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黑洞的由來麼?
我們不是專業的天文學家和研究學者,在觀看一些關於天文宇宙方面的文章時,總會看到一些比較專業性的詞彙,什麼白矮星、伽馬射線、X射線等等,其中有一個詞,人們看似對它有所概念但其實對它又模稜兩可,這個詞就是——黑洞。黑洞這一詞存在於現代的廣義相對論中,人們對它的印象就是宇宙中最大的重力所在,它會吸收所有物質,包括光,而且它會不斷的壯大,這也就是有人提出如果想穿越時空那麼從黑洞走入是否現實。
黑洞似乎一直與時空穿越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很多科幻小説與科幻大片中都會有人們駕駛宇宙飛船從黑洞進入通過蟲洞到達另一個位置的領域或者世界,那個地方可以是過去也可以是未來。黑洞真的有那麼神奇麼?既然它連光都可以吸入,那麼天文學家又是怎麼確認它的存在呢?這個問題是許多人都疑惑的。黑洞因為沒有光,所以它其實是無法進行直接的觀測,但是我們卻可以間接通過一些物質得知到它的存在和質量,並且可以觀測到它對其他事物有着什麼樣的影響。
接着物體被黑洞吸入時因為高熱量而放射出的各種射線或者是其他因素,則可以確定它的存在,獲取它的信息。黑洞的產生過程更加類似於一箇中子星產生的過程,一個恆星走到了滅亡的時刻,它的核心在自身重力的影響下迅速的向內收縮,然後到達一定程度的時候突然爆炸。當恆星中所有的物質都變成了中子的時候,收縮的過程也就停止了。
但是黑洞卻有些不同,它會使得收縮過程無休止的持續下去,由於高質量產生的引力會讓它吸入周圍一切物質。
説起魚我想大家跟我以一樣都很喜歡吃,例如紅燒鯉魚、松子魚、清蒸辟穀魚、酸菜魚、剁椒魚頭、辟穀魚生魚片、魚粉等等。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下辟穀魚的的由來。首先我們來了解“辟穀”,“辟穀”源自道家養生中的“不食五穀”,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式。它源於先秦,流行於唐朝,又稱卻谷、去谷、絕谷、絕粒、卻粒、休糧等。辟穀最早的記載源自《莊子·逍遙遊》:“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作為一種延年益壽的養生法則,辟穀在很多古書典籍裏也有記載。
傳統的辟穀分為服氣辟穀和服藥辟穀兩種主要類型。服氣辟穀主要是通過絕食、調整氣息(呼吸)的方式來進行,其效用目前缺乏科學依據;服藥辟穀則是在不吃主食(五穀)的同時,通過攝入其他輔食(堅果、中草藥等),對身體機能進行調節。
辟穀魚也差不多利用這樣的原理養殖而成。康家辟穀魚養殖淨化設備是模仿古代的辟穀養生理念,對魚體本身存在的雜誌進行清除的一種養殖技術。該技術通過特別的裝置,對養殖水進行不間斷的淨化、消毒和鹹化處理,讓人工養殖的成魚在新的環境中吐故納新,自我排毒,逐漸改變魚體的健康狀況,恢復魚肉原始鮮味,達到為人類提供天然、健康、衞生水產品的目的。用鹹化水加特種益生菌對魚進行二次淨養,能有效的改善魚的亞健康狀態。促進魚細胞新陳代謝,排出魚體內重金屬和藥物殘留,讓魚迅速恢復天然活性,效果極其明顯。
康家辟穀魚養殖淨化設備養出來的辟穀魚味道鮮美,肉質細膩,口感鮮嫩味道清甜,小孩吃了開胃潤膚。在辟穀設備裏養殖過的魚有效去除了魚身體裏的重金屬污染物質,有效去除魚腥味。傳統的魚養殖過後可以做生魚片吃,你可以想象它功能之強大。並且設備裏只裝一次水就不用更換,水自動循環過濾,有效節省了水之源減少水浪費。減少了人力勞動。
辟穀魚的普及讓中國的吃貨們可是大飽口福。
(2017-10-09)
菊花王朝
説起日本“菊花王朝”,大家可能想笑,這名字也太日本了,呵呵。但是你知道嗎?菊花王朝自日本開國以來從未間斷過,傳至今日已經是第125代了,是世界上已知的國祚最長的王朝,有“萬世一系”之稱。
菊花王朝是日本皇朝的代稱,因為日本皇室十分崇尚菊花,所有一直以16花瓣的菊花圖案作為皇室的皇徽。據《古事記》記載,日本自公元前660年神武天皇建國即位起(現在史學家一致認為:《古事記》中包括神武天皇在內的前十位天皇均為虛構人物,目的在於神話天皇),菊花王朝經過1000多年的發展,雖然中間經歷各種政治風波和社會變革,卻始終被日本民眾信仰而從未被推翻過,實在是令人驚歎!
