撈完金就跑?海底撈食品安全屢屢出事 創始人卻在套現退出

撈完金就跑?海底撈食品安全屢屢出事 創始人卻在套現退出

摘要
【撈完金就跑?海底撈食品安全屢屢出事 創始人卻在套現退出】今年以來,海底撈因漲價、消費者吃出塑料、筷子被檢出大腸桿菌等事件屢登新聞熱搜,然而創始團隊卻在資本市場上演了一系列套現行為。今年5月,張勇創始團隊通過減持套現15.6億港元,而3個月前,海底撈剛從銀行貸款21億元人民幣救急。(21世紀經濟報道)

  瘋狂擴張的海底撈正在遭到反噬。

  今年以來,海底撈因漲價、消費者吃出塑料、筷子被檢出大腸桿菌等事件屢登新聞熱搜,然而創始團隊卻在資本市場上演了一系列套現行為。今年5月,張勇創始團隊通過減持套現15.6億港元,而3個月前,海底撈剛從銀行貸款21億元人民幣救急。

  這些操作不禁讓人質疑:一邊從銀行貸款拯救疫情下的海底撈,又一邊套現保全家族財產,這是老闆在股市套現把利潤抽走了,企業損失卻靠銀行挽救?

  業內人士認為,企業失速發展與門店管理間的失衡,正是導致海底撈頻陷負面新聞的重要原因,也正在一點點消耗着海底撈多年經營培養起來的好口碑。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消費者在企業高速擴張中承擔着食品安全的風險,資本家卻早在急速狂奔的規模效應下賺得盆滿缽滿。

  01、食品安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不到20天,剛經歷過“烏雞卷塑料片”風波的海底撈,再現食品安全問題。

  7月30日晚,海底撈杭州富春新天地店被曝登上杭州市市監局“抽檢黑榜”,原因系店內所使用的一批次筷子產品被檢出大腸菌落,抽檢時間為4月29日。

  據杭州市市監局介紹,大腸菌羣是國內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造成原因主要是二次污染,如餐飲具沒有定期清洗消毒,或乾熱消毒時未達到規定的時間和温度,操作人員在上完衞生間後洗手不徹底、個人衞生狀況未達標,將直接影響最終產品的衞生狀況。若使用了大腸菌羣超標的餐具,將會引起消費者腹瀉、腸胃感染等症狀。

  對此,海底撈回應稱,基本判定是筷子儲存過程中導致,並對問題門店進行整改,及門店經理作出處罰。

  這已是7月以來海底撈第二次“出事”。

  7月12日,有消費者於濟南海底撈連城廣場店就餐時,在烏雞卷中吃出硬質塑料片。7月20日深夜,海底撈緊急道歉,稱問題食品系供應商工廠灌裝環節員工操作不規範,導致產品標籤掉落到產品中。

  僅在今年上半年,海底撈已發佈四次食品管理公告,2020年6月的食品安全檢查處理公告顯示有16起違規,包括食品過期、未按要求儲存、庫房廚房衞生不達標等問題。

  02、失速擴張下的惡果?

  一個月內接連被曝光兩次,無疑給疫情下的海底撈再蒙上一層厚厚的陰影。

  據中訪網財經,7月7日,海底撈發佈了2020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計營收同比下降20%,所錄得淨虧損介於9億元至10元之間。這是海底撈自2018年上市以來首度虧損。

  但即便如此,海底撈仍表示將在疫情期間積極開設新門店,持續推進擴張。

  據國際金融報,2018年,海底撈新開業餐廳為200家,2019年為308家。在2019年業績報告中,海底撈曾表示2020年會繼續戰略性拓展餐廳網絡,包括進一步提高餐廳密度和拓展餐廳覆蓋的地區。海底撈方面明確表示,其全年拓店計劃不會受到大的影響。

  上游新聞報道稱,據2020年3月末,海底撈公佈的全年開店計劃顯示,在2019年末全國768家店面的基礎上,預計今年上半年新開門店超90家,全年門店數量有望達到1000家。

