信建投‘根紅苗正’,具備打造航母級券商的優良基因,而中信證券持股明顯較為分散,不適合做併購主體。”截至2019年底,北京國資管理中心、中央匯金、香港中央結算(代持)是中信建投前三大股東,持股比例分別為35.11%、31.21%、10.71%,第四大股東中信證券持股比例降至5.01%。而中信證券的前三大股東分別是香港中央結算(代持)、中國中信和廣州越秀金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06 字。

轉載請註明: 券商股瘋漲!中信建投市值一度超過中信證券 兩家合併機會有多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