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拯救了中國電影蕭條的市場,自從這部電影上映之後,很多人都給出了高分好評,看過的人都説去電影院的時候帶好紙巾,紙巾帶了,的確也哭了,但要説是史詩電影,卻還差點意思,尤其是看到結尾,有點懵,完全不知道是想表達啥!
先來説説這部電影優秀的地方吧,電影的構圖、調色、攝影、航拍,大場面羣戲和戰爭場面的特效水平都屬於頂尖水平,也將國產戰爭片,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尤其是電影音效的設計和處理,頗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所以一開始的長鏡頭,小嘆忍不住就起雞皮疙瘩了。
再就是前面對於四行倉庫裏各大英雄的塑造,人物性格的轉變,都是相當到位的,有種“英雄的崛起”的感覺。演員的演技也很好,王千源、張譯、姜武都是老戲骨,對於任何角色都能把控得很好!
可到了電影的後半段,就讓人有點匪夷所思了,在謝晉元的一番訓話之下,每一個人都熱血沸騰,組成敢死隊,和敵人一起戰鬥,本以為高潮就要來了,但最後,他們洗乾淨只是為了撤退!
前面説的洗乾淨見祖宗,可實際是租界的人只允許讓穿戴整齊的人過,着實諷刺,本來是“英雄的崛起”,結果卻成了“逃兵”,當然,“逃兵”只是當時老百姓不得已的形容,畢竟在戰鬥的時候,每個人都是灰頭土臉,可最後卻乾乾淨淨地想從橋那邊過來!
也許,這羣英雄不撤退就挺好的吧,可如果塑造成“英雄崛起”,電影面臨的問題太大了。要知道,“果黨”高層本來就是為了給列強作秀,企圖爭取支持。
這只是故意打出來的“一場表演”。所以才有了謝晉元騎白馬和日軍約戰,又是洗乾淨身子慷慨激昂的戰前動員。可是撤退的意義是啥?能活命嗎?因為撤退要過一座橋,被日軍當靶子打死傷慘重。
英雄不英雄,歷史不歷史。着實奇怪。還有結尾的一些鏡頭實在是很不友好!本來到了最後有兩個分隊,一個是敢死隊李晨等英雄,一個是撤退的英雄,可最後李晨等英雄,卻沒有任何的鏡頭。
另外就是小湖北的選擇,前面謝晉元告訴小湖北:你們的任務是活下去,好好長大保家衞國。結果一轉眼,他跟着敢死隊拿槍上陣了。一個小孩打仗?大人都在撤退呢,他是去送死的嗎?
當然咯,可能這就是歷史吧,這段歷史也註定不可能拍成《紅海行動》那樣的英雄犧牲,因為他的背後就是“果黨”高層,結局有點可惜,但的確沒法讓它變得更好。因為導演和編劇不可能改歷史。
《八佰》的結尾很亂,可能它想要表達的是民族覺醒吧,畢竟生活安逸的人都已經在家裏開槍了,學生都想要拿起槍戰鬥了,戰鬥的背後都是政治,但那些衝鋒為中國的戰士,不管他們是屬於哪一派,都是讓人敬佩的英雄!
你如何看待《八佰》的結局呢?歡迎在文末留言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