要知道中國歷史上統治時間最長的王朝——周朝,長達800年,仍然沒有日本菊花王朝持續時間久。但是日本菊花王朝有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就是皇室為了保持血統純正普遍近親通婚,導致大部分皇族後代體弱多病,身材矮小,智商低下,甚至生不出孩子,最後不得不傳位給年邁的“公主”。
神道教
神道教又稱神教,是日本歷史最悠久、信仰最普遍的傳統宗教。最初以崇拜自然為主,視自然界的各種動植物為神祇,屬於泛靈多神信仰(精靈崇拜)。後來日本賦予天皇神性,開始祖先崇拜和天皇崇拜。
神道教原先沒有固定的稱呼,後來佛教傳入日本,日本守舊派大臣為了對抗佛教,便借用中國漢字“神道”一詞為它命名。此後神道教不斷髮展,到了明治維新時期,被日本政府尊為國教,是為國家神道。後成為日本二戰軍國主義的精神支柱,二戰結束後,裕仁天皇下詔廢止神道教國教地位,使之重歸民間。
直到現在,神道教依然是日本人最崇敬的宗教,信徒遍佈各地,約佔總人口的80%。
(2017-10-08)
相傳人死後會走上黃泉路,走着走着就會遇到一條河,叫忘川河。河上有一座橋叫奈何橋,走過奈何橋有一個土台叫望鄉台,望鄉台邊有個老婦人在煮孟婆湯。忘川河邊有一塊石頭叫三生石,孟婆湯讓你忘了一切,三生石記載着你的前世今生,我們走過奈何橋,在望鄉台上看最後一眼人間,喝碗忘川河水煮的孟婆湯。據説這碗孟婆湯會幫助人和前世的一切愛恨情仇,恩怨糾葛做一個徹徹底底的了斷。
希望陰曹地府並不是這樣可怕
你可能不信真會有那樣一條路,一條河,一座橋和那一碗孟婆湯。但人類有靈魂卻是科學家們不爭的事實。
黃泉路上誰又能回頭?
你是否記得自己走過這座橋?
1906年美國馬薩諸塞州州立醫院,有位叫麥克特嘉的博士,他發現病人在死亡的過程中,體重以每小時一安士(28.34克)的速度在遞減,而病人真正死亡的那一剎那體重會突減3/4安士 。
而1916年美國一個叫卡特的博士重新論證了這一觀點。卡特博士不僅記錄了病人死亡時減輕體重的情況,還用一種迪西亞寧的染料,通過染布觀察正在死亡的人體。詭異的是,這位博士發現病人在死亡的瞬間,有一種像霧一樣的發光體從病人的體內升了起來,印在了這塊染布上,沒過多久這些霧狀的發光體居然變成了和病人身體一樣的形狀。然後慢慢的漂浮在空中,飛向窗邊,最後神秘的消失了。這個時候在秤病人的體重,不多不,少正好減輕了3/4安士(21克)。
之後不少科學家做過類似的實驗,結果也驚人的一致。
靈魂的21克
而孟婆在中國的古代傳説裏,是地府中專司掌管將生魂抹去記憶的陰使,關於孟婆的由來,民間出現最多的通常有三種説法,而最早也是最能體現孟婆職能的説法是這樣説的:
也有人説孟婆其實是個絕世美女
鴻蒙初開,世間分為天地人三界,天界最大掌管一切,人間即所謂的陽世人界,地即為陰曹地府。三界劃定,無論天上地下,神仙陰官,俱都各司其職。孟婆從三界分開時便已在世上,她本為天界的一個散官。後因看到世人恩怨情仇無數,即便死了也不肯放下,就來到了陰曹地府的忘川河邊,在奈何橋的橋頭立起一口大鍋,將世人放不下的思緒煉化成了孟婆湯讓陰魂喝下,便忘記了生前的愛恨情仇,卸下了生前的包袱,走入下一個輪迴。這種説法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的道家典籍裏,頗有中國傳統思想中“人死如雲散”,“一死百了”,“莫記已死之人恩怨”之類的意味。
大多作品中的孟婆都讓人不寒而慄
而孟婆湯的做法也有兩種説法:
一説先取在十殿判定要發往各地做人的鬼魂,再加入採自俗世的藥材,調合成如酒一般的湯,分成甘、苦、辛、酸、鹹五種口味。凡是預備投生的鬼魂都得飲下孟婆的迷魂湯,如有刁鑽狡猾、不肯喝的鬼魂,它的腳底下立刻就會出現鈎刀絆住雙腳,並有尖鋭銅管刺穿喉嚨,強迫性的灌下,沒有任何鬼魂可以倖免。
另一説,每個人活着的時候,都會落淚:因喜、因悲、因痛、因恨、因愁、因愛。孟婆將他們一滴一滴的淚收集起來,煎熬成湯。
乾了這碗孟婆湯
當你喝掉孟婆湯那一剎那,你會不捨前世記憶?還是希望孟婆湯能給你一個痛快,忘掉所有的一切?
