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日本“脱中國”論調?日本經濟學家這話真狠
原標題:如何看待日本“脱中國”論調?日本經濟學家這話真狠……
日本新冠肺炎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經濟活動陸續得到恢復。日本佳能全球戰略研究所總監瀨口清之日前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認為,“後疫情時代”中日之間的經濟合作將變得“緊密更緊密”,兩國還將在全球化進程中共同肩負起巨大使命。該研究所是日本知名的“旋轉門型智庫”,所屬研究員幾乎都有過政府機關工作經驗,與日本政府決策層保持着良好互動。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國遊客鋭減給日本觀光旅遊業造成巨大打擊,中國工廠的停產停工也讓日本產品的供應鏈直接“斷貨”。日本國內有聲音把問題歸咎於“過度依賴中國”,一時間“脱中國”的論調甚囂塵上,甚至有在華日企表示要“離開中國”,迴流日本。
“主張‘脱中國’的都是不懂經濟的人,説要‘離開中國’的都是沒有競爭力的企業。”瀨口清之直言不諱地説,“這些人對中日之間經濟交流的重要性理解不夠,導致他們在中國的發展情況並不順利,不得不回到日本。真正優秀的企業均從中日緊密的貿易關係中獲益,他們不但不考慮‘脱中國’,反而願意加大對華投資。”
事實確實如此。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電產株式會社在大連的新工廠項目於3月正式開工,預計明年建成投產,最高可年產360萬台新能源汽車馬達。開工時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吃緊的階段,該公司將原本500億日元的(1億日元約合658萬元人民幣)投資額提升至1000億日元,以表示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此外,豐田汽車也計劃投資1.3億日元在天津開設新能源汽車工廠。
在“後疫情時代”,中日經濟合作是否會有新變化?面對《環球時報》記者的提問,瀨口清之給出一個簡單又肯定的答案——“緊密,更緊密”。
瀨口介紹説,以前為了規避風險,日本企業習慣分散投資,除中國之外,也在東盟等國建廠,由於擔心技術流出,重要的零部件尤其不願在中國生產。中國發生新冠肺炎疫情時,包括日企在內的很多在華外資企業遇到經營困難。出人意料的是,中國各地方政府從3月上旬就開始着手恢復經濟,積極給予外企幫助。隨着疫情在全球擴散,在美國等地的日企遇到同樣的問題,可沒能得到支持,所以他們對中國的支援體系評價很高,意識到將產品集中在中國生產或許是最安全的做法。而且,今年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加強了對知識產權的保護,説明中國的投資環境逐步得到改善。
另一方面,日本在疫情期間意識到了電商、遠程醫療、網絡教育、人工智能、移動支付等高科技的重要性,中國在這些方面遙遙領先,基礎設施建設的水平也高於日本。瀨口清之對《環球時報》記者説,“凡是着眼於未來的日本企業都想方設法在這些領域和中國接軌,很多企業考慮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他們比以往更重視中國市場”。
瀨口清之有一套自己的“Chinomics(中國經濟學)”理論,主張“加強與中國經濟的合作,是日本實現經濟復甦的最好辦法”。瀨口清之説,中國的經濟規模在2009年追平日本,2010年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現在的經濟規模是日本的3倍,未來還將進一步擴大。對於日本來説,“機會比以前更多”。而且,中國企業近年來更加註重產品質量,這方面恰好是日本企業的“看家本領”,持續推動兩國的經濟互動毫無疑問將帶來“雙贏”的局面。
在談到今年的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並未給出GDP增速預期目標,中國經濟不再一味強調高速發展時,瀨口清之分析稱,“今年未設GDP增長目標非常正常。中國和全球經濟的關係愈發緊密,海外疫情尚未得到控制,經濟活動受限,出口情況不透明等因素使得GDP的增速難以預測”。他認為,目前來看中國經濟肯定受到了疫情影響,但今年下半年開始應該會逐漸迴歸正軌,中國經濟總體會保持比較穩定的情況,不發佈GDP增速目標也沒什麼問題。
有學者認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破壞力不亞於一場“世界大戰”,會加速“逆全球化”進程。瀨口清之提到,此次全球範圍內疫情嚴重是“經濟全球化的副作用”,但他並不贊同“逆全球化”的觀點,認為全球化依然是“後疫情時代”的主流。
瀨口清之告訴《環球時報》,隨着信息交流、人員交往、金融投資等領域的互動日益密切,很多人從中受益,全球化是大勢所趨,誰都無法阻止這一進程。但人類所面臨的共同課題將越來越多,也會滋生出一些新的矛盾。如果某些國家還是強調“本國優先”,或是為了實現自身利益,刻意將某些問題“政治化”,將無法順應時代潮流。
瀨口清之提到了疫情期間美國“瘋狂甩鍋”的做法,在他看來,新冠肺炎是全人類的共同課題,將此“政治化”的人是解決問題的障礙,不利於全球社會共同合作。歐美日已有很多專家對美國的做法提出批評,對此“表示遺憾”。
在採訪中,瀨口清之提出,未來的全球化應該超越國家框架,重視全人類社會的持續穩定。為實現這一目標,恐怕無法完全依靠“規矩”,還需要依靠“道德”,屆時“仁義禮智信”這一東方思想將發揮重要作用,而這是西方強權政治所無法做到的。這一思想源於中國古典思想,在日本得到發揚和繼承,因此中國和日本將在未來的全球化過程中共同肩負起巨大使命。
環球時報-環球網/邢曉婧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