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今日最大聲欄目為您提供手機鳳凰客户端今日最大聲欄目的網頁版,讓您足不出户就能瞭解各地熱點綜合資訊。
主屏尺寸5.15英寸
主屏分辨率1920x1080像素
屏幕像素密度428ppi
窄邊框2.78mm
屏幕佔比72.68%
標配CPU型號小米松果 澎湃S1+3+64
我希望有一天中國人的手機裏全是自己的cpu
我希望有一天中國人以用國產CPU為榮 樂天
國產手機裏只靠OV聯想那種只想賣貨不掌握核心技術的廠商是沒有未來的
小米已經走出了第一步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老王~不是隔壁”:吹的那麼好,然而小便不買不是人。
網友“陸塵”:這小便收華為錢了還是ov
網友“金華用户66xxxx658”:688.假的吧
網友“誰動我心”:垃圾小米,都説千元手機,操了,一千還是九千,他媽不都叫千元
網友“┏ (^ω^)=☞”:赤裸裸的米吹,邁出第一步的是翔米?
網友“我不是水軍”:688那裏有我也支持一下小米
網友“小川”:我來看噴子怎麼噴麒麟的
網友“李安麒”:華為海思不解釋
@今日話題
在華為麒麟970芯片發佈之後,芯片概念越來越受到市場關注。半導體板塊經過短暫調整之後本週再度爆發!週三華天科技、士蘭微、中穎電子、紫光國芯等漲停,揚傑科技、博創科技、興森科技等均大漲。
消息面上,9月15日,在“集微半導體峯會”上,中國半導體投資聯盟正式成立,讓海內外半導體行業為之震動。同時,地方政府的扶持政策更是加快了芯片產業產能的全面爆發。我國目前20多個城市都有相關的芯片產業項目。預估到了2020年集成電路生產線產能規模比現在至少翻了一倍。從業績角度來看半導體板塊盈利能力出現大幅改善。從估值角度來看,半導體板塊估值已經回到三年前板塊的底部區域。半導體板塊存在估值修復重大機會,估值修復是近期半導體行情主要邏輯。
越聲理財認為:中國芯正冉冉升起,集成電路國產化藴含巨大機會。
我國作為全球半導體產品消費大國,但大多依賴進口,目前我國半導體制造能力逐步上升,表明我國集成電路國產化藴含巨大機會。未來幾年將是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重大轉型期,也是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和攻堅期。隨着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逐步成熟,未來集成電路產業將成為搶佔這些新技術領域的戰略制高點,手機、電腦等終端產品也將會越來越智能,這將帶來產業鏈相關公司的戰略性機遇。
越聲理財建議關注以下標的:
1、兆易創新:存儲器芯片龍頭、人工智能生態聯盟核心公司、受益於AI芯片帶來的數據大量提升!
2、景嘉微:國內唯一的GPU芯片設計公司,人工智能應用核心芯片;
3、萬盛股份:蘋果音視頻轉接口芯片+ARVR;
4、富瀚微:國內安防芯片供應商,涉及人工智能算法;
5、中科創達:智能終端核心應用公司,人工智能聯盟核心公司;
6、全志科技:國內應用處理芯片龍頭、人工智能聯盟核心公司;
7、北京君正:公司32位嵌入式CPU和低功耗技術提升,視頻編碼技術提升;
8、中穎電子:隨AI進展,IOT智能化趨勢加快,MCU受益。哪些芯片股有翻倍潛力?
(以上分析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如自行操作,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自負。)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浪跡天涯”:在找接盤俠,小編可以去了!大家送送它
網友“雲開霧散”:噓頭
網友“10086”:一開始吹大家基本上就可以跑了
(2017-09-21)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政府中幾個部門:核工業部、航天工業部、兵器工業部等,也曾經叫過五機部、七機部等,這就是中國現在十大軍工集團公司的前身。後來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為了轉變政府職能,把這些部門改為公司,1997年為了引入內部競爭機制,這五大軍工集團均一分為二,形成了軍工十大集團公司。下面為您介紹中國十大軍工集團。
NO.1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簡稱中國兵工集團、中國兵器,英文:China North Industries Group Corporation,Norinco Group,英文縮寫CNIGC),又名中國北方工業集團公司,屬於一個公司兩塊牌子。1999年7月1日根據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關於深化國防科技 工業體制改革的重大決策, 在原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的基礎上改組設立的(另一家為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現為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國有重要骨幹企業,中央企業、國家計劃單位企業。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是中國兩大武器裝備製造企業之一(另一家是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面向陸、海、空、天以及各軍兵種研發生產精確打擊、兩棲突擊、遠程壓制、 防空反導、信息夜視、高效毀傷等高新技術武器裝備,在中國的國防現代化建設中發揮着基礎性、戰略性作用。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現有子集團和直管單位47家,主要分佈在北京、陝西、甘肅、山西、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湖南、湖北等省、市、自治區,並在全球建立了數十家海外分支機構。截至2014年底,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資產總額3261億元,人員總量27.66萬人。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列2015年世界500強企業第144位。