(2017-10-07)
民間有句諺語“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有很多人可能不理解,冬天很冷為什麼還要吃涼的蘿蔔,夏天很熱為什麼還要吃很熱的姜呢? 其實,這就是《黃帝內經》所説的“陰陽平衡”理論的應用。陰陽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養生要符合四季的陰陽變化,隨時隨地調節身體的陰陽,使身體的陰陽保持平衡。這樣,人便可避開病邪,延年益壽。
在《黃帝內經》看來,冬天的時候,人體氣機慢慢地開始外散,到夏天的時候,所有的陽氣已經外散到了末梢。由於夏天陽氣到了末梢,人體內部就形成了一個寒的格局,就是我們的五臟六腑裏是寒虛的,是陰的格局,所以夏天的時候要吃點熱的東西。很多人在夏天覺得熱,就會喝很多的冷飲,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喜歡喝冷飲實際上是胃裏有胃寒,熱出來攻這個寒,所以就形成一種燥熱,而這個時候越喝冷飲就會越渴,反而喝一點温水更好。在古代,夏天不主張吃肉,即使吃也要剁得特別碎。冬天吃蘿蔔的道理跟夏天吃薑的道理正好相反,吃蘿蔔就是用這種比較清涼通氣的東西,把內熱的局面稍微通調一下,使之達到陰陽平衡,這是中醫養生學的基本原則。
另外,古代特別講究吃東西。春天的時候,一定要吃糧食。因為糧食就是種子,要想養春天的生髮之機,一定要靠糧食種子的力量去養。《黃帝內經》就是告訴我們: 只要吃好了,睡好了、不要違背自然,身體就好了。所以,冬天可以吃一些涼的東西,而夏天一定要喝温水才不會損害胃氣。四季中的陰陽變化
正常人體的陽氣與陰氣隨季節的變換而變化,春天的時候,陽氣開始活躍,並趨向於體外:夏天時,陽氣達到最旺盛的時候;秋天時,體表的陽氣逐漸減少,毛孔開始關閉;到了冬天,陽氣便會收斂,沉到腎水之中,安靜地休養,為來年的生髮做好準備。
自然界的陰陽變化也是如此,春天,萬物復甦,陽氣開始活躍;夏天,陽光強烈,陽氣也達到一年中最高潮的時候;秋天,陽氣由“長”轉為“收”;到了冬天,陽氣由“收”轉“藏”陰氣升騰。
(2017-10-06)
如果你沒聽過泰勒斯威夫特,那麼你一定聽過“黴黴”這個稱號,如果你要問我黴黴是誰?我只能給你一個白眼,然後出門問問度娘。
我們還是來簡單介紹一下黴黴的巔峯視野,你們感受一下,
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1989年12月13日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美國著名的流行音樂、鄉村音樂創作型女歌。
2014年發行第五張專輯《1989》,這周專輯也使泰勒成為了美國曆史上唯一一位擁有三張首周百萬銷量專輯的歌手,專輯也是2014年全美最暢銷專輯 ,並獲得第58屆格萊美獎年度專輯,使泰勒成為格萊美歷史上第一位兩次獲得此獎項的女歌手;同年11月獲第42屆全美音樂獎迪克·克拉克成就獎;12月入圍《時代》年度人物。
2016年7月,《福布斯》公佈全球百大名人榜,泰勒以1.7億美元位居榜首 。
是不是大家還在感慨同樣年紀的我們,為什麼差距這麼大呢?讓小編哭一會。
言歸正傳,説道黴字,在常人意識中隱含這一種倒黴的含義,但此黴非彼黴,關於為何被粉絲起了這麼一個稱號,起源大概是這樣子的。
因為taylor從小才華橫溢,有才也就算了,關鍵人家還是個美人坯子,生的十分好看,所以在美國本地,她被成為美國甜心之類的;
而在中國,粉絲都叫她小美女,美和“黴”讀音比較相近,這是其一,
每當Taylor新歌發售,有強勢的單曲衝擊Billboard Hot10榜單冠軍時,總是會遇到各種意外,只能倒黴的屈居亞軍,泰勒的的男友大部分都在短時間內紛紛告吹,所以中國粉絲稱呼taylorSwift為黴黴,也是一種愛稱,沒有任何的貶義。
(2017-10-04)
諾貝爾獎是以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1833-1896)的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諾貝爾獎包括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支票。
諾貝爾生於瑞典的斯德哥爾摩。他一生致力於炸藥的研究,在硝化甘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不僅從事理論研究,而且進行工業實踐。他一生共獲得技術發明專利355項,並在歐美等五大洲20個國家開設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積累了鉅額財富。
1896年12月10日,諾貝爾在意大利逝世。逝世的前一年,他留下了遺囑。在遺囑中他提出,將部分遺產(920萬美元)作為基金,以其利息分設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及和平5種獎金,授予世界各國在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學者。
據此,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准設置了諾貝爾基金會,並於次年諾貝爾逝世5週年紀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首次頒發諾貝爾獎。自此以後,除因戰時中斷外,每年的這一天分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和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隆重授獎儀式。
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於建行300週年之際,提供資金增設諾貝爾經濟獎(全稱為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伯恩德·諾貝爾經濟科學獎金,亦稱紀念諾貝爾經濟學獎,並於1969年開始與其他5項獎同時頒發。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評選原則是授予在經濟科學研究領域作出有重大價值貢獻的人,並優先獎勵那些早期作出重大貢獻者。
1990年諾貝爾的一位重侄孫克勞斯·諾貝爾又提出增設諾貝爾地球獎,授予傑出的環境成就獲得者。該獎於1991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之際首次頒發。
諾貝爾獎的獎金數視基金會的收入而定,其範圍約從11000英鎊(31000美元)到30000英鎊(72000美元)。獎金的面值,由於通貨膨脹,逐年有所提高,最初約為3萬多美元,60年代為7.5萬美元,80年代達22萬多美元。金質獎章約重半鎊,內含黃金23K,獎章直徑約為6.5釐米,正面是諾貝爾的浮雕像。不同獎項、獎章的背面飾物不同。每份獲獎證書的設計也各具風采。頒獎儀式隆重而簡樸,每年出席的人數限於1500人至1800人之間,其中男士要穿燕尾服或民族服裝,女士要穿嚴肅的夜禮服,儀式中的所用白花和黃花必須從聖莫雷空運來,這意味着對知識的尊重。
(2017-10-05)
自1988年梅縣地區改為梅州市以來,共轄7縣1區。1994年興寧撤縣設市(縣級),2013年梅縣結束縣治設立梅縣區,梅州市轄2個市轄區、5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在這些縣市裏面,有些名字是皇帝取的,有些名字是根據地形環境起的。下面就來了解一下吧!
