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喜劇內核,科幻外衣,《獨行月球》是開心麻花的一次豪賭

由 雋寶霞 發佈於 娛樂

撰文/《財經天下》週刊作者 何暢

編輯/ 董雨晴

點映票房過億、上映首日票房破3億、上映兩日票房破7億、中國影史國產電影單日場次冠軍、豆瓣開分7.3分……頂着“沈騰馬麗時隔七年再合作主演劇情長片”的名頭,開心麻花出品的新片《獨行月球》收穫了一個不錯的開場。

多位觀眾告訴《財經天下》週刊,作為一部喜劇片,《獨行月球》笑點密集,視覺效果也令人驚豔,觀影過程中笑聲此起彼伏,確實“值回票價”。其中一位觀眾感慨,對比最近幾次觀影經歷,《獨行月球》堪稱“座無虛席”,即使是工作日,點映場次也坐滿了人,“很久沒有看到這麼高的上座率了,電影院終於有了一點電影院的樣子”。

《獨行月球》依舊是一部喜劇類型片,但加上了諸多科幻元素,也因此成為開心麻花出品電影中走得最冒險的一部。

圖/《獨行月球》官方微博

一位與開心麻花有過接觸的投資人稱,“開心麻花以往的投資體量通常在6000萬元到1億元之間,有着嚴格的投入產出比限制”,但《獨行月球》這部影片,“預算已經遠遠超過了1億元”。

很顯然,這是一次豪賭。

除了製片投入上的第一次,在製作層面上亦如是--啓用一個沒拍過幾個長片的半新人導演張吃魚,在此之前,他參與的最賣座的作品是《羞羞的鐵拳》。

據主創團隊在採訪中透露,整部《獨行月球》的特效鏡頭佔比達到95%之多。上一部特效鏡頭特別多的賣座電影還是《流浪地球》,該片全片特效鏡頭超過了2000個,75%是由國產製造,還是由6家特效公司拼盤完成的。

這種敢於挑戰的勇氣,放在五年前也可以説是稀缺的。導演張吃魚在接受《毒眸》採訪時也稱,“確實沒有做過,不知道到底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只是覺得這個故事很有趣。等到真的接觸才知道這個工作是那麼繁複、複雜,但是對我來説還是喜歡,整個過程是很享受的。”

喜劇內核包裹軟科幻外殼的設定,符合開心麻花一以貫之的“元素對撞”理念。但大膽的嘗試也使《獨行月球》成為開心麻花一系列電影的“分水嶺”,讓開心麻花在此後的資本化道路上,有了更多工業化大片的支撐。

對今天的電影市場而言,《獨行月球》也是被需要的。畢竟,2022年上半年疫情反覆,不確定性之下,多部電影撤檔導致“無片可看”,觀眾的觀影熱情受到極大影響,清明、五一檔期先後遇冷,票房均為近幾年來的最低點。在這種情況下,一個熱鬧的暑期檔自然備受期待。前有《人生大事》催淚、《神探大戰》發癲,隨着下半場角逐拉開大幕,接力棒交到了《獨行月球》手中。

喜劇片還是科幻片?

假如你所生活的世界只有你一個人類,是一種什麼感覺?

這個問題,《獨行月球》的男主角獨孤月(沈騰飾)最有資格回答。按照劇情講述,為拯救地球家園,人類在月球部署了“月盾計劃”,即以月球為盾牌,抵禦小行星撞擊帶來的災難。意外的是,撞擊提前來襲,團隊全員不得不緊急撤離。而此時的獨孤月正自顧自地演練如何對指揮官馬藍星(馬麗飾)表白,由於陶醉其中錯過了撤離通知,成為被遺落在月球上的唯一人類。

這段文字描述的故事,也是《獨行月球》開篇中最精彩的一幕小高潮。

圖/《獨行月球》官方微博

故事背景設定足夠宏大,就意味着需要相當高的工業化製作水準,但對於背後的主控方開心麻花而言,這卻是一次實打實的“初體驗”。

從2018年到2020年,導演和編劇團隊專注於撰寫劇本,這部分還多仰賴於創意,成本相對可控。真正的困難是在2020年後,疫情導致許多劇組停拍,大製作電影的損失最為慘重。在這樣的背景下,《獨行月球》也進入了真正“燒錢”的階段。

彼時,開心麻花的線下劇場也在遭遇停演的局面,自身同樣面臨資金壓力,但《獨行月球》需要一筆不小的投資以正式投入製作。開心麻花影業總裁劉洪濤在接受《毒眸》採訪時稱,因為聽説是科幻題材,許多投資方都退卻了,最艱難的時候,劉洪濤找到了影片現在的投資方阿里影業以及中影,這才讓《獨行月球》順利開機。