NO.2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簡稱兵裝集團,英文:China South Industries Group Corporation,英文縮寫:CSGC),又名中國南方工業集團公司(簡稱南方工業),屬於一個公司兩塊牌子。1999年7月1日根據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關於深化國防科技工業體制改革的重大決策,在原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的基礎上改組設立的(另一家為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現為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國有重要骨幹企業、中央企業、國家計劃單列企業,是中國十大軍工企業之一。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是世界500強、中國企業30強企業。2012年中國企業50強第27位。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作為國家戰略性產業,肩負“保軍報國、強企富民”的神聖使命,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是國防科技工業的核心力量,是我國最具活力的軍民結合特大型軍工集團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第五機械工業部、兵器工業部、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集團公司現擁有長安、天威等50多家企業和研發機構,擁有特種產品、車輛、裝備製造等主業板塊,培育出了“長安汽車”、“天威變壓器”等一批知名品牌。自主研發的特種產品裝備在國防領域起着重要的基礎性、戰略性作用。
NO.3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簡稱“中航工業”)是由中央管理的國有特大型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於2008年11月6日由原中國航空工業第一、第二集團公司重組整合而成立。集團公司設有航空裝備、運輸機、發動機、直升機、機載設備與系統、通用飛機、航空研究、飛行試驗、貿易物流、資產管理、金融、工程建設、汽車等產業板塊,下轄140餘家成員單位、近30家上市公司,員工逾50萬人。2009年中航工業首次申報併成功入選美國《財富》雜誌世界500強企業,排名第四百二十六位,成為首家入選的中國軍工企業。2014年中航工業連續第六次入圍《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排名躍升至第一百七十八位。中航工業系列發展殲擊機、殲擊轟炸機、轟炸機、運輸機、教練機、偵察機、直升機、強擊機、通用飛機、無人機等飛行器,全面研發渦槳、渦軸、渦噴、渦扇等系列發動機和空空、空面、地空導彈,強力塑造殲十、飛豹、梟龍、獵鷹、山鷹等飛機品牌和太行、秦嶺、崑崙等發動機品牌,為政府及軍隊提供先進航空武器裝備。
NO.4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簡稱航天科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前身為1956年10月成立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先後經歷了第七機械工業部(1981年9月第八機械工業部併入)、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的歷史沿革。1999年7月成立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2001年7月更名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航天科工現由總部、6個研究院、1個科研生產基地、13個公司制、股份制企業構成。控股7家上市公司。境內共有600餘户企事業單位,分佈在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現有職工14萬餘人,擁有包括8名兩院院士、200餘名國家級科技英才在內的一大批知名專家和學者,且素質高、年紀輕的科技人員已成為企業創新人才隊伍的主體。擁有多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成果孵化中心以及專業門類配套齊全的科研生產體系。航天科工以“科技強軍、航天報國”為企業使命,從事着關係國家安全的戰略產業,是我國國防科技工業的中堅力量。航天科工始終堅持“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核心價值觀,大力發展航天防務技術,經過多年的勵精圖治,建立了完整的防空導彈武器系統、飛航導彈武器系統、固體運載火箭及空間技術產品等技術開發與研製生產體系,所研製的國防產品涉及陸、海、空、天、電磁等各個領域,形成了“生產一代、研製一代、預研一代、探索一代”的協調發展格局。導彈武器裝備整體水平國內領先,部分專業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NO.5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是於1999年7月1日在原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前身為1956年成立的我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曾歷經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和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等發展階段。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承擔着我國全部的運載火箭、應用衞星、載人飛船、空間站、深空探測飛行器等宇航產品及全部戰略導彈和部分戰術導彈等武器系統的研製、生產和發射試驗任務;同時,着力發展衞星應用設備及產品、信息技術產品、新能源與新材料產品、航天特種技術應用產品、特種車輛及汽車零部件、空間生物產品等航天技術應用產業;大力開拓以衞星及其地面運營服務、國際宇航商業服務、航天金融投資服務、軟件與信息服務等為主的航天服務業,是我國境內唯一的廣播通信衞星運營服務商;是我國影像信息記錄產業中規模最大、技術最強的產品提供商。作為我國航天科技工業的主導力量,集團公司是國家首批創新型企業,創造了以載人航天和月球探測兩大里程碑為標誌的一系列輝煌成就,在推進國防現代化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中做出了重要貢獻。