豐順縣
豐順縣始建於清乾隆二年(1738年)。當時,兩廣總督鄂爾達巡查潮州府海陽縣豐政都通判府(在今豐良鎮)後,上表具奏户部,應請豐政一都,並割嘉應、大埔、揭陽各附近田糧户口,於通判府城處所開設縣治。
乾隆三年,準析海陽豐政都,大埔縣清遠都白芒社和嘉應州程鄉縣萬安都的徑心、環清、建橋三堡等田糧户設置新縣。欽定縣名豐順。縣署駐豐政都湯田(今豐良鎮)。
“豐順”之名,由來已久,據縣誌載:明崇禎初(1628年)已有豐順營設置;又據豐良東關坳石刻:清順治九年(1652年),里人吳六奇立的“金湯鞏固”碑中的一方石印,有豐順吳府4字。
建縣後,始屬廣東省巡撫、兩廣總督潮州府惠潮嘉兵備道。 辛亥革命後,屬廣東省政府潮循道。
民國廿五年(1936年)屬廣東省政府第五行政區督察專署。
解放後屬興梅專區專員公署,縣治由豐良遷湯坑。
1953年屬粵東行政公署。
1956年屬汕頭專署。
1958年撤銷豐順縣,將全縣8個公社中湯坑、八鄉、豐良、潘田劃入揭陽縣,大龍華、留隍、黃金、潭江划進大埔縣。
1961年恢復原建制的豐順縣,縣城仍駐湯坑鎮,屬汕頭專區。
1976年屬梅縣地域,今屬梅州市。
平遠縣
因其界於武平、安遠之間,故名“平遠”,亦含平定遠方之義,隸屬江西贛州府。《讀史方輿紀要》卷103:“縣以接壤於武平、安遠,因名。”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5月,析福建武平、上杭,江西安遠,廣東興寧等四縣所轄之部分地域,設置平遠縣,縣治設豪居都。因其界於武平、安遠之間,故名“平遠”,亦含平定遠方之義,隸屬江西贛州府。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改隸廣東潮州府,縣治仍設豪居都。
崇禎七年(1634年)增置鎮平縣(今蕉嶺縣)。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程鄉縣升格為嘉應州,平遠改隸之。
1911年後,先後隸屬潮循道、東區綏靖公署、第六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9年5月後先後隸屬興梅專區、粵東行政區、汕頭專區、梅縣專區。
1951年,大信鄉劃歸興寧縣轄;
1956年1月,梅縣石扇鄉黃竹坪村劃入平遠熱柘鄉轄,此後縣屬地域未變。
1952年5月,平遠併入蕉嶺縣,縣治設蕉城鎮。
1954年,平遠與蕉嶺分治,平遠縣治由仁居(原豪居)遷大柘鎮。
1959年,平遠縣併入興寧縣,縣治設興城鎮。
1961年恢復平遠縣。
1988年隸屬梅州市。
蕉嶺縣
蕉嶺建縣以來,曾有過鎮平、蕉嶺兩個縣名,另有蕉陽、桂嶺之別稱。
鎮平:
明崇禎六年 (1633)建縣初,賜名鎮平。稱鎮平的來歷,有兩種説法:一説為"鎮壓昇平"之意。此説認為,縣境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邊區,崇山峻嶺,向為"盜賊"盤踞。
明代經官兵多次鎮壓平亂,設縣時命名鎮平縣,蓋以紀敍平"土寇"後置縣,以示 "鎮壓昇平"之意。第二種説法認為,昔縣衙兩側有“鎮撫”、“粘疆”橫眉,“鎮撫”者, 是“鎮撫而平”之意,“粘疆”者,指原為平遠地,析程鄉縣地益之。兩廣總督熊文燦在 《建城疏》中説:"......石窟、平遠兩地相距二百餘里,遙治為難。......建縣在石窟,則平遠之盜弭;而割松源、藍坊諸處屬之,則程鄉之盜亦弭,一舉兩得,翕然稱便,新縣擬名鎮平...... "這種説法認為,建縣為塞亂源,是"鎮撫而平’,之意。
蕉嶺:
中華民國成立後,於民國3年 (1914)將鎮平縣改名蕉嶺縣,因河南省先有同名縣, 為避免縣名雷同而改。據《辭源》蕉嶺條記:“城跨蕉嶺之上,縣以嶺名。”這就是説,蕉 嶺縣名的由來,是因城北那座小山崗稱為“蕉嶺”。那座小山崗為何稱蕉嶺?相傳古時這一帶多植蕉樹,蕉林密佈而得名。
清時,蕉嶺又名桂嶺。郝通志記:"桂嶺在城內北隅,舊名蕉嶺。
清乾隆四十五年 (1780),知縣周克達建書院於鎮山之麓,名稱桂嶺書院。"後人因稱鎮山為桂嶺。
據《石窟一徵》記:"邑號蕉嶺書院,獨名曰桂嶺。按《參鸞錄》‘桂林有八桂堂,未至八桂, 二三里間有小坡橫道,高丈餘,上有石碑曰桂嶺。’今以此為名,蓋以書院據嶺之陽,坡厄起伏,隱然如八桂之桂嶺,且以桂林一枝,崑山片玉為多士頌也。"