解決了錢的問題,在真正的製作技術層面,《獨行月球》還面臨着動作捕捉、道具製作、虛擬拍攝等各種各樣的難題,這都是國產電影常年落後於好萊塢的地方。

張吃魚在採訪中透露,為了拍攝包括月面和基地指揮部在內的多個場景,《獨行月球》累計使用了超過4萬平方米的15個攝影棚,整個場景搭建用時半年以上。為了模擬真實的月面粉塵,劇組在一個佔地面積6000平方米的攝影棚內特別鋪設了200噸沙石,月球車則使用了《流浪地球》等電影拍攝過程中使用過的六軸平台裝置,以更好地呈現出晃動、震顫等畫面。不僅如此,全片特效鏡頭佔比達95%以上,僅金剛鼠的一個鏡頭,最終完成所用時間就接近一年。

圖/《獨行月球》官方微博

所幸的是,《獨行月球》踩在了《流浪地球》《刺殺小説家》的成功經驗之上。

《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曾經告訴《財經天下》週刊,中國電影工業化一開始就是一團模糊的霧氣,而中影最早投資《流浪地球》,就是希望借這個項目做好中國電影工業化的基礎設施。《獨行月球》恰恰繼承了這些基礎設施--包括道具,甚至是背後的特效公司。

實際上,為了消解國產科幻元素與好萊塢科幻電影的差距,《獨行月球》也採用了與《流浪地球》類似的手法。比如,好萊塢硬科幻作品諸如《星際穿越》等都有着十分顯著的寫實感,因為特效與美術過硬,這些作品有時看起來就像紀錄片。當時,《流浪地球》注入了一些漫畫感,讓人物不會過於寫實。

《獨行月球》則帶有強烈的詼諧氛圍,其本身就改編自漫畫,張吃魚自己也是資深的動漫迷,對漫改情有獨鍾。

不得不説的還有沈騰這個關鍵人物,他的誇張式表演手法消解了許多不真實感。

對銀幕面前的觀眾而言,沈騰手中彷彿握着一個大笑啓動開關,上一秒他還在一本正經地耍帥,下一秒就立即遭遇“打臉”,極致的反差感造就了密集且絲滑的笑點。

一位觀看了點映的用户説,只要沈騰站在那裏,不管他接下來要做什麼都很好笑。“這個陣容確實有保證,在短視頻平台刷到片段後,我就很想看這部電影,不虛此行,值回票價。”

許多觀眾在看過《獨行月球》後表示,這是一次有着豐富觀感的觀影體驗:“你會覺得居然有一些浪漫,笑點之外是淚點,但剛哭出來又接到了一個梗,於是只好笑着流淚。”

又是開心麻花製造

開心麻花起家於話劇。2015年,話劇改編電影《夏洛特煩惱》以2000萬元的成本最終收穫14.44億元票房,開心麻花影業也一片成名。此後,《羞羞的鐵拳》《西虹市首富》等作品均為開心麻花實現了口碑與票房的雙贏。

2019年至2021年,開心麻花作為出品方參與的電影僅有《半個喜劇》《我和我的家鄉》《我和我的父輩》,2022年,開心麻花出品的《這個殺手不太冷靜》上映,但口碑與票房成績只能説是中規中矩。

對於開心麻花而言,需要一部作品挽回口碑。

頂着“沈騰和馬麗再度聯手主演喜劇電影”的頭銜、“長達5年的投入期”等標籤都讓《獨行月球》成為了翻身之作。

不少觀眾正是被主創陣容所吸引,才走進了電影院。一位準備觀影的用户提到,自己在外吃飯時,無意間聽見隔壁桌也在討論《獨行月球》,雖然鬧了個烏龍:“他們説週末要去看沈騰主演的《流浪地球》,電影名字一共四個字,只説對了一個‘球’,還有點好笑。”

她坦言,自己“就是衝着沈騰去的”,本身對電影的深層需求不算太高,只是希望藉此放鬆,排解工作帶來的壓力,所以比起深刻,搞笑才是最重要的。另一方面,《獨行月球》改編自韓國漫畫家趙石的同名作品,“我之前看過他的其他漫改劇,李光洙主演的《心裏的聲音》,感覺笑點應該比較一致,不至於太拉胯”。

的確,有別於過往的話劇改編,開心麻花再次踏上了一條相對取巧的路--站在成熟作品的肩膀上。不只是《獨行月球》,此前其參投的《西虹市首富》,改編自美國喜劇電影《布魯斯特的百萬橫財》,今年春節檔上映的《這個殺手不太冷靜》則翻拍自日本喜劇電影《魔幻時刻》。

固定的班底往往會給作品留下獨具特色的烙印,具體到開心麻花,細數其過往電影作品,可以形容為喜劇的“批量製造”。《夏洛特煩惱》是一場音樂與青春碰撞的白日夢;《西虹市首富》是體育夢想和一夜暴富的對撞;《這個殺手不太冷靜》加入了黑幫元素;至於《獨行月球》,則在喜劇之外包裹了一層科幻糖衣。這也是開心麻花擅長的類型化嘗試:將多種類型與喜劇融合,在不變的底色上盡情揮灑,從而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圖/視覺中國

一位影視行業從業人士向《財經天下》週刊分析,開心麻花在劇本工業化方面表現一直不錯,“他們可以通過線下演出測試包袱,直接收集觀眾對劇本的反饋”,而在這一過程中,部分演員也經過了多場演出的訓練,對角色的理解得到加深,參演電影效率更高。