NO.6中國電子科技集團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簡稱中國電科)是經國務院批准、在原信息產業部直屬電子研究院所和高科技企業基礎上組建而成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十大軍工集團之一。主要從事國家重要軍民用大型電子信息系統的工程建設,重大裝備、通信與電子設備、軟件和關鍵元器件的研製生產。在首都60週年國慶閲兵活動中,中國電科研製生產的以空警2000、空警200預警機為代表的7型裝備首次分別組成空中方陣、雷達方陣、通信方陣的三個獨立方陣接受檢閲。在載人航天工程中,中國電科作為副總指揮長單位,在載人航天工程七大系統中承擔了重要任務,負責測控通信系統設備、雷達探測設備、太陽能電池和大量關鍵元器件的研製任務。在探月工程中,中國電科作為副總指揮長單位,在衞星、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通信和地面應用等五大系統中承擔研製生產任務,並圓滿完成任務。在國家公佈的16個重大專項中,中國電科在多個專項中承擔重要攻關任務。在中國自行研製的北斗衞星導航系統中,中國電科參與承擔了衞星定位綜合服務系統、電源系統、地面終端系統以及檢測認證服務等多項任務,並圓滿完成各項任務。
NO.7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組建於1999年7月1日,是在原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所屬部門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中央直屬特大型國有企業。截至2014年底,中船集團共擁有55家下屬企事業單位(3家上市公司)。近年來,中船集團緊緊圍繞國家"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和強大國防"的戰略部署,推進全面轉型發展,在業務上形成了以軍工為核心主線,貫穿船舶造修、海洋工程、動力裝備、機電設備、信息與控制、生產性現代服務業六大產業板塊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在海洋防務裝備、海洋運輸裝備、海洋開發裝備、海洋科考裝備四大領域擁有雄厚實力。
NO.8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簡稱中船重工,CSIC)成立於1999年7月1日,是由原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部分企事業單位重組成立的特大型國有企業,主要從事海軍裝備、民用船舶及配套、非船舶裝備的研發生產,是中國船舶行業唯一一家世界500強企業,現有總資產3840億元,員工15萬人。中船重工是中國最大的海軍裝備製造商,可研製各類水面、水下戰鬥艦艇、軍輔船舶以及各類水中兵器。中船重工在軍船領域有着先進的科研、生產手段和強大的自主創新開發能力,能承接潛艇、導彈驅逐艦、導彈護衞艦、導彈快艇、兩棲艦艇和各種水中兵器、艦載武器與艦用電子設備及各種軍用橋樑的設計製造與售後服務。並可根據用户要求,進行國外裝備引進、合作生產、艦艇改裝和修理業務。
NO.9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是經國務院批准組建的特大型國有獨資企業,其前身是二機部、核工業部、中國核工業總公司,由100多家企事業單位和科研院所組成。主要承擔核軍工、核電、核燃料、核應用技術等領域的科研開發、建設和生產經營,以及對外經濟合作和進出口業務。是我國核電站的主要投資方和業主,是核電發展的技術開發主體、國內核電設計供應商和核燃料供應商,是重要的核電運行技術服務商,以及核儀器儀表和非標設備的專業供應商。中國核工業“兩彈一星”的研製成功,打破了霸權主義的核壟斷、核訛詐,為保衞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研製核武器完全是為了自衞,中國政府一貫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燬核武器,早在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時,中國政府就鄭重地向全世界明確宣佈,中國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
NO.10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
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以下簡稱“集團公司”)於1999年在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而成,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是經國務院批准的國家授權投資機構和資產經營主體,主要職責是承擔核工程、國防工程、核電站和其他工業與民用工程建設任務。2004年國務院國資委批准集團公司主業為“軍工工程,核電工程、核能利用,核工程技術研究、服務”。在軍工工程領域,集團公司承擔了大量的國防科技工業軍工建設任務,積累了豐富、先進的工程技術和管理經驗,在高精尖和技術、保密等要求較高的軍工建設領域以及核軍工工程領域形成了獨特的優勢,成為國防軍工工程的主要承包商之一。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May the heart of a h”:搞不懂
(2017-10-05)
中國江西網訊 記者曹琦報道:9月8日,在2017中國500強企業高峯論壇新聞通氣會上,傳來一串串振奮人心的數據。截止今日,江西預計與500強企業簽約項目133個、簽約金額近2000億元。為了在家門舉辦好中國500強高峯論壇盛宴,江西前後舉辦招商推介活動近百場。
江西全力做好中國500強高峯論壇準備