清時又有“蕉陽”之稱。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嘉應州守趙康在《移建桂嶺書院碑記》中説:"......戊戌冬,餘奉命來嘉,蕉陽隸嘉屬。"是年,縣令周克達在碑記中亦説:"己亥秋九月,署蕉陽。"《鎮平縣誌》記:"縣城建於桂嶺之陽,即古懷仁裏。"可見, 清乾隆年間就有"蕉陽"之稱。
民國10年(1921)設蕉陽鎮。陽,山之南, 水之北也。蕉陽,是指其位置在蕉嶺山的南面。
局部稱縣治所在地蕉城鎮為蕉陽,泛指蕉嶺縣,故又有“蕉陽十二鄉”之説。先人為詩為文,習慣以縣治所在地的山川名勝為縣名別取雅號。“桂嶺”、“蕉陽”之説實屬此類。詩文流傳久了,羣眾也就接受了。
大埔縣
明嘉靖五年置大埔縣。因明置大埔縣時,設治於大埔村。據《大埔縣誌》:“大埔,蓋俗稱,平曠高原,僅宣果瓜蔬麻者曰埔;自茶山(舊縣治)之麓,彌望平原,無慮數百頃地,總呼為埔。”
大埔縣屬山區縣,“地無三里坪”,故有“山中山”之稱。這裏是客家人結廬聚居的密集地方。據清乾隆年間通進士楊贊烈《邑名音義考》釋:“邑曷為大埔名。蓋俗呼水宜稻者曰田;呼平曠高原宜瓜果蔬麻者曰埔。埔者俗單俗字。字書尚未收者也……茶山之麓,彌望平原。無慮數十百頃地。總呼曰埔;埔固塊莽矣哉。大埔之名,俗所由稱也。”其意是以江河兩岸沖積的壩地和山地、旱地之廣取名。
大埔縣名的來歷,在舊志記載中有兩種説法:
第一種是以大埔村得名 。 清乾隆四年(1739)張廷玉撰的《明史•地理》記載:“大埔,嘉靖五年以饒平縣大埔村置析灤洲、清遠二都益之。”
民國二十年(1931),呂世斌撰、柯昌泗檢署的全國《今縣釋名》載:“明嘉靖五年,以饒平之大埔村置縣因以得名。”
第二種説法是乾隆九年(1744)《大埔縣誌》載楊纘烈《邑名音義考》雲:“邑曷為以大埔名?蓋俗稱有水宜稻者曰田;呼平曠高原僅宜瓜果疏麻者曰埔……埔者俗音俗字,字書尚為補收者也……。茶山之麓,彌望平原,無慮數十百頃地,總呼曰埔。埔固坱莽矣哉。大埔之名,俗所由稱也。當時建斯邑者即以斯名名邑雲。”
大埔的得名,還有個來由,據縣誌記載:當時,有位鄉賢宋大布先生,樂善好施,愛民如子,崇文尚武,平等待人,其道德風範,皆為羣倫表率。他在鄉數十年,按封建時代,富豪之家,食必豬魚酒肉,衣必綾羅綢緞;但他卻與平民一樣,身穿布衣,素食飲淡。在他的長期影響下,鄉里土淳民樸,儉約為樂。許多富人,亦棄豔就素,改穿粗布衣裳,鄉里仁風日盛,譽播鄰里。宋大布去世後,鄉人即把其出生地改名“宋公塘”。
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劃地置縣,鄉人為紀念大布先生的仁舉美德,聯合呈請上頭,命名為“大布縣”。後因朝中有爭議,為討好兩方,改名為諧音的大埔縣。
興寧市(縣級)
古代屬龍川縣地。東晉置興寧縣,以境內寧江而得名,一説縣內興旺無內患而得名。此後這裏逐漸發展成廣東、江西、福建交界處的地區性重貿中心,曾有“小南京”之稱。
1994年撤縣設市,由地級梅州市代管。
宋末元初,文天祥曾在興寧組軍抵抗元軍。明代才子祝枝山55歲時授廣東興寧縣知縣,63歲任京兆應天府通判。由於不滿官場腐敗之風,一年後他就藉故辭官,回故里度殘年。
興寧建縣於東晉咸和六年(331年),由古龍川分治而立,縣轄區有今五華、興寧全境以及龍川縣東部和紫金縣東北部。
南朝齊永明元年(483年)至宋天禧三年(1019年),數次析古興寧置齊昌縣(府),轄境多次變遷。
自宋熙寧四年(1071年)分設長樂縣(今五華縣)後,縣境相對穩定。
1958年冬,平遠縣併入興寧,兩年後復置平遠縣。
1985年實行市管縣體制,興寧隸屬梅州市。
1994年6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興寧撤縣設市,為縣級市,由梅州市代管。從此,興寧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拉開了農村經濟向城市經濟邁進的序幕,為建成“經濟繁榮、科教領先、社會安定、生活小康、中等發達”的粵東商貿新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五華縣
據史書記載:西漢初,趙佗(河北真定人)為龍川縣令,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趙佗一次為狩獵率行部到五華山下(即今華城北門外),恰巧高祖派遣漢使陸賈奉旨封趙佗為南越王,趙佗為了朝拜漢室及授封南越王,遂築台於五華山下,名為長樂台。以後以人口繁衍,設為長樂鎮。在北宋熙寧四年置縣時,因縣治所在取名為長樂縣。
