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日報
本報記者 徐顥哲 熱門綜藝《奔跑吧》一直不缺話題。最近,作為本季《奔跑吧》中的一對組合,鹿晗[微博]逗戴玩具頭的迪麗熱巴,迪麗熱巴踢球時、奔跑時,鹿晗做出一些關切的小動作,被一些觀眾認為十分“曖昧”,兩人互動也屢次出現在熱搜榜,甚至引發了雙方粉絲的罵戰。不少網友認為,節目肯定有劇本,兩位藝人並沒有炒作意圖,但為了收視不得不配合劇本演出。
綜藝節目到底有沒有劇本?隨着近幾年綜藝節目的火爆,不斷有觀眾提出這個疑問。而在海量真人秀激增的背後,傳統編導被賦予了“綜藝編劇”的新身份。正如不少業內人士所言,真人秀不夠真,節目效果不理想,恰恰説明了綜藝編劇的功力還不夠。
觀眾誤解
綜藝編劇並非專門寫台詞
在國內,早期的綜藝節目的核心是編導。所謂編導,也就是一個人身兼編劇和導演兩職。2013年,以《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為代表的韓式綜藝大舉進軍中國市場,綜藝節目的內容更加豐富,也由此出現了綜藝編劇這個新工種。
説到綜藝編劇,可能很多觀眾會產生誤解,以為綜藝編劇是像影視編劇一樣,為綜藝節目規定情節和撰寫台詞。其實,綜藝編劇只是設計規則、情境或者遊戲,至於藝人在節目中説了什麼、做了什麼,其實還是自由發揮的結果。編劇團隊需要做的是,對整個真人秀台本進行反覆推演和計算,大到節目流程、框架設計,小到節目噱頭、輸贏獎懲。
黃磊[微博]和何炅[微博]領銜的“慢綜藝”《嚮往的生活》,看似很少編劇的痕跡,但實際上編劇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總導演王徵宇表示,從客人吃什麼菜到藝人有什麼興趣愛好,到拍攝期間的臨時調整和適時干預,再到提供剪輯大綱、故事大綱這一系列的工作,都是編劇需要完成的工作。
影視編劇想要轉換成綜藝編劇,事實證明成功率很低。明星推理綜藝《明星大偵探》導演何忱坦言,當時節目最大的難度是劇本的創作,“我曾找了很多影視專業編劇團隊,但發現他們在和綜藝節目的融合上有很大難度,所以最後只能組成了一個15人左右的編導團隊,其中包含韓國原版的兩位編劇指導、推理雜誌的主編、懸疑小説的寫手、電視台的編導等。”
創意難點
最難平衡真實和戲劇設計
在不少觀眾看來,大量綜藝節目的遊戲設計大同小異,創意缺乏,很難不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在本季的《奔跑吧》中,節目組安排了鹿晗和迪麗熱巴的心跳測試環節,遊戲設計是讓對方心跳指數升高者獲勝,但其實這一遊戲早在2014年的韓版《running man》中就已經使用過。一直關注這檔節目的白領江江直言:“説了本季是原創節目,但用的還是別人家的‘老梗’,有點遺憾。”
如何在真實感和戲劇衝突設計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也是綜藝編劇在創作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難題。作為一檔24小時不間斷觀察記錄的節目,《嚮往的生活》始終堅持還原明星最真實最自然的狀態,節目總導演王徵宇回憶:“最磨人的是,你看到你面前的嘉賓在忙來忙去,但其實兩個小時過去了,什麼事都沒發生。”因此,對於綜藝編劇來説,能在節目中體現出像電影、電視劇中曲折緊張的情節,又能保證真人秀的真實性和連貫性,始終是努力追求的方向。
曾創作《無限挑戰》《叢林的法則》的韓國王牌編劇朱基卜認為,王牌綜藝編劇必須具備在短時間內迅速判定出嘉賓性格的能力。在她看來,節目一般會選擇使用明星,而對於缺乏印象的新面孔來説,則要考驗編劇的辨人能力,“雖然每個人的性格都有可塑的一面,但快速分辨出不同的性格,挑選出性格反差大的人物,將其歸入適當的位置,避免同質化,這些都是編劇能力的體現。”
人才尷尬
沒十年功力做不好綜藝編劇
在國內,綜藝編劇行業起步較晚,綜藝編劇大多是85後或者90後。1988年出生的《奔跑吧》總編劇王璐,已是做過了四季節目的“元老級員工”。而在韓國,一位剛畢業的大學生,從負責調查資料的“老幼作家”,到負責劇本構成的“輔助作家”,再升到負責全劇本的“主作家”,大概需要10年。王徵宇感慨:“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我們和綜藝發達國家的編劇之間都有不小差距。”
在悦然創想綜藝編劇學院創始人馬忠君看來,綜藝編劇的工作不是具體的某一項工作、某一個職位,而是一個工作的體系、流程以及方法。他直言,韓國的編劇體系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借鑑日本節目之後,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但就目前來説,國內行業環境加上各種現實問題,使得編劇學院還處於“空殼”狀態,“大部分團隊對自己編劇的培養都依賴於實踐,通過大量的項目實操在不斷試錯過程中摸索套路。”
一個尷尬的現實是,中國的綜藝編劇還遠沒有市場化,大部分的編劇都在電視台或者製作公司的團隊中。反觀韓國,綜藝編劇是自由職業,他們的版權、創意都受到良好保護,也有相應的報酬回饋和完善的行業協會機制,綜藝編劇在市場中的價值可以得到充分體現。《王牌對王牌》總導演吳彤無奈地表示:“第一季節目製作時就想設立編劇崗位,但根本不知道去哪兒找這些所謂的編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