據悉,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將承辦中國500強企業高峯論壇作為今年重點事項,心社書記專門指示“辦就辦好”,劉奇省長要求“舉全省之力辦好論壇”。省政府成立籌備工作領導小組,劉奇省長親自擔任組長、李貽煌副省長擔任副組長。32個省直單位、11個設區市政府和贛江新區管委會成立工作組,全力以赴做好籌備工作。
中國江西網財經記者瞭解到,為開展走進500強企業行動,省市縣三級領導、各有關部門主動上門對接中國500強,累計對接企業900餘家(次),舉辦招商推介活動近百場。在中企聯網站上發佈了四批招商項目,共計1575個;篩選100個重大招商項目向中國500強企業重點推介。 “服務企業到位。為配合論壇召開,開展‘四個一’服務在贛500強專項行動,即‘一位領導、一個部門、一名聯絡員,結對幫扶一家企業’的一對一服務行動,堅持上門送服務、上門送政策、上門送幫扶,在全省範圍內形成了‘親、清’政商關係,深化了政企之間特別是我省與500強企業的密切聯繫。”江西省工信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論壇盡顯江西元素體現區域特色
為開展“500強看江西”系列訪談活動,江西省級媒體聯合採訪了25家中國500強企業。省級主要媒體開闢論壇和500強企業頭版、專欄集中宣傳。在北京召開了2017中國500強企業高峯論壇新聞發佈會。在機場、火車站等部分標誌性路段、區域設置落地宣傳牌、宣傳橫幅,在大型户外LED電子屏上播放宣傳片、宣傳標語。
中國江西網財經記者瞭解到,在中企聯指導下,經雙方反覆研究協商,精心制定了籌備工作“1+1+N”方案:即:1個總體方案,1個實施方案和招商、接待、服務、宣傳、後勤、安保、經費等N個細化方案,12個平行論壇和4個專場活動都制定了專門方案。各地市、贛江新區和各部門按照任務分工制定專項方案,各司其職、密切配合,使籌備工作有序開展、順利完成。
讓江西人倍感振奮的是,在中企聯支持下,力求把更多“江西元素”融入到論壇當中,充分體現江西地域特色。安排江西發展懇談會、贛江新區專題推介和江西重大項目簽約儀式三大活動。結合江西產業特色,增加了“一帶一路:區域和企業發展新機遇”和“中醫藥與大健康產業發展”兩個平行論壇,設計了“輕量化材料產業發展”和“智造製造:中國製造主攻方向”兩個專場活動。
“創新敢為擔當做優做大做強”凸顯時代主題
中國江西網財經記者瞭解到,本次論壇以“創新敢為擔當,做優做大做強”為主題,順應了實現兩個百年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呼喚,體現了500強企業在貫徹落實新理念中的責任擔當,進一步彰顯了500強企業引領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中流砥柱作用,為500強企業轉型升級指明瞭方向。
截至9月5日,報名參加本次論壇的省外代表突破1000人,遠超設計規模人數。參加論壇的既有原國家領導人、中企聯高層,發改委、工信部、國資委等國家部委領導,也有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副總幹事等國際組織高管;既有中石化、國家電網公司等央企老總,紅豆集團、步步高等知名民企掌門,也有世界500強中國區負責人;既有兩院院士,也有名師大咖。可謂高朋滿座、勝友如雲。據悉,論壇主題選擇緊扣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和六中全會精神,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契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方向。反映行業特色。
12場平行論壇和3場專場活動,既關注製造業、也關注服務業的重點熱點問題,既關注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也關注佈局培育發展新產業新動能,既關注全球產業發展前沿趨勢、也關注當前企業發展的迫切需求,行業特色鮮明。引入地方特色。江西發展懇談會、贛江新區推介會和重大項目簽約儀式等三大活動,以及2個平行論壇、2個專場活動聚焦江西特色需求。同時,論壇之後還將參觀考察南昌航空城和南昌高新區,參觀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等活動,展示江西形象、推介江西機遇、反映江西成就。
預計與500強企業簽約金額近2000億元
中國江西網財經記者注意到,此屆中國500強高峯論壇成果豐。服務500強企業有進展。“一對一”幫扶在贛500強企業活動收集企業反映的問題176個,有效解決141個,辦率超過80.1%。2016年在贛製造業500強企業百元主營業務成本下降0.6元。今年上半年同比下降0.2元。對接500強企業有成果。截止今日,預計與500強企業簽約項目133個、簽約金額近2000億元。
江西省工信委相關負責人説,本次論壇是一次經濟界的年度盛會,展示了企業的發展成就;是一場企業家的思想盛宴,智慧之光將照亮企業的前行之路;是一個政經交流、省企合作的重要平台,將推動我省與更多500強合作,拓展合作空間,深化合作領域,實現合作共贏。論壇的意義或價值功在當前、利在長遠。
(2017-09-08)
揚子晚報網9月27日訊(記者 張凌飛 通訊員 劉寧 張振華 朱其太)今日,記者從江蘇連雲港檢驗檢疫局獲悉,該局工作人員近日在對一批來自俄羅斯的進口核電設備包裝箱進行開箱查驗時,發現若干害蟲鑽蛀孔道,並從中截獲“林業殺手”——光胸斷眼天牛。
據專業人士介紹,光胸斷眼天牛隸屬鞘翅目、天牛科、斷眼天牛屬,主要分佈於歐洲、俄羅斯的亞洲部分(西伯利亞東部和西部、圖瓦、庫頁島、庫納施爾島)、蒙古北部、朝鮮、日本北部等,在我國的東北和雲南亦有發生。該害蟲可危害雲杉屬、冷杉屬和松屬等多種針葉木,其幼蟲孵化後鑽入樹皮內,破壞韌皮部,築造縱橫交錯的坑道,老齡幼蟲鑽入木質部,蛀入的深度可達4.5~5cm,繼而成直角縱向延伸,成蟲補充營養時還會啃食樹皮,是一種可對林業生產造成毀滅性危害的天牛,於2003年被國家林業局列入“林業危險性有害生物名單”。
據瞭解,自今年1月份以來,該局持續強化進口核電設備包裝箱的檢疫監管力度,先後截獲刺脛菊花象、大筒擬步甲、光胸斷眼天牛等多種外來有害生物,這些有害生物的“落網”對於防範疫情傳入、保障生態安全將具有重要意義。編輯:喬金玲
(2017-09-27)