孫中山查閲有關資料時發現"一國三長樂"的情況,縣名字相同,會有弊端。因此,孫中山決定:"縣名相同者,按歷史時間長者保留。"經國民政府官員查詢,縣名相同者進行歷史時間比較論證,廣東省長樂縣名歷史時間使用短几年。孫中山指示""尊重歷史事實,廣東長樂另賜縣名。"即派國民政府官員來廣東長樂調查核實。在長樂鎮縣府駐地(今華城鎮)會同當地官員一起研賜縣名字,經磋商按地形地貌起賜縣名字,走上華山峯(今華城鎮內)望遠山腳下有一串珠弓狀形的五座小山丘形,像“五朵金花”。由地理條件反射下產生靈感,一致認為,就叫她"五花縣"好了。
最後,國民政府官員回府向孫中山彙報初起賜縣名字。孫中山批示:"廣東長樂改五花縣與廣州的花縣有相似,按古人日:花者華也,叫她五華縣好了。"從此長樂改為五華。這年是一九一四年。
梅江區
梅江區,廣東省梅州市轄區,設立於1988年3月,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北緯24度,東經116度附近,東邊、北邊和西邊與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環接,南邊與廣東省豐順縣相鄰。
梅江區是梅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梅州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梅州市的“首善之區”。
梅江區:別名 、梅城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所屬地區: 中國廣東省梅州市
下轄地區 :3個街道,4個鎮 政府駐地:仲元東路51號
地理位置:廣東省東北部 面 積: 570.9平方公里
人 口: 常住人口42.1萬人(2012年)
方 言:客家語-嘉應小片-梅縣話(梅州話)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建制沿革:梅州城區原是梅縣縣城,向稱梅城。南朝齊析海陽縣置程鄉縣至宋
梅江區:
梅江區初設梅州500多年間,州、縣皆無城。945年(南漢乾和三年)於程鄉設敬州,領程鄉一縣。971年(北宋開寶四年)改稱梅州。宋皇祐四年(1052)始在今梅城江北築土城,周圍長450.3丈(約1499米)。明代撤梅州復設程鄉縣,洪武十八年(1385)拆西城垣,擴闢縣城,周圍長985丈(約3250米)。
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升為嘉應直隸州。清末,嘉應州城區擴大。轄東街、西街2堡。東街轄一甲至十甲及金山甲、攀桂坊;西街轄一甲至十甲及曾井甲、紅杏坊、社甸甲、百果圍和烏蓼沙。
民國元年(1912),嘉應州改為梅縣後,縣城仍轄東街、西街2堡。民國20年,由堡改為區鄉,縣城轄地有附城鎮、城內、忠孝裏、百果圍、黃坭墩、紅杏坊、下聖母、烏蓼沙鄉。民國26年(1937),梅縣整編區鄉,縣城稱為梅城鎮。
1949年5月,梅縣解放後設置新政區時,縣城仍稱梅城,但政區則稱城內區。1950年3月,複稱梅城鎮。
1958年9月至11月,實行公社化期間,梅城鎮改稱梅城衞星人民公社。1959年1月改名梅城人民公社。 1975年8月,梅城鎮改為梅州鎮(仍隸屬梅縣)。1978年12月,梅州鎮從梅縣分出,由區級升格為縣級改稱梅州市,隸屬梅縣地區管轄。
1982年梅州市基層政區設東區、中區、西區、南區4個辦事處和東郊、西郊、江南、梅江4個公社,下轄32個居民委員會、29個生產大隊、395個生產隊。
1983年6月,梅縣和梅州市合併,初稱梅州市,同年9月改稱梅縣市。縣市合併後,江南公社撤銷,併入南區,在城區設南區、東區、中區、西區。
1983年11月,基層政權撤銷人民公社建制,恢復區鄉村建制,取消人民公社名稱,以原有公社改為區,設區公所。生產大隊或聯隊改為鄉,設鄉人民政府;按農民居住聚落點和自然村建立村民委員會,作為基層羣眾性自治組織。梅縣市共設31個農村區、4個市區街道辦事處、1個直轄區級鎮;區以下設271個鄉、10個鄉級鎮、34個居委會;鄉以下設849個村。
1987年4月,區、小鄉建制撤銷,改設鄉(鎮)制。全縣共設10個鄉、22個鎮、4個市區街道辦事處(8月增設北區,共5個市區)。下轄451個村、61個居民委員會、5395個村民小組。
