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股觀察 | 連續三個跌停,年內暴漲的未名醫藥為何被套牢
文 | 劉震
未名醫藥成立於2000年,是一家生物醫藥企業,重點研發神經生長因子系列產品、細胞因子藥物和多肽藥物。公司於2011年5月20日上市,控股股東為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為羅德順、潘愛華、楊曉敏、趙芙蓉。
2019年最後一個交易日,未名醫藥的股價停在了7.24元,而僅僅半年時間,公司估計就一路上漲,6月2日至最高點34.10元,區間最高漲幅達371%。而股價暴漲的根本原因就是站在了新冠疫苗的風口,自今年2月起,未名醫藥在互動平台多次表示“參股公司北京科興正在開展新冠肺炎疫苗的研製工作”,正是這一消息吸引了一批批的投資者湧入。
這一盛況近日卻急轉直下,自6月5日開始,未名醫藥股價連續三個交易日跌停價報收,截至6月9日午盤收盤,公司股價被封在了22.88元的跌停位,封單超27萬手,前期介入的投資者大多被套在高位。而這一切的導火索就是深交所的一則公開譴責公告,6月3日,深交所對未名醫藥及相關當事人給予公開譴責,背後的主因是未名集團對未名醫藥長期、大量的資金佔用所產生一系列問題。
6月3日,深交所對對未名醫藥及相關當事人給予公開譴責,主要針對以下三種違規行為:
一是控股股東非經營性佔用上市公司資金。2019年12月31日,未名醫藥發佈公告稱,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期間,控股股東未名集團通過直接或與第三方往來等形式,非經營性佔用未名醫藥的資金,累計達9.22億元,佔未名醫藥2018年經審計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的33.38%,日最高佔用額5.07億元,佔2018年經審計淨資產的18.36%。截至目前,資金佔用餘額為5.07億元,利息為5435.67萬元。
二是關聯交易未及時履行審議程序和信息披露義務。由於拆借資金無法償還,身陷流動性危機的未名集團提出以其資產對其佔用的公司資金進行償還,2019年12月31日,未名醫藥披露未名集團以其所持有的4項藥品技術和吉林未名100%股權抵償未名集團佔用上市公司的資金及利息合計5.61億元,這種以資抵債事項構成關聯交易,但未名醫藥卻未提前披露。
三是信息披露不準確。以資抵債方案一經發布,立刻引來深交所問詢。2020年1月18日,未名醫藥披露《關於對深圳證券交易所關注函回覆公告》,稱未名集團用於抵債的吉林未名100%股權的賬面淨資產為18.13億元,而未名醫藥在2020年2月20日披露的關注函回覆公告中對吉林未名淨資產進行修正,修正後的淨資產為1149.34萬元,兩者之間差異巨大,存在信息披露不準確的情形。2月29日,未名醫藥解釋稱,兩次修正相差18億元的原因是吉林未名會計資產分類出現疏漏。
通過以上信息可以簡單捋順出其中的邏輯線索,先是大股東未名集團因債務危機而大量的佔用未名醫藥的資金,而這部分錢又難以償付,所以想出了以資抵債的方法,這一事項本身涉及關聯交易應該提前披露,而未名醫藥卻並沒有按規則行事,深交所對此事進行問詢之後,未名醫藥對交易的資產價值進行了修正,前後兩次差距巨大,未名醫藥給出的理由卻是出現會計資產分類疏漏。
事實上,雖然未名醫藥的股價連續攀升,但這和公司的業績卻絲毫不搭邊。財報數據顯示,未名醫藥近幾年的經營每況愈下,雖然公司延期披露2019年的年報,但業績快報還是透漏了未名醫藥營收繼續下滑的現實。
2017-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11.62億、6.74億和6.11億元,分別下降8.10%、42.83%、9.37%,營收規模連續三年萎縮。2018年,未名醫藥不止營收下滑,淨利潤和現金流也分別出現了124.66%、72.54%的大幅度下跌,業績快報顯示,未名醫藥2019年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入合計為6.90億元,較上一年度減少了4.98億元,且由於償還短期借款貨幣導致資金減少35.88%,同期未名醫藥的總資產降至34.72億元,同比下滑19.56%。今年一季度,未名醫藥營收1.02億元,同比下降19.25%;淨利潤虧損6282萬,同比下降385.98%,營業收入持續下滑,公司經營情況不容樂觀。
在業績逐年下滑的的背景之下,未名醫藥的股價卻在年內暴漲370%,而這背後的炒作邏輯就是新冠疫苗的研發。
未名醫藥今年2月初在深交所互動平台多次表示“參股公司北京科興正在開展新冠肺炎疫苗的研製工作”,股權結構顯示,科興控股持有北京科興73.09%的股份,未名醫藥持有26.91%的股份,受到這一消息刺激,未名醫藥的股價開始加速上漲。
5月10日,北京科興控股董事長尹衞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科興研製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正在進行一期二期臨牀試驗,預計7月份試生產。消息一出,未名醫藥連續獲得了好幾個漲停,也因此被市場定義為“新冠疫苗龍頭”。
5月13日晚間,未名醫藥公告稱新冠疫苗研製單位是科興中維生物,而科興中維生物與公司無股權關係,但市場並未就此罷手,未名醫藥的股價在隨後被繼續推高。在科技部新冠疫苗臨牀實驗項目的審批公告中,顯示北京科興是“合同研究組織”,而這可能就是市場繼續炒作的底氣。
但如果把時間拉長來看,沒有業績支撐的公司是沒有投資價值的,深交所的公開譴責或許只是未名醫藥股價下跌的導火索,而不是根本的驅動因素,接下來更需要關注的問題是股價一路下跌是否會造成股權質押引發連鎖反應。
文章來源:界面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