OFweek電子工程網訊 如果以2000年國務院印發《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為標誌,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進入真正起步階段,2014年發佈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以下簡稱《推進綱要》)則是一台強力加速器,將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又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然而,隨着產業發展進程的加快,我們更加急需瞭解我國當前IC產業的整體狀況,包括產業鏈發展情況、產業區域分佈、關鍵產品開發進程等,進而探尋適合中國IC的發展模式。
關鍵器件:存儲器將是突破口
從1958年第一塊集成電路發明開始,至今近60年的發展歷程中,全球IC產業經歷了起源壯大於美國,發展於日本,加速於韓國以及我國台灣地區的過程,目前整個產業又有向中國大陸地區轉移的跡象。而在整個過程中有一個現象很多人都曾注意到,即存儲器對於一個國家或地區的IC產業成長壯大可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
長江證券的研究報告顯示,一直穩坐IC產業世界第一的美國,因為日本在DRAM存儲器上的大力趕超於1986年被拉下了寶座。日本集成電路的發展,特別是DRAM的批量化生產,促使其本土電子市場得到滿足。在1986年,儘管全球集成電路市場經歷兩年的萎縮期,日本藉機超越美國,成為世界市場佔有率第一強國。從1980年至1986年期間,美國的半導體市場份額從61%下降到43%,而日本由26%上升至44%。此次“DRAM”之爭的戰敗給美國IC產業敲響了警鐘,促使美國於1989年年底組建“國家半導體諮詢委員會”,大力發展IC設計技術,提供高附加值、創新性強的集成電路產品。最終幫助美國重新奪回全球IC產業霸主的地位。更有甚者,存儲器不僅曾使日本IC產業超越美國,也是韓國在集成電路上實現彎道超車的關鍵,至今韓國三星依然是全球存儲器的龍頭,佔據平均超過50%的市場份額。
對此,半導體專家莫大康對記者指出,從歷史經驗來看,日本與韓國都曾經以存儲器為突破口,一躍成為半導體大國。在中國大力發展IC產業之際,抓住存儲器這個關鍵性的產品作為突破口是可行的。此外,中國也具有做強存儲產業的基礎。建廣資產總經理孫衞表示:“存儲產業是一大投入、大產出的門類,這些特點與面板行業類似。我國應當總結這些年來在面板產業中的投資經驗。”在十幾年的發展中,中國顯示面板領域投入了約3000億元,目前已經成為全球液晶面板產業的重要力量之一。
如果説此前我國存儲器產業的市場份額基本為“0”的話(全球存儲產業高度集中,前五大存儲器公司三星、SK海力士、美光、東芝、西數(閃迪)總營收佔整個市場的95%以上),從2015年開始,在《推進綱要》發佈後,我國在存儲器領域的發展再次火熱起來,目前已經逐漸形成三股力量。
首先是紫光/長江存儲系。2016年7月由紫光集團和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按照國家存儲器基地項目規劃,長江存儲的主要產品為3D NAND,預計到2020年形成月產能30萬片的生產規模,到2030年建成每月100萬片的產能。今年年初紫光集團又在南京宣佈動土興建12英寸晶圓廠,生產3D NAND、DRAM存儲芯片等。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表示,紫光集團現在最重要的兩大發展方向,就是3D NAND存儲器與移動芯片、物聯網芯片。目標是在十年內躋身成為全球前五大存儲器製造商。
日前,紫光國芯(紫光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之一)發佈重大資產重組進展公告,稱將以增資的方式收購存儲器長江存儲全部或部分股權。顯示紫光集團未來將通過資本市場募資,加速後續內存器研發量產的進程。
其次是合肥長鑫。有消息稱,由合肥相關方面投資的合肥長鑫公司將投入約500億元,合肥計劃打造月產能12.5萬片的12英寸晶圓廠晶圓生產線,前中芯國際執行長王寧國將執掌該項目。預計今年年底該項目將進入設備安裝階段。
第三股力量是福建晉華。福建省晉華集成電路有限公司由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晉江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共同出資設立,通過與聯電簽訂技術合作協定的方式,前期由聯電協助其生產利基型 DRAM,後期逐步導入。目前新建的12英寸廠房已經動工,初步產能規劃每月6萬片,估計2017年年底完成技術開發,2018年9月試產。
毫無疑問,由於存儲產業集中,存在着很高的技術與專利壁壘,中國存儲產業的發展並不容易,但是中國半導體業用存儲器作為推進IC產業的突破口,將是一個重要的嘗試。有關方面需要足夠的耐心與堅持。
(2017-09-11)
超強核輻射環境是人類的禁區,但卻往往有着人類不得不去完成的任務。2017年2月,戰士“蠍子”隻身前往日本福島核泄露的核心區域。在那片禁地中,“蠍子”要執行一系列調查取樣的任務。能承受強輻射的它,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還是以“犧牲”告終。但人類在探索適應核輻射環境下的特種機器人的道路,才剛剛開始。
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簡稱光電所)有一支專門研發耐輻射裝備和機器人的團隊。90年代,光電所成為國內最早涉足這一領域的科研團隊。如今,中國幾乎所有的核電站都在使用光電所研發的耐輻射機器人設備,它們會代替人們進入核反應堆內部,完成一系列的特殊任務。
前不久,由光電所、西南科技大學及中物院聯合主持的項目“強輻射環境強適應型機器人關鍵技術及其應用”獲得了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許多人聯想到,如果機器人適應強輻射,是不是就可以應用於例如日本福田核泄漏一樣的事故?
事實上,光電所特種光電智能化裝備研發團隊從2014年起就開始與大亞灣核電站開展對“核環境下應急機器人”的聯合研發,一套能應用於高輻射區域偵查救援的“應急機器人”,已於2016年底正式亮相。
手在前 頭在後 它能抵禦每小時100西弗的核輻射
這些小傢伙並不龐大,最大的也不超過100公斤。一隻靈巧的機械手臂高高懸起,可以上下左右靈活擺動。眼睛大而萌,那是攝像鏡頭的所在。它的腳可以是幾隻小巧的圓輪,也可以是兩條霸氣的履帶,隨時聽候主人的吩咐。不過它的大腦不同於任何機器人的族羣,它的大腦在身子的後方,因為那裏最需要被保護。除去機器人主體身軀,其他的功能模塊,大多可拆可卸可拼接。比如只用“眼睛”,就可以不安裝“手臂”。
水下多功能智能化機器人
最重要的是,它所有的“器官”,都能在超強輻射的環境下正常工作。這些小傢伙的工作場所,在核電站之中。