1988年1月,廣東實行市管縣體制,梅縣地區改為梅州市;3月,梅縣市建制撤消,原梅縣市的行政區分設為梅縣和縣級梅江區,梅江區由原梅縣市城區和城郊5個鄉鎮組建而成,為梅州市直轄縣級區。
2013年10月,梅州市撤銷梅縣,從此結束縣治,設立梅州市梅縣區。梅江區與梅縣區同屬梅州市區。
行政區劃編輯
1999年,梅江區轄5個街道、2個鎮、3個鄉:金山街道、五洲街道、東山街道、江南街道、城西街道、三角鎮、長沙鎮、東郊鄉、城北鄉、西郊鄉。
梅州市政府
梅州市,廣東省省轄地級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處 ,東部與福建省龍巖市和漳州市接壤,南部與潮州市、揭陽市、汕尾市毗鄰,西部與河源市接壤,北部與江西省贛州市相連。
下轄地區梅江區、梅縣區、興寧市、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平遠縣、蕉嶺縣 。
地理位置:廣東省東北部
政府駐地:梅江區江南新中路
面 積: 1.5925萬平方公里
方 言:客家語、梅州話
市 花:梅花
隸屬: 古代屬海陽縣,南齊永明元年(483年)析海陽縣設程鄉縣,隋唐屬潮陽郡。
五代十國南漢乾和三年(945),亦即後晉開運二年,程鄉升為敬州,領程鄉縣。這是梅州州治設立的起始。”
宋開寶四年(971),因避宋太祖祖父趙敬之諱,改“敬州”為“梅州”,“梅州”的名稱即始於此。
宋熙寧六年(1073),廢梅州,以程鄉縣隸潮州;元豐五年(1082),梅州復置,仍理程鄉縣,屬廣南東路;紹興六年(1136),廢梅州復設程鄉縣隸潮州;紹興十四年又復置梅州,仍理程鄉縣,屬廣南路。
元至元十六年(1279),改梅州為“梅州路”,置總管府;至元二十三年,復為梅州,屬江西行中書省廣東道宣慰使司;元貞元年(1295),隸屬潮州路;延佑五年(1318),改直隸廣東道宣慰使司,均只領一程鄉縣。
明洪武二年(1369),廢州為程鄉縣,隸潮州。
清雍正十一年(1733),程鄉升為“嘉應州”,隸屬廣東省。轄地包括程鄉、平遠、鎮平及以前為惠州府所統的興寧、長樂五縣,稱為“嘉應五屬”。嘉慶十二年(1807),升嘉應州為嘉應府。嘉慶十七年,復為嘉應州,仍領興寧、長樂、平遠、鎮平四縣。宣統三年(1911),嘉應州複名梅州。
民國3年(1914),廢州府制,梅州改名梅縣。
1949年10月設置興梅專區;
1950年1月26日,設置興梅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梅縣、興寧、大埔、豐順、五華、平遠、蕉嶺7縣;
1952年底,撤銷興梅專區,興梅7縣改隸粵東行政區;
1956年2月,粵東行政區劃分為惠陽、汕頭專區,興梅7縣屬汕頭專區;
1965年7月,設立梅縣專區,原興梅7縣從汕頭專區分出,歸屬梅縣專區,後改為梅縣地區;
1979年3月,原梅縣所轄之梅州鎮由區級升格為縣級稱梅州市,梅縣地區轄7縣1市;
1983年6月,梅州市與梅縣合併改為梅縣市,梅縣地區由所轄7縣1市改為6縣1市;
1988年1月,廣東實行市管縣體制,梅縣地區改為梅州市(現在代碼:441400),轄原興梅7縣及新劃縣級區梅江區,共7縣1區;
1994年6月,興寧縣撤縣設市(縣級),梅州市轄梅江區、梅縣、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平遠縣、蕉嶺縣,代管興寧市(縣級) 。
2013年10月,國務院正式批准同意梅州市撤銷梅縣,從此梅縣結束了縣治,設立梅州市梅縣區。
境域:梅州市位於廣東省粵東北部地區,東部與福建省武平縣、上杭縣、永定縣、平和縣交界,南部與廣東省潮州市潮安區和饒平縣、揭陽市揭東區和揭西縣、汕尾市陸河縣毗鄰,西部與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和紫金縣接壤,北部與江西省尋烏縣相連。介於東經115°18 ′至116°56′,北緯23°23′至24°56′之間。
市中心為於東經116度6分,北緯24度33分。全市行政面積1.5925萬平方公里 。
(2017-10-09)
為了引起人們對盲人的重視,對眼睛的保護,特別開設一個盲人節。國際上有個專門的國際盲人節,那麼2017年國際盲人節是幾月幾日?2017年國際盲人節的主題是什麼?
