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節檔,票房可以用井噴來形容,像《唐人街探案3》和《你好李煥英》,這樣的電影都突破了40億,雙雙進入中國電影票房歷史排行榜的前五。那麼火熱的電影市場背後,一部電影賺了那麼多錢,到底最後是怎麼分賬的呢?今天我們來聊聊我國電影行業是如何進行票房分賬的。
我們就以今年春節的大黑馬《你好李煥英》為例,按照40億的票房來算,來看一下賈玲到底能分多少錢?首先我們要知道啊,國產電影和進口電影它的票房分賬邏輯是有區別的。鑑於春節檔上映的都是國產電影,那麼我們就今天按照國產電影的票房分賬,來分析一下。每部國產電影的票房會有5%,作為國家電影專項基金去扣除,然後還有6.72%的增值税以及附加,這兩部分是電影作為一件商品交給國家的錢,和你的票房分賬沒有任何關係。所以呢,只要你買票看了電影,就相當於為國家納了税。再交給國家11.72%以後,剩下的就是淨票房了。
接着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直屬的國有獨資企業: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中影數字電影發展北京有限公司會徵繳1%到3%作為發行代理費,不過這部分費用只有淨票房達到6億以上的片子才會被徵繳。那麼接下來,我們就把剩下的票房稱為真·淨票房吧。
接下來,就輪到電影院和院線了,一般來説,電影院會分走真·淨票房的50%,而院線則能夠分到真·淨票房的7%。如果碰巧電影院和院線是同一家公司的話,比如像萬達、金逸這些,那麼他們能夠獨享真·淨票房的57%作為收入,那麼剩下的分之43歸誰呢?那就是製片方和發行方。
製片方和發行方又是怎麼樣分賬的呢?一般來説,發行方會與製片方約定收取真·淨票房的5-15%,作為其發行代理的費用,也叫做發行佣金。而剩下的就屬於製片方了,也就是真·淨票房的分之28-38%。製片方又包含製作方和出品方,有很多大製作的電影,一家公司是沒有辦法進行全額的投資的,往往會邀請多家公司進行聯合投資,那麼多家投資方是怎麼樣分票房,取決於各個投資方在總投資額的投資份額進行劃定。一般會有一家公司作為主投方,其餘公司作為跟投方。而這些所有出資的公司統稱為出品方。
而製作方呢,就是電影的製作公司。一般只負責電影的拍攝和製作,不參與投資和發行,從出品方那邊賺一點製作費而已。當然,也存在一種情況是製作方的本身也是出品方。
現在我們來回到《你好李煥英》中,據瞭解,《你好李煥英》作為出品方的公司一共有七家,聯合出品有19家公司,其中賈玲的大碗娛樂是其中最大的投資公司,也就是主投方。大碗娛樂在總投資中佔了20%。按照40億的票房來算的話,大碗娛樂最終的分到大約2.3億左右。而在大碗娛樂中,賈玲持股35%,這樣粗略來算一下的話,在40億票房的情況下,賈玲最終能分得8200萬元左右,也就是傳説中的四捨五入接近一個小目標。
當然再加上公司運作的各種支出,她最終到手可能沒有那麼的多。但是幾千萬的收入,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説,已經是個天文數字了,不過賈玲的確值得這樣的收入,畢竟《你好李煥英》確實是一部不錯的電影。也希望像賈玲這樣的電影創作者,能夠繼續堅持創作的初心,繼續為我們帶來更多更好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