核電站通常每運行18個月後會停堆大修,但很多環境,人進不去,例如核反應堆水池、乏燃料水池以及許多設備旁。但機器人可以代替人進去完成相應任務。可是,沒有好的耐輻射技術,機器人進入強輻射區很快會就會停止工作,2011年福島核電事故中很多機器人就是因不能耐強輻射而很快癱瘓。
高耐輻射技術正是光電所的核心技術之一。在核電站中,光電所研製的機器人可以承受高達65度的高温,同時抵禦每小時100個西弗(Sv)的核輻射。而機器人攜帶的相機等傳感器,甚至可以抵禦高達每小時10000個西弗(Sv)的核輻射。公開資料顯示,在平時生活中,做一次胸部CT掃描的輻射量在6-18毫西弗,當人類一次性遭受4000毫西弗會導致死亡。
從技術上來講,高耐輻射並不是簡單的選擇耐輻射材料,更多的是通過合理規劃機器人各功能區的佈局、分佈設計電路並將傳感器主被動加固等方式來實現的。達到整體耐輻射,是一項綜合技術。
能“看”、能“抓”、能打磨 核電站體檢要靠它
核電現場的機器人有很多不同的功能,主要分為三類:一類負責攝像,將現場的情況實時傳輸,“直播”到操作人員手中;第二種負責水下任務執行,進行水下的異物打撈;還有一類是“特種作業”機器人,比如給現場機械零件做一做切割、打磨之類的檢修。這些看似不難的舉動,在強烈的核輻射環境中,若要人親自來完成,就成了大難題。機器人責任重大,它們成為了深入“禁地”的“孤膽英雄”。
比如在反應堆內部,反應堆水池裏是不允許有異物的。但是偶爾會掉落一些細小部件。曾經人們使用過長杆打撈,像魚竿,前面吊着攝像機鏡頭,伸進水裏四處撈,或者再吊個小重錘,外面包上一圈膠布,通過膠粘的方式打撈異物。結果很容易想象,剛粘起來一不留神又掉下去,掉到水底死角里,再要撈難上加難。
不過水下異物打撈機器人就聰明多了,不僅耐輻射、防水和耐高温,它進入水池後,通過自身視覺等傳感器,能迅速定位到異物,“眼神機敏”。隨後它會通過機械臂的爪手將異物夾取,並打撈出來,“手臂靈活”。若是打撈很小的異物,它還可以把機械爪手換成類似吸塵器的吸盤,輕鬆將異物吸出來。
小型水下異物打撈機器人
要知道,在核電站裏,一個反應堆一小時的發電量約100萬度,價值40萬人民幣,一天就是一千萬左右。核電站每18個月一次的“體檢”,通常需要20天到30天。通過機器人代替人進行某些特種作業,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時也能更好的保護人免遭輻射。
截至目前,許多高校及科研機構也在對耐核輻射機器人進行研發,但光電所研發的水下高耐輻射機器人,仍是國內唯一在核電站現場使用過的機器人。
未雨綢繆國內首套核環境下應急機器人在中科院誕生
核輻射環境縱然聽起來有些嚇人,但離我們普通人的生活還是太遠。幾年前,很少會有人將耐輻射的機器人與核輻射環境救援聯繫起來,而發生在2011年的日本福島核泄漏事故,讓“機器人敢死隊”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從幾乎沒什麼防核輻射能力的救援機器人進入泄露區瞬間被“秒殺”;到後來加載了核輻射抵禦指數的機器人“勇士們”逐一前往,有的堅持了幾分鐘,有的堅持了一個小時再“犧牲”。這些“英雄”般的機器人們,讓人們意識到一切都應未雨綢繆。也正是福島的這一案例,讓一些技術領先的國家開始了對核輻射應急救援類機器人技術的重視,從而開始了相關的研發工作。
我國也不例外。具備國內這一領域最領先技術的光電所,從2014年起與大亞灣核電站開始聯合研發“核電應急機器人”。該項目去年已經在成都完成了初步研發工作,併成功做出了第一套共4個應急機器人,目前已運至大亞灣核電站。這是國內目前誕生的第一套用於核電應急的耐核輻射機器人。
當然,我國在役的有近40個核反應堆,每一個都具備極高的安全係數。在日本福島的核泄漏事故之前,包括日本在內,幾乎各國都沒有系統研究過核輻射環境下的救援問題。但是福島事件的影響一直延續到現在,各國都開始未雨綢繆,再安全的環境,也需要對應急有所準備,所以我國也開始開展相關的自主研發工作。這套應急機器人隨時可以使用,一共4個機器人,平時裝在一個大集裝箱裏,如果遇到需要使用的情況,可以隨整個集裝箱立刻拉走。
深入“絕境”的“特種部隊”
“應急機器人”的造型,就像是普通核電站用的機器人的升級版。這一套4個型號的機器人,就像一支小小的特種部隊。它們主要分為水上工作和水下工作兩類,分工各有不同。
水下的機器人,一個在水底工作,一個懸停在水中工作如“潛艇”。它們將進入反應堆水池、燃料水池等等存在有強核輻射的環境中執行任務。陸上的機器人通常在距離控制器操作人員一兩百米範圍內,接受操作人員的指揮調度。但是在應急狀態下,操作人員必須在遠離輻射區的幾公里外的安全區域,這時候的機器人就像一個孤獨的戰士,必須獨自前進幾公里深入到核心輻射區域去執行嚴峻的任務。
與其他的救援現場不同,其他救援現場的設備可以通過吊車、電梯等輸送到現場。而在輻射區中,機器人只能靠自己。因此,要完成這樣的現實要求,它首先被賦予了強大的“行進能力”。它的爬坡、越障的能力超強,有複雜的履帶和輪軸設計,對它而言,上個台階就是小意思。
陸地應急巡檢機器人
另一方面,為了能夠時刻跟操作人員保持聯絡,保證信號不中斷,它們還承擔一個額外任務,就是每走一段路,就在沿途自行安裝一個“中繼器”。通過這個“中繼器”,它才能隨時將信息傳遞給操作人員。試想一下,一個沿路越過重重障礙的“孤膽英雄”,深入無人險境,沿途安裝信號器來跟組織保持聯絡,代替人類完成種種艱難任務,何其英勇。
它們是一線“敢死隊” 現場偵查靠它們
機器人進入到輻射區域後,有幾項重要的任務需要完成。首先,現場的情況要能實時傳遞到外面去,讓人們看到現場情形。同時,它們要在現場採集各類信息,比如濕度、温度、核輻射的劑量率等,傳輸給幾公里外的操作人員。
再有,它們還需要採集現場“樣本”,帶出輻射區,交給操作人員。除此之外,它們甚至還具備一些救援操作的能力,比如開關、閥門的處理,比如在應急現場開關安全門,這些都是比較艱鉅的任務。這一系列的任務,都是“應急救援”的一線工作,也是第一步,一切應急的開端。
沒有第一手現場信息的掌握,所有的後續應急方案,就無法科學制定,就無法對症下藥。而核電應急機器人,就是那可以第一時間深入前線的“敢死隊”。
光電所核電機器人亮相海外
(2017-09-28)
來源企鵝號:嘟拉育兒
各位父老鄉親兄弟姐妹們,歡迎來到我的大魚號~我會每天給大家推送各種優秀的文章。您對文章有什麼看法和意見,可以在文章的下面任意評論和吐槽!
最近聽一個朋友講述了她驚心動魄的一次經歷,她的寶寶今年3歲了是一個非常可愛的孩子,前幾日她跟老公帶孩子回老家看望爺爺奶奶,正巧碰到楊梅成熟,孩子就跟着爺爺奶奶一起去摘楊梅。現在正是楊梅新鮮的時候,孩子不管不顧摘下來就吃下肚,朋友怕孩子卡住要他吐核,但是老人們一致認為楊梅核能敗火,對孩子身體好,不用吐。朋友覺得公婆是長輩,經驗也豐富,就沒有阻止孩子吞楊梅核的行為。吞食楊梅核能敗火清腸?孩子吃楊梅不吐核,醫生檢查後罵家人無知!