甚至情節的設計也存在相對穩定的公式:一個曾經落魄的小人物因為種種原因飛黃騰達、擁有了人生的高光時刻,在強烈的對比中或喜或悲,或舒爽或落寞,最終幡然醒悟,領會了什麼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前述影視行業從業人士認為,開心麻花在喜劇電影領域的成功是一種模式化的成功,一方面與其對自身喜劇生態的依賴有關,另一方面也離不開沈騰、馬麗等演員的加成。“到目前為止,其他品類的內容還未出現如此精確創作的模式,我個人覺得99%的公司都是靠碰運氣。”

不過,批量製造之外也有新的探索。值得一提的是,在《獨行月球》中,開心麻花照舊沿用了反差手法,雖然尚未完全擺脱過往飽受詬病的“意淫”橋段,但已經相當剋制,只留給觀眾意會,不借熒幕言傳。

另外,月球和地球上“直播”與“觀看”的嵌套結構打破了敍事情境與故事情境間的隔閡,隨着視角切換至地球,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與之相關的笑點。從馬麗喝水到常遠操作探月狗,從黃才倫吹葫蘆絲到李成儒下台階,外加本色出演的黃子韜和“失蹤影帝吳京”……配角的作用也得到了最大化。

此前,開心麻花一直都會做試拍,這意味着其對於成本的控制十分精準。據接近開心麻花的人士透露,通常情況下,開心麻花出品電影的製作投入普遍在6000萬元至1億元之間,但《獨行月球》的特效工作量龐大,“粗略估計肯定是億元以上了”。

被需要的《獨行月球》

在《獨行月球》正式上映前,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財經天下》週刊採訪時,均對其給出了高度評價。“完整度不錯,特效做得很好,是一部典型喜劇片,但也有科幻方向上的驚喜,還是挺好看的。”一位製片人説道。

觀眾層面同樣出現了諸多正向評價。不少觀眾原本對開心麻花的電影題材印象一般,卻收穫了超出預期的觀影體驗。一位慕名前往觀影的觀眾直言一定會二刷:“連片尾彩蛋都這麼用心地設計,真的非常有誠意了。”她補充説,自己看的是點映場次,還特地挑選了工作日剛下班的時間,只為一個舒適的位置。“其實我買票的時候就發現基本都是一片‘紅點’(指已購票),結果進影廳一看,連邊邊角角都坐滿了人,之前很少碰到這種情況。”

有業內人士預測,《獨行月球》很有可能成為今年的票房冠軍,同時,其對於電影市場的回暖拉動有望延續到國慶檔。

和過去相比,近幾年暑期檔電影市場只能用十分寡淡來形容。2020年,多數電影院籠罩在停業陰影中,直至7月全國影院全線復工,《八佰》上馬才扳回一城。2021年,不少電影院集體暫停營業,《長津湖》撤檔後缺乏頭部電影領跑,暑期檔還沒來得及“爆發”就提前結束了。

眼下,這個戰線超長的檔期終於恢復了些許往日的模樣。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7月31日7時,2022年7月總票房(含預售)已突破32億元,《人生大事》《獨行月球》《神探大戰》位居7月票房榜前三位,票房分別為11.3億元、7.3億元、6.5億元。《人生大事》上映已經一月有餘,現在,能否繼續帶熱觀影浪潮、撬動暑期檔票房就看《獨行月球》的了。

“7月靠朱一龍,8月靠沈騰。”一位影院經理如是説。在其看來,如果懷着一顆平常心而非專業影評的態度去看,《獨行月球》稱得上是一部質量上乘的商業電影。“整體結構工整,輕鬆幽默,亮點頗多,其實很適合春節檔。”

圖/《獨行月球》官方微博

一位2022年首次邁入電影院的觀眾也提及,觀看《獨行月球》的觀眾中,不乏一家三口這樣的組合。“我身後就是一對父母帶着孩子一同觀看,小男孩每看到沈騰和袋鼠‘剛子’的情節就開始樂,感覺無論成年人還是孩子,應該都能有針對性地在電影裏找到紓解壓力、開心大笑的場景,不考慮最後‘救與不救’的人生命題,還挺閤家歡的。”

也正是因為前述種種原因,《獨行月球》難免被視為暑期檔救市的一位種子選手,用户的觀影熱情不僅有賴於頭部電影的提振,更與口碑發酵息息相關。儘管隨着觀影和評分人數的增加,《獨行月球》的豆瓣評分出現了下滑,但在前述影院經理看來,“商業電影能到7分以上,已經很可以了”。

即便如此,指望《獨行月球》以一己之力扛起剩下一個月的暑期檔依然難度較高,而這個暑期檔之後,電影院也許又將面臨頭部電影匱乏的局面,直至春節檔的到來。爆款缺乏,市場的沉悶仍將持續。不過,前述影院經理覺得,就算《獨行月球》扛不住暑期檔,“也比去年的情況好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