  這意味着,2020全年將淨開232家門店。

  如今看來,瘋狂擴張的海底撈似乎遭到了反噬。企業失速發展與門店管理間的失衡,是導致海底撈頻陷負面新聞的重要原因,也正在一點點消耗着海底撈多年經營培養起來的好口碑。

  據無冕財經,“除高速擴張外,過往海底撈最讓大家誇讚的是服務,企業管理者可能也自然而然地將服務擺在了首位,而相對缺乏對食品安全方面的重視。”食品分析師朱丹蓬表示,“比如究竟有沒有將食品安全作為店長KPI的第一位,及是否進一步夯實整個供應鏈的質量內控體系等。”

  海底撈招股書顯示,公司在食品質量控制方面投入大量人員,超過500名制定員工直接負責食品質量及安全。但如今看來,佈署人員並沒能嚴格保證門店的食品質量及安全,制度在執行中仍存在管理漏洞。

  03、創始人團隊套現15.6億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消費者在企業高速擴張中承擔食品安全的風險時,資本家卻早在急速狂奔的規模效應下賺得盆滿缽滿。

  2019年9月,上市僅一年的海底撈以2000億港元市值登上神壇,從而助推掌門人張勇首次登上財富榜,以138億美元的淨資產榮升新加坡首富。

  而上市不足兩年,海底撈卻等來了創始人團隊的高位套現。

  早在今年4月27日,張勇已透露了退休計劃。他通過公司內部郵件宣佈,自己將在10至15年內退休,計劃在未來10至15年,改革內部原有的晉升機制,為公司高級管理團隊的遠期退休“提前進行人才儲備和鍛鍊”。

  隨後,張勇團隊開始了減持套現。5月7日,海底撈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公司股東SP NP Ltd。及LHY NP Ltd。擬以每股33.2港元的價格配售4700萬股股份,佔公司已發行股本0.89%,兩位股東分別套現價值約7.8億港元。該配售計劃將於2020年5月11日上午9時完成。

  公告顯示,配售完成後,海底撈控股股東仍為張勇、ZY NP Ltd。、舒萍、SP NP Ltd。及NP United Holding Ltd。。其中,張勇及舒萍共同持股約57.23%;NP United Holding Ltd。持股34%。

  據海底撈年報資料顯示,SP NP Ltd。以及LHY NP Ltd。為海底撈創始人團隊的各自持股通道。其中,SP NP Ltd。為英屬維京羣島註冊公司,海底撈創始人張勇的夫人舒萍擁有全部股份收益,而LHY NP Ltd。為另一家英屬維京羣島註冊公司,海底撈“二號人物”施永宏李海燕夫婦擁有全部股份收益。

  也就是説,張勇帶領曾經的3位創業追隨者,在此次減持中可獲得15.6億港元的收益。

  控股股東減持一般在市場被解讀為利空。當前,海底撈市值為1889億港元,每股報價35.65港元。

  上市不到兩年,張勇團隊為何急匆匆地忙於套現呢?對於此次套現的原因,海底撈負責人回覆媒體稱,股東個人在社會公益事業方面,有一些資金上的計劃和安排。包括今年1月21日,張勇在成都與簡陽市簽署協議,個人將向家鄉捐贈1億元人民幣用於醫療衞生和農業產業化建設,提升家鄉醫療機構的基礎醫療設施,希望助力於提高簡陽市百姓的醫療服務保障。資金將在下半年全部到位,同時還有一些公益項目在籌劃之中。

  同時,該負責人稱,股東配售對增加海底撈在資本市場的流動性能夠產生一定作用。並稱股東配售的總量小,不代表公司基本面的變化,更不是對未來有不同的預期,公司經營不受任何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張勇夫婦和施永宏夫婦套現使用的是家族信託基金的名義,而這一財產保護方式備受富豪們青睞。

  最典型案例要數新聞集團的媒體大亨默多克和鄧文迪的離婚案。默多克早前為結束與第二任妻子安娜的婚姻,支付了高達17億美元的分手費。當默多克再度與鄧文迪步入婚姻時,他通過設立信託的方式成功隔離了家族和其媒體帝國,並詳盡約定了家族基金所持有股份的投票權和收益權繼承規則。隨着第三段婚姻走向破裂,鄧文迪儘管使出渾身解數,最終也僅獲得了兩三處房產的所有權,她的兩個子女在未來也得不到家族公司的投票權。

