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強國的發展史:純手工冶鐵到智能操控,二十五萬噸到七萬萬噸

鋼鐵強國的發展史:純手工冶鐵到智能操控,二十五萬噸到七萬萬噸

我國目前是世界上冶鐵技術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雖然幾千年來的封建帝制和百餘年的帝國主義侵略,讓原本富饒祥和的中國便的傷痕累累,讓我國的冶鐵工業相比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心中國成立之後,國家不斷的繁榮昌盛,我國的冶鐵工業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中國的冶鐵行業也從一冶到二十三冶逐漸提升上來。

一、缺鋼少鐵的中國

新中國剛成立時,百廢待興,當年全國的生鐵產量每年才有25萬噸,完全不夠社會發展之用,當時缺鋼少鐵成為制約國民發展的重大問題,黨和國家都對此高度重視,把鋼鐵工業作為實現由農業強國到工業國轉變的重大戰略支撐。

在1958年,當時很多人都希望來到冶鐵廠工作,在激情燃燒的歲月裏,廠裏的工作環境並沒有現在這麼好,勞動強度也好大很多,但是職工們有着一顆火熱的心,不講條件,不講報酬,全力確保生產順行。

鋼鐵強國的發展史:純手工冶鐵到智能操控,二十五萬噸到七萬萬噸

當時爐料車間上因鋼絲繩脱落,上面的材料從頂端墜落,落到地面上摔的稀爛,當時的維修師傅們為了確保爐料供應不受影響,連夜進行搶修,沒有一個人打退堂鼓,連續奮戰20多個小時,當維修結束時,不少師父倒地便睡,喊都喊不醒。

在奠定基礎階段最代表的特質就是艱苦奮鬥,其中在1958年武鋼一號高爐順利煉出第一爐鐵水,當時鍊鐵發展勢頭迅猛,產量明顯增加,但是利用係數和入爐品味有所降低。

1966年,高爐的技術指標已經達到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好的水平,多年來中國冶金也已經從一冶發展到二十三冶,為中國的冶鐵產量做出了重大貢獻。

條件不足為發展帶來了極大的阻礙。當時冶鐵都是汗流浹背,煙熏火燎,靠着土方法,土技術造出土產品,當時不管是從原料運輸,還是冶鐵打造,都在破陋不堪的環境中工作,但是很多設施也都是靠着磚石堆砌,就像在土胚房工作中有關,造出來的鐵雖然質量不好,但是也極大滿足了當時中國的需要。

鋼鐵強國的發展史:純手工冶鐵到智能操控,二十五萬噸到七萬萬噸

技術限制了發展。中國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技術與西方發達國家的技術相比,可以説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當時中國工廠裏的冶鐵工業全都必須靠工人手把手的操作,稍不留神還有可能有生命危險,純手工和技術限制讓冶鐵的方式比較單一,產量也完全達不到,冶鐵發展還是有很大的制約。

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究其歷史,中國的一冶到二十三冶主要是在1950年到1955年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建成的,雖然各自發展,但是在技術上卻形同一家,相互幫助取長補短,都是為了能讓中國的冶鐵產量上去,他們也分佈在中國各個地方,為的就是讓每個地區冶鐵需求都能上去,而不是形成分化的局面。

23冶很多都是伴隨武鋼和寶包鋼建設而發展起來的,都是為了滿足當時冶金共產的建設和技術改造所成立的,從1978年就已經到了3479萬噸,為中國的冶鐵工業進入21世紀的高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現在我國生鐵產量已超過7萬萬噸。

鋼鐵強國的發展史:純手工冶鐵到智能操控,二十五萬噸到七萬萬噸

現在的冶鐵廠已經今非昔比,已經華麗“蝶變”,實現了全生產鏈智能化,在中國寶武智慧製造現場上,只要在操作系統上下達指令,就可以實現全程工廠全自動操作,省去了傳統的工廠模式,不僅能隨時隨地操作,還能對生產的產品各個方面以數據的形式呈現,現在的冶鐵更加趨於智能化、現代化。

不斷的技術提升,才實現了今天的成就。多年來中國對人才的培養和冶鐵工業上技術的彌補,都對今天的成就做出了貢獻,不斷錯誤的嘗試和操作技術不斷進步,每一個問題都是由前人發現並解決的,每一次改善和進步都是一次巨大的成功,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正是有了前輩們每次的點滴,才成就了現在的鋼鐵大國。

對於冶鐵工業的高標準。在冶鐵工業上的每一次進步,都是對現狀的不滿才有之後的進步,技術工人和公司高管都以比較高的標準來改變某一項技術或者策略,才讓企業能一點一滴的發展起來,不斷的高要求的提高都會讓某一項策略有所改進,正是多年來時代的要求變高,才讓中國的冶鐵工業產生了巨大進步。

鋼鐵強國的發展史:純手工冶鐵到智能操控,二十五萬噸到七萬萬噸
三、內外發力,成就大國典範

中國的冶鐵工業從最開始的生鐵25萬噸到現在的七萬萬噸,智能化發展,中間跨越了無數個日日夜夜,從各個方面都有了質的改變,現在的鋼鐵工業不僅能源節約,工廠也進行綠色發展,各項技術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中間肯定有某些原因,讓中國的冶鐵工業快速成長起來。

1.先進技術的引進

通過不斷的引進和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冶鐵工業從各個方面取得了很大進步,比如從原燃料的得到改善、高爐操作技術不斷進步、高爐壽命延長等等,通過技術的引進,中國許多大型設備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綠色創新階段的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就是最好的證明,達到了高效、優質、低耗、長壽、環保的狀態。

鋼鐵強國的發展史:純手工冶鐵到智能操控,二十五萬噸到七萬萬噸

2.中國政治制度促進了冶鐵工業的發展

中國的許多政策都為冶鐵工業有利,在“一五時期”國家把近一半蘇聯援建項目放在了鋼鐵上,並把冶鐵工業的發展放在了最突出的位置,之後的各個戰略部署,都是圍繞冶鐵頒佈的,不斷的政策改善,讓冶鐵行業已經具備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如今的中國已經位居世界第5位,成功達到了目標。

70年來,中國也鐵冶滿足了國美經濟發展對材料的需求,從航母下海到飛船上天,國家越來越富強,人民越來越幸福,從依靠進口到邁向中高端,中國的鋼鐵產品品種不斷擴大,質量不斷上市,實現了工業化、現代化的發展,促進了中國的發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69 字。

轉載請註明: 鋼鐵強國的發展史:純手工冶鐵到智能操控,二十五萬噸到七萬萬噸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