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劇《隱秘的角落》憑藉劇情緊湊、全員“炸裂”演技,成為國產影視作品佳作的代表。從服化道到內核表達,這部劇都具備了不輸電影的精緻感,觀眾一改“倍速播放”,取而代之的是“一幀一幀剝開看”的追劇模式。
劇情設計巧妙,拍攝製作精良,給觀眾接連帶來了若干個“出乎意料”——略顯陌生的導演、製片、編劇團隊,卻以懸念迭起、撲朔迷離的故事,呈現出以往國產劇中少見的複雜人性;演員陣容談不上吸引流量,但每個角色的演繹都富有張力;無意炒作宣傳,卻撬動了觀眾沉浸式推理、競相尋找彩蛋的熱情;呼應每一齣劇情的配樂和片尾曲都讓觀眾大呼過癮。
這部劇僅12集的小體量,卻涵蓋了多條故事線;全劇沒有一個“廢”鏡頭,甚至每一處佈景、每一個道具,都高密度地傳遞着信息;獨特的敍事角度、緊湊的劇情,加之嚴謹的取景構圖、對油畫般色彩的處理和光影的運用,以及完美渲染懸疑氛圍、被稱作“獨立音樂大賞”的12首片尾曲……不少觀眾表示,這是一部近年來少見的沒有短板和明顯瑕疵的網劇。
有媒體評論指出,《隱秘的角落》可以視為資本走出浮躁迴歸創作本體的代表作品,這是權衡利弊後的結果,在自制劇方面用最合適的演員陣容、儘可能好的製作標準,生產的劇作換來高回報(口碑+商業收益),是那些跟風大製作所沒法實現的。
曾幾何時,影視行業充斥着賺快錢的功利浮躁,把作品創作變成了東拼西湊的粗製濫造。不重視劇本創作,劇情拖沓注水,動輒上演數十集的肥皂劇。劇情漏洞百出,“流量明星”摳圖出演、造型雷人、演技尷尬。讓觀眾看着一場場影視“剩宴”,實在是吃不下飯。
國產影視作品想要乘風破浪,贏得觀眾的口碑,同時捧得票房和獎項的金盃銀盃,要以尊重觀眾為前提,堅持“內容為王”“精品至上”。
《隱秘的角落》大火,對當下的影視創作者而言,無疑敲響一記警鐘。現如今,觀眾的審美品位顯著提升,迫切需要與之匹配的佳作。“觀眾消化不了複雜劇情”“條條框框限制了創作半徑”“不買熱搜的劇只能涼涼”……這些藉口,都不是製造垃圾劇集的藉口。
在《隱秘的角落》裏,吸引觀眾率先入戲的是,它通過對夏天、對童年的場景還原,對友情、親情的細膩刻畫,在調動起視聽感官的同時,打開了觀眾的“回憶閥”:新華書店裏望不到邊的習題集、每到暑假必重播的《還珠格格》、半舊不新的早餐店、冰鎮後的橘子汽水……一個屬於童年煙火氣的夏天就這樣勾勒出來。
對國產劇而言,想要迎來後疫情時代的影視夏天,也許缺的正是一顆俯首深耕的心。
文/劉晶瑤 張漫子
編輯/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