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最大聲:如果不是當初吹得高 現在也不會掉這麼厲害 2015.12.10日" href="/zh-hk/entertainment/UGEDjlQuTA.html">今日最大聲]“在讀大學時,我和幾個同學一起錄製湖南衞視的節目。我們習慣了‘出口成章’,動輒‘尊敬的領導’、‘視察’等詞語一個接一個。編導非常沮喪,‘怎麼現在的大學生説話都跟官員似的’。在他們眼裏,我們‘幾乎不會説人話了’。”
——南方週末《當學生幹部也流行“視察工作”》,作者@晨塵。
一,“欣賞電影《老炮兒》時,我有一種看老舍作品的恍惚——那種老北京城裏的老北京人,衚衕裏都已經稀罕了,更別説早晚高峯的地鐵站了,但在文藝作品裏,那種情懷和地方特色依然故我,如同偶然的忘年之交。這年頭,還有這樣的作品,就像快餐店旁的一家老茶館,因為不合時宜,所以尤為珍貴。”
——新京報《“老炮兒”不合時宜,馮小剛尤為珍貴》,作者@周黎明
二,“管虎的剋制是高明的,儘管電影可以營造一場夢境,重回那個有規有矩的江湖,讓那些無處安放尊嚴的老夥計們也再燃一把。可就這樣沉寂了,期待的快意恩仇沒有響動,像是想去撞沉‘吉野號’的致遠艦,雖激盪人心熱血沸騰,但最終只能自己沉沒。留給觀眾胸中一團鬱結,才更看得到電影所要傳達的無力感。不合時宜的人,説着不合時宜的話,引發些不合時宜的反思,估計就賀歲檔來説,也許最後值個不合時宜的票房。就像那隻鴕鳥在不屬於自己的世界裏奔跑,可是,跑吧,在這個車水馬龍的世界裏,很高興看到你,老夥計。”
——澎湃《“老炮兒”:奔跑吧,不合時宜的鴕鳥》
三,“還沒有看老炮,進電影院需要強心理建設。但一直不太喜歡北京老爺們那套沾沾自喜和自我牛X。色厲內荏。人過中年X不動了,拼命解釋自己沒軟。”
——@葉三
四,“從前我們學習英語的時候,資源稀缺,沒有網絡,沒有視頻,讀物很少,唱片磁帶更少。但那時學習的熱情遠比現在高,人就像着魔一樣。其實很多事情都是這樣,東西越少越當寶,記憶越銘心刻骨。難得吃回肉會想念一輩子,東西多了反而不珍惜,還會產生懷舊心理,把匱乏扭曲為美好。懷舊可以,真要回去就傻了”
——@嚴鋒
五,“同人不同命。張藝謀生了三個孩子,除了被網友罵富人有特權,還交了600多萬罰款。汪峯生了第三胎,不僅夫妻曬幸福,還終於上了頭條。”
——@西門不暗。章子怡今日宣佈昨日誕下女兒,“你我她……小生命的誕生,讓我們擁有了自己的家!”
六,“鑑於本社出版的馮唐譯本《飛鳥集》出版後引起了國內文學界和譯界的極大爭議,我們決定:從即日起在全國各大書店及網絡平台下架召回該書;此後,我們將組織專家團隊對譯本中的內容進行認真評估審議後再做出後續的決定。感謝社會各界的朋友對浙江文藝出版社的關心和支持!”
——@浙江文藝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決定即日起下架召回馮唐譯本《飛鳥集》,馮唐今日向澎湃新聞表示:“歷史和文學史會對此做一個判斷。時間説話,作品説話。”人民日報此前曾發文批評馮唐的譯本,指其違背原文本意,粗口譭棄意境。
七,“很多人批評馮唐羞辱泰戈爾,我也覺得這麼翻譯很嚇人,不過他愛怎麼翻怎麼翻,讀者批評也是放開,挺好的,出版自由創作自由還是要捍衞的。我是不喜歡馮唐的東西,不買就是了。”
——@蔡尹珊珊
八,“我家是山西汾陽的,不是臨汾。煤灰應該屬Pm10,霧霾是PM2.5,不是一回事。吸煤灰長大的就應該習慣吸霧霾?每個人都應該是高貴的,我過去也高貴。”
——@賈樟柯。@財上海 發微博稱:“我看不起賈樟柯。賈的老家是山西臨汾,從小就是在煤灰里長大的,現在高貴了,居然嫌棄霧霾。賈看不起山西,跑到北京混,然後拍攝各種各樣描繪北方人陰暗面的電影,跑到國際上去獲獎。你以為你很牛?我操,我告訴你,只要是醜化中國人的電影小説劇本攝影照片,統統可以獲國際獎,我最反感就是這種貨。”
九,“你以前都是五百五百地給,是不是名氣大了,看不起我?“
——據新快報,尚丙輝是廣州一廢品收購站老闆,多年來他扶助了不少流浪者。今年,他的生意虧了十幾萬,手頭十分拮据。他請流浪人員吃飯,每個人派了100元紅包。老人卻生氣地説上個月,受助三年的黃老伯因找不到他要接濟費,將他告上派出所。
十,“如果更多的人生活在水源充足的南方,不必到北方,或者已經在南方城市生活的居民在當地定居下來,北方的很多資源和環境緊張等問題可以解決。那樣,也沒有必要做一個南水北調的方案。”
——北大中國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鑫海認為,炸山治霾不可取,中國應“北民南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