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知道龐麥郎,還知道他曾經非常火,那麼,你又暴露的年齡。
那是在2014年年底的時候,有一首大概都不能稱之為“歌曲”的神曲橫空出世,演唱者是一個之前從未聽説的過的草根人物,龐麥郎,歌曲名稱——《我的滑板鞋》。
也許你可能沒聽過原版,也許你聽過華晨宇花花在兩年後某節目上改編的版本,但是你大概聽過這幾句話“魔鬼的步伐”,“摩擦摩擦”,甚至用過相關的表情包。
《我的滑板鞋》,典型的“有故事”。歌詞很棒,很能感染人,甚至讓賈樟柯直接聽哭。
然而,龐麥郎的唱功,真的是不敢恭維,如果不是慕名而去聽,大部分人是聽不進去的。和其他“神曲”不同,這首《我的滑板鞋》全程靠説,但並不是“説唱”,沒有節奏、也不展現唱腔,只有龐麥郎一口塑料陝西口音,而且咬字不清。
當然不得不説,一旦聽多幾遍,就變得魔性洗腦起來。特別是“摩擦摩擦”的片段。
這次,龐麥郎的經紀人白曉標榜龐麥郎是“當代音樂梵高”,但被送進了精神病院的視頻曝光,讓龐麥郎再次出現在公眾眼球。
硬説上次有了話題度,大概是“演唱會保安比觀眾多”,觀眾一共7個人的“勁爆消息”。
一個陝西農民,毫無音樂基礎,卻把自己的名字改成“約瑟遜龐麥郎”,改小11歲的年齡,宣稱自己的台灣人。面對質疑的時候,也是毫無悔改,並堅持自己的那套説辭。
你以為他是死鴨子嘴硬,但這是病。
龐麥郎一直都是由精神分裂疾病的。他一直都認為自己是類似“邁克爾傑克遜”一般的世界巨星。
所以,《我的滑板鞋》如此天馬行空,是因為精神分裂病人遠超過正常人的跳躍思維邏輯(胡思亂想)。
理論上,這樣的人是不可能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的,特別是以“明星”的身份。
然而,龐麥郎還是被資本盯上了。
那一年,主動跑到華數唱片公司應聘歌手的龐麥郎,顯得和其他應聘者不是一個世界的人:他穿着邋遢,表情呆滯,神情萎靡,溝通能力低下,並且唱的一塌糊塗。
但是,這種放在“草根”中都顯得另類的氣質,就當真打動了華數唱片。他們覺着這個農民“有搞頭”。於是,一場資本營銷運作開始展開。
《我的滑板鞋》的歌詞不錯,保留!沒曲子?專業團隊編!編好了讓龐麥郎唱,記着一定要標註是“詞曲原創”!
有小道消息稱,龐麥郎每次唱這首《我是滑板鞋》都不一樣,現在我們聽到的“官方版本”,其實是龐麥郎錄音棚裏唱了上百次,然後東拼西湊剪成的一首歌。
然後就是流量造勢。公司方面買下了類似於“時尚時尚最時尚”、“摩擦”等歌詞搜索詞彙,又整了一批段子手從正面反面360度無死角的網絡營銷。
最終,龐麥郎和《我的滑板鞋》成功火爆,並且收穫了不少數量的粉絲,甚至包涵專業音樂人士。而有音評甚至這樣講:龐麥郎如果能寫出10首類似《我的滑板鞋》這種深度的歌曲,他當之無愧是中國的音樂大師!
而真正的龐麥郎是一個精神病人,他的第一步:讓大眾認識,已經成功了。而後邊,他那些病人的行為舉止,則持續不斷的吸引他人的眼球。
例如拍攝MV,必須要有外國人出鏡,顯得國際範。
當記者質疑他的出身時,會直接掀翻記者的電腦。
邀請去參加節目,會因為台上的人在演講,而自己只是個“聽眾”不是主咖而憤然拒絕。
所以龐麥郎出道很久,作品沒幾個,大家記住的則都是各式各樣“腦殘”的新聞。通常我們都會想:“能做出這種事,有病吧。”但那個時候,卻真沒有想到,龐麥郎確實“有病”,而且病的不輕!
也確實,他再也沒能寫出能夠給大家帶來觸動感類似於《我的滑板鞋》的作品。如果説《我是滑板鞋》是他一直追逐夢想的真實寫照,那麼後邊的作品,大多都是商業包裝後,為了複製前作的成功而形成的拙劣模仿品,充滿商業味道,毫無藝術性可言了。
沒有聽眾買賬的龐麥郎,就漸漸被資本方拋棄。為榨乾他最後的商業價值,讓他去參加各式各樣的商演,給錢就行,四處走穴。
而龐麥郎卻已經認為自己是國際巨星了,於是當台下觀眾結合他搞出的各種“奇葩新聞”,又如同“動物園看猴”般的“欣賞”他那蹩腳的唱功的時候,龐麥郎通常會惱羞成怒的中途跑路,以至於商演也沒有了。
本來就沒有什麼真才實學,又被資本方拋棄,斷了財路,龐麥郎已經山窮水盡,卻仍然無法從自己的臆想中走出,最終病情加劇,入院治療。
而無論對於誰,只要“精神病人”的身份曝光,幾乎可以定性為“社會性死亡”,因為今後大概鮮有人會正眼去看他。
龐麥郎病情是否能夠得到救治很難講,至少現在,他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