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活整個相聲商演市場”是最大謊言,別把郭德綱想得這麼偉大

郭德綱是當下中國相聲界最有名的人物,他的成名之路可以説是“譭譽參半”,而人們對郭德綱最大的讚譽,就是他帶活了整個相聲商演市場。

“帶活整個相聲商演市場”是最大謊言,別把郭德綱想得這麼偉大

相對於其他中國傳統曲藝而言,相聲更加具有包容性和開放性,京劇、評書、棒子甚至是賣貨郎的吆喝聲,都能融入相聲表演當中,在早期,相聲主要流行於文人沙龍和茶樓,有雅、俗之分,其中的“俗”,就是今天所説的葷段子,以及各種比較入骨的砸掛、調侃,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和文藝界都非常重視相聲這一傳統曲藝形式,並對其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相聲從而得以登堂入室,並由北向南,逐漸被全國觀眾熟知和喜愛。

“帶活整個相聲商演市場”是最大謊言,別把郭德綱想得這麼偉大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得益於廣播的普及,以語言為主要表演形式的相聲,第一次得到了全國性的推廣,改革開放以後,電視再次把相聲推向了更高層面,相聲演員得以聲情並茂的展現在觀眾眼前,但在電視機時代,相聲是作為各大晚會的“依附”而存在的,慶祝晚會和慰問演出,是當時相聲演員的主要平台,商演在那個時候甚至還沒有形成概念,體制外的相聲演員,生存難度可想而知,孫越去動物園養大象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帶活整個相聲商演市場”是最大謊言,別把郭德綱想得這麼偉大

郭德綱的學藝、成名之路不需贅述,他於2005年全面走紅,這是中國相聲的一道分水嶺。

在此之前,對於民間相聲個人、團體來説,生存環境是非常艱難的,沒有編制就意味着舉步維艱,任憑有多大本事也難以果腹,除了體制,相聲還講究“論資排輩”,這也是郭德綱當年跟第一個師傅楊志剛“翻臉”後,在北京依然對外宣稱自己是楊志剛徒弟的緣故,楊志剛在當時的相聲界小有名氣,有了這個名號,郭德綱才能儘量的擠進相聲圈子。

“帶活整個相聲商演市場”是最大謊言,別把郭德綱想得這麼偉大

可以説,郭德綱今天的成就,都是給逼出來的,如果當年有人能慧眼識珠,把他招進體制內,偶爾安排個晚會、文藝交流什麼的,郭德綱也能夠就此對付自己的後半生,但是他沒有得到這種機會。

“帶活整個相聲商演市場”是最大謊言,別把郭德綱想得這麼偉大

郭德綱的全面走紅,開啓了相聲的商演時代,之前很多人都不會想到,相聲原來也可以像明星開演唱會一樣,靠票房掙得“十萬雪花銀”,從無到有,德雲社現在已經發展成為有一千多名演員、工作人員的大社團,並且引入現代化管理模式,德雲社進行了徹底的公司化,現在,德雲社已經開進了二人轉文化比較濃厚的東三省,濟南分社已經破土動工,而廣州或者深圳分社也在籌備中,德雲社“全國開花”的態勢已經初步形成。

“帶活整個相聲商演市場”是最大謊言,別把郭德綱想得這麼偉大

即便如此,郭德綱真的帶活了相聲的商演市場嗎?在我看來,未必!

近日,有媒體報道,德雲社長春分社票房慘淡,其原因是因為沒有“腕兒”壓場,沒有腕兒演出就沒有票房,説明很多觀眾並不是真的喜歡相聲,而是追星,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德雲社現在進入了“流量時代”。

“帶活整個相聲商演市場”是最大謊言,別把郭德綱想得這麼偉大

即便是“走流量”,德雲社現在的陣容也不容樂觀,在一百多名弟子當中,唯一可以獨挑大樑的只有岳雲鵬和郭麒麟,曾經有一個張雲雷,差點就能趕上岳雲鵬的腳步,但調侃災難事件和女前輩,葬送了他如日中天的事業,現在據説已經淡出德雲社,準備進軍歌壇。而燒餅作為郭德綱的兒徒,雖然深受郭德綱關照和寵愛,但被觀眾譽為“萬年捧不紅”,任憑燒餅怎麼賣力郭德綱怎麼捧,燒餅就是紅不起來。

今年,《德雲鬥笑社》的推出,秦霄賢意外走紅,郭德綱也審時度勢,而秦也正好填補了張雲雷留下的空缺,畢竟兩人的風格極其相似,都是走“顏值”路線。

但秦霄賢頂上也於事無補,濟南分社即將開張,接下來還有廣東分社,如何造更多的星,是郭德綱迫在眉睫的問題。

當年天津分社關門,郭德綱解釋是因為“太忙”,弟子們兩邊跑也很辛苦,現在從東北、北京、濟南一路跑到廣東,不更加辛苦了嗎?而沒有“大腕”,票房又怎麼保證?是德雲春天真的來了,還是草率擴張,只能讓時間來解答。

“帶活整個相聲商演市場”是最大謊言,別把郭德綱想得這麼偉大

德雲社真的帶活了中國的相聲商演市場嗎?

今年,德雲社推出了自制綜藝《德雲鬥笑社》,“造星”和補貼收入是兩大目的,從目前來看,目標都達成了,但德雲社也陷入了“流量社”的爭議,《德雲鬥笑社》在最初的宣傳定位是一檔“相聲真人秀”,但真人秀是有了,相聲在節目裏卻成了雞肋。依靠相聲積攢的人氣和口碑,《德雲鬥笑社》大獲成功,這是在吃相聲的老本,但只是其一。

德雲社發展到今天,也在面臨着創作瓶頸,網上段子已經抄了好幾輪,德雲社相聲現在幾乎千篇一律,徒弟們一登台先介紹自己故意忽略搭檔,然後砸掛郭德綱再自嘲自己的顏值,就完成了一段“公式相聲”,剛開始觀眾還覺得挺新鮮,但越看越沒勁,現在已經味同嚼醋。

德雲社也很難單靠相聲生存發展,多元化一直是郭德綱勢在必行的理念,曾經嘗試拍電影,但以失敗告終,現在《德雲鬥笑社》讓他看到了希望,但跟相聲也漸行漸遠。

“帶活整個相聲商演市場”是最大謊言,別把郭德綱想得這麼偉大

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只要是離開德雲社的人員,都會在網上被罵得體無完膚,而且沒完沒了。曹雲金、何雲偉、李菁、劉雲天這四個人,已經被罵了很多年,包括姜昆,在“得罪”郭德綱以後,現在在網上也不是很好過。

照道理,罵個兩三年也就罵累了、罵膩歪了,但現在已經過去了十年,罵聲不但沒有減少,反而久盛不衰,如果背後沒有力量支持,誰信?

因此,不要把郭德綱想得這麼偉大,打壓同行是他對相聲的貢獻之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15 字。

轉載請註明: “帶活整個相聲商演市場”是最大謊言,別把郭德綱想得這麼偉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