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視頻,剪輯真的很重要。
例如《創3》的主題曲訓練考核,之前大熱的王藝瑾和徐藝洋,像是人間蒸發一樣。
又比如爭奪C位的7個學員,大家實力相差無幾,為何是林君怡登頂?
有太多的疑問,我又仔細看了好幾遍視頻,才識破創3的剪輯。
林君怡已經寫好劇本,希林娜依高只能繼續陪跑。
王者歸來:看不透的劇本
為什麼林君怡是王者?
節目開播後,即使林君怡獲得"最強舞蹈擔當"的身份,多數觀眾依然不看好她。
因為和她同台的,有更漂亮更女團風的劉些寧,也有跳起舞來更有爆發力的高直。
甚至有觀眾覺得,林君怡在兩年前的《創1》一輪遊,在《創3》也不會好到哪裏去。
再加上節目剪輯和黃子韜的一再強調,她的復讀生標籤深入人心。
現實裏我們一旦聽説,誰家孩子是留級生或復讀生,下意識的想法,肯定是覺得她的學習成績不好。
所以大家最初對林君怡的印象,是認為:她只是不服輸,想要再試一次。
事實卻是,林君怡坐上首發團位後,穩如泰山。
她那麼穩,是有相對應的實力在做支撐嗎?
在第一期節目裏,由於節目賽制的改變,一開播就是高能來襲。
各自團隊裏的"最強舞者"出戰,林君怡笑到最後。
不説她是王中皇,但承認她是"王中王"不過分嗎?
有意思的是,在公佈4人的晉級名單時,林君怡在最後才被肯定成績。
林君怡喜極而泣,黃子韜大拇指讚揚她"努力沒有白費"。
也就是説,節目剪輯從第一期開始,就已經在利用林君怡做"懸念"。
做懸念,可不是做文章。
做文章往她身上套一些話題,再通過視頻剪輯,讓她的形象和話題有契合度,就完事了。
但做懸念,那是有戰略意義的。
因為觀眾不知道,林君怡能在首發團位坐多久,也不清楚她身上還有多少種可能。
如果林君怡是劇本,那將是讓人看不透的劇本。
劇本寫得好嗎?
説一個努力的女孩是劇本,真的合適嗎?
通常我們理解的劇本,多是文學劇本。
也就是一個故事人物的命運、語言、行為,都已經被安排規劃好,她無力掙扎,只能照本宣科。
而現在討論的,則是攝影劇本。
如果胡亂猜測林君怡的成績是劇本,這是不道德也是不合理的。
因為這種行為,是在抹殺一個女孩多年來的夢想。
鏡頭的拍攝和後期的剪輯,一樣能塑造人物。
不去管林君怡的成績有沒有人為安排,但"鏡頭剪輯"為她安排的劇本,則是大家都看得明明白白的。
在鏡頭前出現的學員,她臉上沒有寫着"我是誰?"
但是,鏡頭如果有"故事性"地進行捕捉,觀眾會發現,某人的皮囊之下,靈魂在散發着魅力。
比如鏡頭每次掃過林君怡的臉,如果她是在比賽,則是眼神堅定而專注;如果她是在首發團位坐着,則會笑意滿滿,或一臉擔心地為其他學員加油打氣。
她的人設是,有王者的專注和認真,也有作為"隊長"的擔當氣量,和團隊精神。
當類似的鏡頭和剪輯多了之後,林君怡的C位人設,就悄然在觀眾心中被認可。
如果觀眾沒有對林君怡的人設,產生厭惡感,那麼鏡頭劇本就寫得非常好。
因為它成功塑造了人物,並且被大家喜愛和認同。
為什麼她是C位?
在主題曲考核的尾聲,鹿晗宣佈首發七位出列。
這時候希林娜依高、姜貞羽、和林君怡等人,她們要爭奪"中心位"。
7人中最優者是林君怡,她獲得29票認可,成為大贏家;而站在邊邊位置的希林娜依高,繼續陪跑。
結果沒有太多異議,因為這是一眾學員自己的選擇。
但林君怡的"前排站位",卻值得細細討論。
在林君怡獲得C位前,首發7人的地位是平等的,還沒有明確排名。
此時,是如何決定誰站在前排,離教練團最近的位置呢?
為什麼是林君怡佔據了最佳表演位?
那個位置是顯眼位,也是最能被後面的投票學員看清楚的,她最後能勝出與此有沒有關係?
面對表演,人是視覺動物。
多數時候只會本能地盯着眼前的精彩,而非視線跳躍。
再加上,林君怡兩輪PK獲勝,和一天班的優秀成績,以及實打實的舞蹈基礎。
她的表演是吸睛的,讓人無暇他顧的,那一刻其他學員是小透明。
而這一切,都與她站在前排C位表演有關。
因為鏡頭拍攝,要捕捉的是完整的7人舞蹈。
在運鏡過程中,雖然偶爾給"邊位"的希林娜依高和蘇芮琪特寫,但畫面佔比,還是前面的曾雪瑤、林君怡、姜貞羽完勝。
首發7人沒有名次排名的前提下,有些人為什麼能站在最前面,節目組沒有交代原因。
如果她們因為抽籤,而決定了站位,這是公平的。
但是無端端有些人就佔據C位,這是存疑的。
這一段畫面,少了"前因"的交代。
結語
鏡頭拍攝和後期剪輯,都為林君怡的形象和登頂做了大量鋪墊,但細節沒有解決好。
一個節目如果有些畫面讓觀眾存疑,卻得不到解釋,這不是好事。
每一個環節都要做到公正,才能讓觀眾接受結果;而不是告訴觀眾結果,然後觀眾默認結果。
首先得承認林君怡在鏡頭下的模樣,不再是《創1》那個低頭落淚的失敗者,而是真正逆襲歸來,劍指C位。
鏡頭劇本,到此告一段落。
林君怡憑藉實力,徹底立住形象,保住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