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威現場清理路障的香港青年:我覺得我為國家站在戰場上
中新社香港5月4日電 題:示威現場清理路障的香港青年:我覺得我為國家站在戰場上
中新社記者 韓星童
去年初秋,旺角街頭橫亙着數以千計的磚塊,黑衣示威者壘砌成臨時路障,試圖阻截過往車輛。警方在前方與其對峙,香港女孩小柏和十餘名同路人走上後方馬路,自發清理路障。“這些事沒有必要讓警察去做,我們來做就好。”五四青年節這日,小柏接受中新社記者訪問,回憶由政治冷感變為熱血青年的大半年。
記者蜂擁而至,舉麥接連追問:“你們是哪裏來的?為什麼做這種事?是不是收錢?”騷亂之中小柏眼見不遠處有示威者正朝她的方向扔來一個磚塊,力度不夠,半路掉到旁邊一位記者的腳上。至今講來,她仍激動不止,“我一點也不怕,那時候激情澎湃,那個氣氛下我覺得我是為了這個國家站在戰場上。”
一定意義上説,小柏的變化是為環境所迫。她毫不諱言曾經的自己“很少看新聞,一點也不關心,我覺得跟我沒有關係”,去年6月修訂“逃犯條例”引爆社會輿論,支持或反對各執一詞。小柏疑惑及憤怒的是,從那時開始社會只剩下兩種立場,水火不容、涇渭分明,“同學逼你表態,如果你立場不同會排斥你,每個人發的貼文都離不開政治。”同學告訴她,你不理會政治,政治也會走近你。被起底、排擠的恐懼令她持續忍受這份壓抑。
直到有人在學校龍詩興趣羣組內分享一份文件,內附大量公務員郵箱及電話,呼籲大家一同發郵件要求公務員罷工。“我太驚訝了,你怎麼會有這種資料,你根本就是侵犯別人權利。”那是初次,一向“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小柏向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舉報,選擇用行動反抗。
2019年8月13日內地記者付國豪在香港國際機場遇襲,小柏一路緊盯直播數個鐘,“我心情很緊繃,很難過,想有沒有任何人透過任何途徑幫助一下”,她打了報警電話,但一種無助感還是包裹住她,同時也點醒了她,“這些人侮辱我的同胞,不就是侮辱我嗎?他仇恨一箇中國人,不就是仇恨我嗎?”那天之後,她關閉了社交網站,與一眾同學絕交,開始投身於撐警集會、設計文宣、清理連儂牆和路障。小柏説,她對內地同胞是很有感情的,“因為我們血脈相連”。
生長於香港,小柏對於內地的印象停留在小學去過幾次鄉下,“那裏很落後,很髒亂,路邊沒有垃圾桶,沒有網絡”,其後便是通識科課本里的近代中國,“課本上中國近代史很黑暗,動盪,人吃不飽飯,文盲率又高”,但出於對中國文化和歷史的喜愛,小柏中學時參加前往四川的交流團,印象裏與眼前的內地出入懸殊,“變化太大了,網絡又好,東西又好吃。我拿着人民幣居然用不了,人家像看原始人一樣看我。”
“以前老師總教我們要發揮香港的作用”,小柏認為某種程度上香港已經落後了,更應該把握機會找回優勢,在她眼中這一優勢就是背靠大中華。年輕一代如何做,才是為香港好?小柏也思考過這一問題,“如果要為香港好,就要讓香港跟着國家政策走”,現在的香港社會充斥一種氛圍:與內地相關的一概拒絕及反對,對比鄰近的澳門,卻在一路緊跟國家政策裏發展得越來越好。小柏説,香港青年是時候放下偏見,瞭解國家的事情,跟上國家的腳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