  隨着亞洲財富新貴的興起,在財富規劃方面,亞洲首富李嘉誠、龍湖地產掌門吳亞軍、新鴻基地產的郭氏家族等也都瞄準了家族信託這種資產隔離和資產保護方式。其中,龍湖地產的創始人吳亞軍與蔡奎夫婦在2012年的離婚事件中,由於兩人所擁有股份均由家族信託持有,離婚不涉及股權分割問題,且離婚後的吳亞軍與蔡奎仍承諾兩人將保持一致行動,因此對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不造成影響,公司經營與股價也沒有受到影響。

  根據2019年亞非銀行發佈的《2019年全球財富遷移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富豪裏有10.8萬富豪選擇移民其他國家,其中13.9%來自中國大陸,位居全球排名第一。

  北京市煒衡律師事務所律師張宇浩表示,所謂家族信託,是指信託機構受個人或家族委託,代為管理、處置家庭財富的一種財產管理方式。

  張宇浩指出,從法律角度看,家族信託保護財產有兩點好處,一是家族信託下的受益份額、資產配置不用向社會公開;二是資產的所有權與收益權相分離,信託權益的分配是按照合同約定的方式來進行,可以規避未來可能存在的遺產税等税務問題以及委託人婚姻變化帶來的風險。

  “即使今後海底撈的企業經營者出現婚姻變動,也不會影響到海底撈的經營和股價,信託資產將繼續按照約定的方式向信託受益人履行。這也能有效地實現保護家族財產及提高抗風險能力。”張宇浩稱。

  04、“補血”21億再擴張?

  在張勇團隊套現3個月前,海底撈剛從中信銀行和百信銀行貸款21億元人民幣。

  今年2月,餐飲企業備受疫情重創。2月22日,海底撈對媒體表示,已從中信銀行北京分行和百信銀行獲得信貸資金21億元人民幣。其中,2月19日,首批8.1億元貸款已經到賬。

  海底撈方面稱,此次合作為銀行主動接觸,雙方自2月12號開始商談貸款相關事宜。在防疫緊急授信流程下,僅用三天就完成審批。

  對海底撈而言,這無疑是一場及時雨。事實上,相對於其他中小餐飲企業,已登陸資本市場的海底撈並不差錢。據海底撈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海底撈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30.03億元,較其上市之前,2018年中期末的5.31億元增長了465.4%。

  然而瘋狂擴店之下,海底撈翻枱率卻持續走低。從年報可以看出,2019年海底撈翻枱率首降。2019年,海底撈整體的翻枱率為4.8次/天,一線城市由5.1次/天下滑至4.7次/天,二線城市由5.3次/天下滑至4.9次/天。

  另外,海底撈在全球的經營也因疫情而備受重創。海底撈方面稱,由於疫情暴發,各國、地區隨後實施的防疫措施及消費場所限制,對公司2020年1月以來的業務產生了重大影響。集團自2020年1月26日至3月12日暫停位於中國大陸所有門店的營業;受到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疫情影響,海底撈位於當地的門店也存在一段時間停止營業或暫停堂食服務的情況。也就是説,2020年一季度,海底撈近乎絕收。

  此前,中信建投曾就疫情對海底撈的影響做出分析,稱這次疫情將會對海底撈2020年的營收帶來約50.4億元的損失,歸母淨利潤損失約為5.8億元。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研究員、健康金融實驗室主任任國徵表示,銀行貸款資金成本低,風險由銀行承擔,利潤再投資風險則由股東承擔。“海底撈為了應對疫情風險,選擇從銀行貸款資金,能否按期償還是以未來經營情況為準,這屬於企業行為。而創始人團隊出售的是個人股票,也就是説,是否將這部分原始股票收益投入企業擴大再生產或者救急,都屬於個人行為。”

  朱丹蓬表示,作為餐飲品牌的頭部企業,海底撈在享受中國的銀行貸款支持下,卻沒有踐行中國的“三保”政策,即保品質、保供應、保價格。除了“漲價門”,“塑料門”“大腸桿菌門”等負面衞生事件也透露出海底撈在質量體系方面存在潛在風險。

  “張勇團隊的套現行為屬於個人行為,此前張勇也表示了退居幕後的想法,但一個企業的經營發展和創始團隊的責任感和擔當感是分不開的。對於海底撈來説,剛上市兩年,創始團隊就選擇套現離場,擴張過程中衞生事件頻發,這都讓原本寄予厚望的消費者感到遺憾。”朱丹蓬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725 字。

轉載請註明: 撈完金就跑?海底撈食品安全屢屢出事 創始人卻在套現退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