但接下來的事情卻讓朋友記憶猶新,帶孩子回家之後孩子就一直沒有精神,還嚷嚷着説肚子痛,朋友不敢大意,趕緊帶孩子到醫院進行檢查,當醫生聽説朋友給孩子吃了楊梅核之後,臉色變得非常不好,指責朋友行為的愚昧和愚蠢。
原來楊梅核根本不可以吃,由於它比較堅硬,對我們的胃黏膜有很大的傷害,很容易造成胃出血,尤其是對於小孩子嬌弱的胃部,更是難以承受堅硬的楊梅核。朋友聽了醫生的話嚇出一身冷汗,沒想到自己的一時疏忽差點害了孩子。
從朋友的親身經歷中我們瞭解到,新鮮的楊梅雖然好吃,但是楊梅核千萬要吐出,不要食用,這樣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傷害。楊梅核非常堅硬,它通過我們的食管,進入胃部會損傷我們的胃黏膜,嚴重一些的會導致胃出血。同時還會影響我們的消化功能,引發消化不良,肚脹腹痛等等,危害十分嚴重。尤其是小孩子,更不能輕易吞食堅硬的食物,對孩子身體的傷害會很大。
爺爺奶奶帶孩子雖然會有豐富的育兒經驗,可是他們的觀念還是比較傳統的,很多認知都已經落後了,比如給孩子吃楊梅核這種事情就萬萬做不得,家長也要學會向不科學的育兒觀念説不,保護孩子的健康。所以我們日常帶孩子的時候一定要遠離這些堅硬的食物,不光是楊梅核,其他水果的硬核也要及時讓孩子吐出,以免傷害到孩子的胃部,影響消化功能。
一顆孤獨寂寞的心需要關注來撫慰,我需要關注,因為關注讓你我更親近 。
(2017-10-03)
中國自主知識產權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是中國核電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的集大成者,已成為中國與高鐵齊名的“國家名片”。 中新社記者 中廣核 攝
中國核電已成為世界能源市場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中國核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冠興日前表示,核能在中國已進入規模化發展的新時期,中國正在成為核電發展的中心,併為全球核能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在建機組規模位居世界第一,技術路線“百花齊放”,在三代堆型中,既有從國外引進的AP1000、EPR,也有自主研發的華龍一號、CAP1400。其中,我國自主研發建設的全球首座高温氣冷堆示範工程,因具有第四代核電安全特徵受到世界矚目。
全球首座高温氣冷堆
工程進展順利
華能山東石島灣核電有限公司是中國華能集團公司控股企業,由華能集團、中核建設集團和清華大學合資建設,項目以已建成投運的清華大學10兆瓦高温氣冷實驗堆為基礎,規劃建設一台20萬千瓦高温氣冷堆核電機組。
作為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之一,高温氣冷堆核電站示範工程項目於2012年底開工建設,目前仍在建設中。記者在華能山東石島灣核電有限公司看到,辦公大樓、職工食堂、值班宿舍、培訓中心、綜合倉庫、應急道路、碼頭等已經投入使用,40多米高的反應堆廠房高高矗立,核電廠內綠樹成蔭。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英國、美國和德國開始研發高温氣冷堆。從70年代中期起,清華大學核研院開始進行高温氣冷堆的研發。2004年9月底,由國際原子能機構主持,清華大學核研院在10兆瓦高温氣冷堆實驗堆上進行了固有安全驗證實驗。
實驗結果顯示,在嚴重事故下,包括喪失所有冷卻能力的情況下,不採取任何人為和機器的干預,反應堆能保持安全狀態,並將剩餘熱量排出。美國核學會前任主席克達克教授對這一安全實驗給予了高度評價:“中國這個高温氣冷實驗堆的技術及安全水平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
石島灣核電廠兩台機組的核心部件反應堆壓力容器已於2016年安裝完成。壓力容器高約25米,重約610噸,由上海電氣核電設備有限公司自主研發製造,實現了超大型反應堆壓力容器設備的國產化製造。
據華能山東石島灣核電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毛巍介紹,高温氣冷堆示範工程的壓力容器、主氦風機和蒸發器等設備均實現國產。
石島灣核電廠地處東部沿海的山東半島最東端,廠址條件優良,地質結構穩定,無海嘯歷史記錄,周邊人口密度低,無須遷移人口,交通條件、取水條件良好,電力出線便捷,是國內具備開發建設大型核電基地的優良濱海廠址之一。這裏還規劃建設6台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機組,規劃總容量在800萬千瓦以上。
高温氣冷堆受到國際關注
高温氣冷堆在當前核電堆型中處於什麼位置,從下面的分類中可以一窺究竟。
第一代(GEN-I)核電站是早期的原型堆電站,即1950年至1960年前期開發的輕水堆核電站,如美國的希平港壓水堆、德累斯頓沸水堆以及英國的鎂諾克斯石墨氣冷堆等。
第二代(GEN-Ⅱ)核電站是1960年後期到1990年前期在第一代核電站基礎上開發建設的大型商用核電站,如加拿大坎杜堆、蘇聯的壓水堆等。目前世界上的大多數核電站都屬於第二代核電站。
第三代(GEN-Ⅲ)是指先進的輕水堆核電站,即1990年後期到2010年開始運行的核電站。第三代核電站採用標準化、最佳化設計和安全性更高的非能動安全系統,如先進沸水堆、系統80+、AP1000、EPR 等歐洲壓水堆等。
第四代(GEN-Ⅳ)是待開發的核電站,其目標是到2030年達到實用化的程度,主要特徵是經濟性高(與天然氣火力發電站相當)、安全性好、廢物產生量小,並能防止核擴散。
據介紹,和第三代核電站採用的壓水堆技術不同,高温氣冷堆核電站具有良好的固有安全性,能保證反應堆在任何事故下不發生堆芯熔化和放射性大量釋放,達到第四代核能系統核安全目標。系統採用傳統的蒸汽循環,發電效率可以達到40%以上,是目前發電效率最高的核反應堆。
