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長津湖》首映好評兇猛:腿軟,真實,淚目,3小時太短不夠看

由 端木泰華 發佈於 娛樂

什麼叫“手慢錯過全世界”?説的大概就是《長津湖》的首映電影票。

9月25日,《長津湖》在全國33座城市同步開放首映場,讓數萬名觀眾提前一睹影片的風采。因為數量有限,所有首映場的售票通道剛一開通,立馬被搶了個精光,好多人只能乖乖地等9月30日電影公映。

不過顯然大家並不甘心乾等着,好多人已經迫不及待地買了預售票,截止發稿時,《長津湖》的預售票房已經超過了5500萬。

搶不到票不可怕,可怕的是當你沒能看成電影,卻發現整個朋友圈都揹着你偷偷有了票,而且看完電影后還都給了好評!那種心癢難耐的感覺可真是太難熬了!!

有朋友相當有趣地把看《長津湖》和最近很火的環球影城做了類比,説同樣是花了3個小時,後者是排隊3小時爽了2分鐘,前者卻是排隊兩分鐘爽了3小時。

這個形容真是太貼切了,《長津湖》雖然是一部長達176分鐘的影片,但是説實話,在近3小時的觀影過程中,你並不會覺得時間難熬,而是會不經意地就跟隨着導演的鏡頭以及影片中千里萬里兩兄弟的故事不知不覺地入了迷,彷彿穿越回了71年前,和一羣滿心都是保衞家國的勇敢的年輕人一起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

《長津湖》作為一部歷史戰爭題材的影片,可以説集合了一切優秀戰爭片的長處。宏觀上,它從戰術戰略角度來拍攝這場偉大的戰役,讓人在影院裏會跟着局勢的發展去思考為什麼這場戰要這麼打。

大場面更是説來就來,轟炸鏡頭可以説無處不在,搭配上影院的影響,感覺大地都在顫動,觀影體驗絕絕子。

但是它又不是一味地只展現戰爭的大場面,微觀上,它又從戰士的角度展現了一羣年輕人從楞頭小子向人民戰士轉變的過程,讓人看到英雄的成長史,看電影的過程中,會讓人恍然大悟:原來71年後才披着國旗回國的那些英勇先烈,活着的時候也和我們一樣,有血有肉、會插科打諢、有想要孝敬、想要永遠在一起的人。

從宏偉的戰爭場面到細膩的情感描述,《長津湖》對於節奏的把控可以説是張弛有度,讓你的神經時而緊繃、時而又能夠喘一口氣,在不知不覺中,3個小時真的像3分鐘一樣快。甚至有觀眾還直呼3個小時太短了,完全看不夠。

其實電影的節奏能做到張弛有度,還得多虧影片的三位大導演:陳凱歌、徐克、林超賢。這三位名導都非常有自己的風格,起初我還在擔心他們共同指導會導致電影變成四不像,情結直接會有所割裂,但是看完影片後,才發現自己的這種擔心是多餘的。三位導演間的關係更多的是求同存異、取長補短。

陳凱歌坐鎮大場面、徐克基於了戰士們豪爽無畏的江湖氣、林先超則充分發揮他在戰爭片中的造詣,讓每一顆子彈都打得讓人心驚膽戰。三位導演的風格渾然一體,打造了史詩級的《長津湖》。

而且最難得的,作為一部戰爭片,《長津湖》並沒有放棄作為電影的藝術性。在影片中,有一幕車廂打開,萬里江山盡收眼底的鏡頭。在槍林彈雨的高節奏劇情中,突然有了這樣山河安好、波瀾壯闊的一幕,真的更能讓人感受到為什麼當時有那麼多人不顧生死也要去異國他鄉的戰場去打這場保衞戰,因為他們的身後有他們想要守護的大好山河。

這是很多戰爭片所缺少的藝術感,很多導演在遇到戰爭片時首先想到的就是血腥和殘酷,卻忽略了戰爭的最終目的是和平,尤其是抗美援朝這場特殊的戰役。這樣的處理真的是點睛之筆,不得不説一句“實在是高”!

影片中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有對於細節的處理。為了更加真實地體現當時艱難的戰鬥環境,影片放棄了綠幕+特效的傳統拍攝手段,而是拉着一眾演員在冰天雪地的環境中整整拍了大半年,最終呈現在觀眾眼前的就是真得不能再真的冰雪長津湖。

電影裏還有一句台詞提到了距離,用的單位是“華里”,而不是公里,非常符合時代特徵,當時的計量單位還沒有和國際接軌,用的還是我們常用的距離單位,這一個小小的細節就足見編劇的用心程度。

看了這麼多由衷的誇讚,不得不開始“擔心”一件事:《長津湖》極有可能打破自有國慶檔以來的電影票房記錄,但我想每個人對此其實都是樂見其成,畢竟《長津湖》的意義就擺在那裏,讓更多的人走進影院,通過一部電影去銘記那場戰爭,銘記替我們打了那場驚天地泣鬼神之戰的先烈們,只要能實現這個目標,誰不説一句“《長津湖》值得”呢!

相信大家更加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睹為快了吧,不着急,距離電影公映只剩下幾天的時間了,到時候你也可以和別人分享你的觀後感了。9月30日,不見不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