2017年國際盲人節是幾月幾日
2017年國際盲人節是2017年10月15日。
每年的10月15日是國際盲人節,又稱為白手杖節。1984年,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德召開的世界盲人聯盟成立大會上,確定每年的10月15日為“國際盲人節”。
從此以後,盲人在國際上第一次有了統一的組織和自己的節日。在這以前,盲人節沒有固定的日子,一些歐洲國家的盲人們經常在秋天舉行文藝活動,並把這項活動的紀念日稱為“白手杖節”。
1989年9月18日,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在每年的國際盲人節時,由省(市)盲人協會出面,業務部門協助,結合當地情況,舉行適當的慶祝活動,以活躍盲人的生活,體現國家和社會對盲人的關懷。
世界盲人聯盟簡介
世界盲人聯盟(THE WORLD BLIND UNION)是一個國際性的非政府組織,成立於1984年,前身是國際盲人聯合會和世界盲人福利會。世界盲人聯盟是國際統一的盲人組織,成立於1984年。截至2013年,世界盲人聯盟已擁有140多個會員國,中國是會員國之一,原中國盲人聾啞人協會是該聯盟的創始人之一。
世界盲人聯盟的總部設在巴黎,其下設四個委員會:技術研究、康復就業、社會開發、婦女事務。世界盲人組織的宗旨是:致力於盲症防治,提高盲人福利,使盲人能完全平等地參與社會活動,提供國際論壇交流盲人工作經驗。該聯盟規定:出席世界盲人聯盟國際會議的每個國家或地區的代表人數中,盲人至少應占50%。
2017年國際盲人節的主題是什麼
今年的待定。
國際盲人節的歷屆主題
1991年 國際盲人節主題:宣傳殘疾人保障法。
1992年 國際盲人節主題:走進每個殘疾人家庭 。
1993年 國際盲人節主題:扶助共進。
1994年 國際盲人節主題:我們同行——為遠南殘疾人運動會獻愛心。
1995年 國際盲人節主題:一助一 送温暖。
1996年 國際盲人節主題:預防殘疾 增進健康。
1997年 國際盲人節主題:助殘與自強。
1998年 國際盲人節主題:扶貧解困。
1999年 國際盲人節主題:無障礙與視覺第一。
2000年 國際盲人節主題:志願者助殘。
2001年 國際盲人節主題:宣傳貫徹保障法 攜手邁入新世紀。
2002年 國際盲人節主題:關注基層殘疾人工作 保障殘疾人基本生活。
2003年 國際盲人節主題:發展殘疾人事業 共同奔赴小康。
2004年 國際盲人節主題:情繫我的兄弟姐妹 幫扶貧困殘疾人。
2005年 國際盲人節主題:平等共享 促進殘疾人就業。
2006年 國際盲人節主題:真實的瞭解 真摯的關愛。
2007年 國際盲人節主題:保障殘疾人權益 共建和諧社會。
2008年 國際盲人節主題:殘奧在我心中,文明從我做起。
2009年 國際盲人節主題:開發自身潛能,提高參與能力 。
2010年 國際盲人節主題:完善細節給盲人世界“一盞燈”。
2011年 國際盲人節主題:“自強、創業、奉獻”。
2012年 國際盲人節主題:“推進文化建設,共享文化成果”
2013年 國際盲人節主題:“促進融合,消除障礙。”
2014年 國際盲人節主題:“走進盲人、服務盲人。”
關於國際盲人節的祝福語
1、你的眼前是黑暗的河流,你的手中卻握着燦爛的黎明;你的眼前是黑暗的風景,你的腳下卻是陽光的大道;你的眼前是黑色的世界,你的心中卻是燃燒的火焰。你的無畏、無懼讓生活裏到處都是明媚的晴天,國際盲人節,為你們的勇敢,熱情,執着鼓掌喝彩,為你們的人生默默祝福。
2、因為身處黑暗,所以嚮往光明。國際盲人節到了,願我們伸出援手,讓温暖之光落在盲人的身上,讓關愛之光走進盲人的心靈。
3、在黑暗中去尋找光明的所在;在磕磕絆絆中去摸索前進的方向;在世人詫異的目光中實現了自己的輝煌。收回那不懷好意的目光,杜絕歧視盲人的行為。國際盲人節,給盲人一份愛,讓黑暗的世界也有温暖。
4、奉獻愛心,掃清障礙,讓盲人腳下的路走得更順利。伸出雙手,提供援助,讓盲人心中的夢飛得更高遠。國際盲人節,祝盲人朋友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5、黑暗是光明的序曲,挫折是成功的前奏。請相信,夜裏依然有陽光,只是暫時沒有照到我們身上。祝國際盲人節快樂!
6、以愛心為眼睛,讓盲人朋友看到美麗的世界;以關懷為手杖,讓盲人朋友走上平坦的大路;以祝福為導航,讓盲人朋友感受人間的温暖。國際盲人節,為盲人朋友獻一份愛,讓光明照亮他們的心田!
7、聽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感悟頑強不息的生命旋律;嗅梅蘭竹菊的傲骨清香,感受不屈不撓的勃勃生機。雖然目不能見,但夢想不會折翼;雖然眼睛蒙塵,但心靈不會矇蔽。世界盲人節,只要有夢想,就會有希望,願盲人朋友迸發頑強的生命活力,勇敢把握自己的人生軌跡!
8、用愛的音符,譜成一首歌,讓盲人朋友聽見愛,享受真情。用愛的絲線,織成一條毯,讓盲人朋友觸摸愛,感受温暖。國際盲人節,關注盲人,播撒愛,大家一起行動。
9、杜絕佔用盲道停放機動、非機動車等現象,保障盲人朋友的出行安全。國際盲人節,關注盲人,從我做起,從身邊事做起。
10、快快樂樂的生活,雙手可以觸摸得到,倖幸福福的日子,雙手可以撫摸得到,和和美美的氛圍,大腦可以感知得到,世界盲人日,關愛盲人,讓我們一起行動。
(2017-10-05)
1950年,政務院着手設計新版人民幣。鑑於中國當時尚不具備印製精美鈔票的能力,故委託蘇聯代印。蘇聯提出,希望中國增加3元面值的鈔票。為讓蘇方儘快交貨,中方同意了這個要求,並用原來十元券圖案(井岡山)改做三元版用。這個3元鈔票也就是所謂的“蘇三幣”。
從世界範圍看,3元面值的鈔票是少見的。蘇聯之所以採用,與其歷史文化有關。在斯拉夫傳統中,“3”被看作是完美的象徵,如俄羅斯有“大地是由三條大鯨揹着”的傳説,用數字“3”指代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等。從沙俄時代至蘇聯解體,面值為3盧布的鈔票至少有20種。面值為3元的人民幣從1955年發行,至1964年廢止。
(2017-10-07)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