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影視公司2020年一季報可以看到,行業的寒冬效應非常明顯:25家影視公司,只有7家實現盈利,18家虧損。盈利的公司中,只有4家的淨利潤實現同比增長。
這樣的開局,讓人很擔心某些公司是否還能撐得住。尤其是華誼兄弟公司,曾經是“中國影視娛樂第一股”,坐擁名導、明星,銀幕上風光無限卻到了生死邊緣。還好劇情反轉,華誼拿到了“續命錢”。至於公司接下來的走向,可能比電影還懸疑、還好看。
脱困
去年鉅虧瀕臨退市
剛剛募資近23億
根據華誼兄弟在4月29日發佈的2019年財報,2019年華誼兄弟總營收額下降43%,全年營收22億元,2019年淨利潤為鉅虧39.6億元。華誼兄弟四大主營業務影視娛樂、品牌授權、互聯網娛樂板塊與產業投資板塊營業收入均大幅度縮減。
可以説,這個昔日的影視龍頭現在如同困獸。按照創業板股票規則,如果連續出現三年虧損就會直接退市,華誼兄弟在2018年虧10億,2019年虧39億。因此,2020年必須扭虧。
幸好反轉來了,華誼兄弟拿到23億“續命錢”。4月28日晚,華誼宣佈擬發行不超過8.24億股,募資不超過22.9億元。發行對象為阿里影業、騰訊計算機、陽光人壽、象山大成天下、豫園股份、名赫集團、信泰人壽、三立經控、山東經達9家公司,全部發行對象均以現金方式認購本次發行的股份。
猜想
“王家軍”重掌電影業務
手中王牌或助其翻身
王中軍的好友馬雲等組成的“兄弟連”雪中送炭,讓華誼兄弟得以渡過危機。這不是阿里系和騰訊系第一次參與華誼的定增,早在2015年8月,阿里、騰訊就曾參與過華誼定增。
受此利好影響,華誼兄弟的股票應聲上漲,可見外界對於華誼兄弟依然有期待。不過與該股2009年91元的巔峯狀態相比,如今4元多的股價還是太平庸了。
華誼兄弟的手裏握着一張“王牌”——電影《八佰》,該片雖然去年臨時撤檔,但在小範圍的試映之後被冠以爆款之名。《八佰》有望在2020年登陸院線,屆時必將成為“燃”點。此外,華誼兄弟的作品還有陸川的《749局》、李玉的《陽光不是劫匪》、周星馳的《美人魚2》、賈樟柯的《一直游到海水變藍》、曹保平的《涉過憤怒的海》等。這些作品也許能夠幫助華誼兄弟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根據公告,此次增發不會改變華誼的控制權,王中軍兄弟仍為控股股東、實控人。之前受邀管理電影業務的葉寧則申請辭去公司董事、副總經理職務,華誼兄弟副董事長王中磊重新掌管華誼兄弟電影業務,華誼兄弟再次把電影板塊的發展變為家族式管理,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拐點
曾提出“去電影化策略”
電影作品質量嚴重下滑
華誼兄弟是該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的電影初心了。華誼於1994年創立,1997年被馮小剛導演的《甲方乙方》點燃電影夢,1998年投資馮小剛的影片《沒完沒了》,從此,正式進入電影行業,也與導演馮小剛成為固定搭檔,在每年的賀歲檔成為一道風景。華誼和馮小剛一共合作18部電影,其中每部影片的票房都沒跌出過年度前三,問鼎三次年度票房冠軍。
在此後的20多年間,華誼兄弟創造200多億電影票房,推出百餘部頗有觀眾緣的作品,包括《手機》《天下無賊》《寶貝計劃》《集結號》《功夫之王》《風聲》《唐山大地震》《狄仁傑之通天帝國》《西遊降魔篇》《狄仁傑之神都龍王》《私人訂製》以及《非誠勿擾》系列等,一度坐擁中國娛樂圈的半壁江山;在鼎盛時期,旗下同時擁有李冰冰、范冰冰、周迅、黃曉明、鄧超等70多位明星,堪稱國內商業成績最好的民營影視公司。
但是,在顯赫之中,戰線過長、投入過大、公司負擔過重等快速擴張帶來的副作用集中顯現;“去電影化策略”的貿然提出和創作人才的流失、創作模式的固化使得華誼兄弟的電影作品質量嚴重下滑;加之2019年運氣不佳,《八佰》《手機2》被釜底抽薪,更讓華誼兄弟雪上加霜。
反思
真正續命靠的不是“燒錢”
而是自身的策略與發展
此次華誼兄弟的轉機,讓其意識到重整電影河山的必要。電影毫無疑問是華誼兄弟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其主心骨、定心丸。目前影視行業正在遭受調整期,不確定性很高,但是,唯有釋放出自身多年來積攢的能力,用作品和產品説話,才能與合作方踏上一段新的征途。業內人士認為,基於華誼的新商業模式,幫華誼續命的資本巨頭們也需要從中找到和自身業務的契合點。比如,阿里和騰訊的數字內容需要華誼優質的內容,復星系的產業運營需要華誼注入更多的IP活力, 山東經達則更加青睞華誼兄弟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概念。
華誼的定增,旨在以股權融資為連接點、以戰略合作為主線、以各行業頭部企業為主要參與者,組建一個資源共享、業務互促的利益共同陣營。它此時的“轉危為安”對於整個影視行業來説,是一種鼓舞,也是一種探索,這手不錯的牌是否能夠打好,就看接下來華誼兄弟的表現了,真正的續命靠的並不是這23億,而是華誼兄弟自身的策略與發展。(肖揚 劉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