目前世界上的主要有核國家都在積極發展高温氣冷堆技術用於發電與制氫。2005年美國能源法案要求能源部必須在2021年前開發並示範利用高温氣冷堆技術進行發電和(或)制氫的技術和經濟可行性。法國的法馬通公司也在積極開展高温氣冷堆技術研究,並已參加美國愛達荷高温氣冷堆項目的投標。日本已經建成了高温工程試驗研究堆HTTR用於研究高温氣冷堆技術和高温制氫技術。俄羅斯與美國共同開發利用高温氣冷堆燒鈈(Pu)的研究。南非已經開展了建設高温氣冷堆電站的前期工作。
或成為世界核能重要補充
在國家能源局的支持下,依託示範電站建設,華能集團已經開展了高温氣冷堆商業化推廣前景及經濟性研究。初步研究結果認為:高温氣冷堆具有固有安全性、系統簡單、小型模塊化、發電效率高、應用途徑廣和廠址適應性強等獨特競爭優勢,且具有潛在經濟競爭力。由於堆芯出口温度高,高温氣冷堆特別適合於大規模製氫。高温氣冷堆還可以用於多數的工藝熱應用領域,包括煤的氣化與液化、直接還原鍊鋼、稠油熱採、油頁岩提煉等。
根據推廣路線圖設想,具體可分為近期準備啓動階段(“十三五”期間)、中期規模化發展階段(2021年—2030年)、遠期跨越發展階段(2031年以後)三步走。
毛巍認為,高温氣冷堆將為我國和世界能源帶來三方面利好:
一是適應國家積極發展核電的需求。模塊式高温氣冷堆固有安全性好,發電效率高:單一模塊反應堆功率規模較小,通過多個模塊組合可以形成不同規模的電站。在廠址選擇及電網要求上有靈活性。在我國核電市場上,大型壓水堆核電站將起主導作用。模塊式高温氣冷堆核電站可作為大型壓水堆核電站的補充,以滿足國家積極發展核電的戰略需求。
二是適應國家未來對核能制氫和高温工藝熱的需求。隨着石油需求的進一步增長和可開採儲量的減少,預計國際油價將進一步增長,國際上圍繞石油供應的政治經濟鬥爭會進一步加劇。利用高温氣冷堆出口温度高的獨特優勢,提供高温熱源,實現規模化制氫,是核能利用的新領域。在稠油熱採、煤的氣化液化、鍊鋼及化工過程等方面也存在對高温工藝熱的需求。模塊式高温氣冷堆技術可以成為滿足國家未來對核能制氫和高温工藝熱需求的主力技術之一。
三是適應國家發展先進核電技術的需求。國際上針對先進核電技術研究開發上的競爭激烈。在模塊式高温氣冷堆技術上,我國已經處於世界前列,如完成從實驗堆技術向商業堆技術的提升,從而在先進核電技術領域上實現自主創新。中國已與沙特、阿聯酋等國家和地區簽訂了高温氣冷堆項目合作諒解備忘錄,並在國內多個省市開展了60萬千瓦高温氣冷堆項目前期工作,助推高温氣冷堆項目的商業化推廣。
“高温氣冷堆示範工程具有第四代安全特徵,對於促進中國核能技術進步,實施核電走出去,使中國從核電大國邁入核電強國具有重大戰略意義。”毛巍説。
(原標題:全球首座高温氣冷堆示範工程受到世界矚目 世界核電迎來“中國芯”)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真如幻境”:中國科技大發展,點贊中國
網友“妹妹”:核電好,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第一
(1970-01-01)
2016年,中國進口芯片總額高達2271億美元,摺合人民幣1.4萬億元!“宇航級”芯片更是有錢也買不到,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的星載計算機處理器大多依賴進口,國產的人造衞星也大多使用進口CPU。
“宇航級”芯片更是有錢也買不到
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嚴格限制高性能的宇航級和軍品級CPU的出口,使我國星載計算機的研製受到很大的限制。為發展航天事業,中國必須通過首腦級別的外交才能買到少數的幾顆。甚至在十多年前,有美籍華裔學者因購買幾十片軍品級Intel 486 CPU並出售給中國,被美國指控的案例。
中國必須通過首腦級別的外交才能買到少數的幾顆
據中科院計算所總工程師胡偉武稱,若中國“芯”問題不能根治,不僅信息產業受制於人,國家安全還面臨威脅。
但這種情況隨着中國芯的誕生而逐漸改變,2015年發射的北斗雙星首次實現100%採用國產CPU,在北斗雙星上搭載的龍芯1E和龍芯1F,負責進行常規運算,數據採集、開關控制、通訊等處理功能。龍芯1E和龍芯1F是國內極少數自主設計的宇航級CPU。龍芯項目由兩彈一星元勳黃令儀院士主持,共耗費16載!
龍芯1E和龍芯1F是國內極少數自主設計的宇航級CPU
時隔兩年,中國芯再傳喜訊,據新華社9月16日報道稱,從中國衞星導航定位協會獲悉,全球首個支持新一代北斗三號信號體制的高精度導航定位芯片16日正式發佈。
兩彈一星元勳黃令儀院士
它是一款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國產基帶和射頻一體化芯片,據專家稱,這款超低功耗的芯片能在沒有地基增強的情況下,實現亞米級的定位精度。該芯片可被廣泛應用於車輛管理、汽車導航、可穿戴設備、航海導航、GIS數據採集、精準農業、智慧物流、無人駕駛、工程勘察等領域。
作為國家戰略性空間基礎設施,中國北斗衞星導航系統不僅對國防安全意義重大,在民用領域的精準化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據統計,2016年衞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產值達到2118億元,與2015年相比,增長約22.06%,北斗對產業核心產值的貢獻率已達到70%。
北斗對產業核心產值的貢獻率已達到70%
目前,北斗系統的芯片頑疾已經根治,再加上俄羅斯格洛納斯導航系統的融入,北斗衞星導航系統的日趨完善,GPS或將跌下神壇!長期以來,蘋果手機裝載美國GPS導航系統跟俄羅斯格洛納斯導航系統,但是該機就就是不支持中國北斗系統的導航定位功能。特別是近日剛發佈的iphone x,在原本的GPS和格洛納斯系統以外,添加了歐洲的伽利略系統和日本準天頂系統的定位支持,但依舊不支持中國北斗系統。
北斗系統裝上中國芯就是一個好的開端
隨着中國芯問題的攻克,中國對西方(主要是美國)芯片的依賴降低,而且我國高端芯片的發展速度並非如同西方的預期般,需要到2025年才能實用,北斗系統裝上中國芯就是一個好的開端,未來我國航天器將全面換上國產芯片,不再擔心被卡脖子!而且中國的用户也能用上本國的北斗衞星導航系統!
(2017-09-21)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