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張藝興英文唱出“霸王別姬”的故事,我的“尷尬癌”忍不住要犯了

由 谷太枝 發佈於 娛樂

被稱為今年最沒有“戾氣”的音綜《我是唱作人2》,賽程已經過半。從“搖滾老炮”鄭鈞,“仙氣兒”十足的霍尊,到喊着“嘞是霧都”的rapper Gai,再到從網絡歌手中突出重圍的隔壁老樊。

這檔節目無論從音樂作品輸出的質量,到節目本身的看點,都能排進2020年迄今為止優秀音綜節目的前三強。

從節目宣導到正式開播,其中最為人關注和討論度居多的莫過於“頂流”張藝興。

以Idol身份出道,到現今轉變成歌手身份的張藝興,一路走來,讚譽與質疑相伴。

通過節目,我們能看到張藝興一直在努力去摘掉身上的標籤,希望真正能用音樂證明自己的“歌手”身份。

從《Joker》到《愛蓮説》,再到《馬》,張藝興一直在嘗試不同風格,在音樂上突破自己。而他也用作品,扭轉了節目中其他歌手對於“流量歌手”的偏見。

當然,“路轉粉”的事情,天天都在上演。就像網友評論所説:從喜歡他的人,到喜歡他的歌。

在這樣的期許下,張藝興發表了他的第四張個人專輯先行曲《玉》。

新歌一經發布,便登上42個國家和地區的單曲總榜,並登頂5個總榜,登上40個國家單曲pop榜,共登頂6個pop榜。

單看這成績表,風靡全球有點誇張,風靡了小半個地球還是有的。

歌曲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底藴,結合流行音樂的改編,用全新方式重新演繹了《霸王別姬》的故事。歌曲MV中,張藝興更是嘗試花旦造型,頗為驚豔。

以戲曲前奏引入,結尾配合葫蘆絲收尾,旋律抓耳,節奏讓人瞬間顱內高潮。發佈後拿下豆瓣7.2的評分,超過一半的人給了五星好評。

“中西合璧”的創新方式,也將張藝興一直宣導的“M-pop”的理念表達出來。

其實早在2018年的專輯《夢不落雨林》中,張藝興就提出了“M-Pop”的概念,也就是“Mix-Mandarin-Pop”,指用中文作為基本語言演唱,加入一種或一種以上其他國家語言的歌曲。

然而就是這樣一首被外界普遍認為是“佳作”、粉絲高喊“不允許説不好聽”的歌曲,卻出現了最大的敗筆。

而這個“敗筆”也恰恰體現在張藝興一直堅持的“M-pop”的概念上。

要知道,“M-pop”的前提條件就是“以中文為基本語言”,在此基礎上再加入其它語言為輔。

然而《玉》的出現,卻與其所宣導的恰恰相反。

縱觀整首歌曲,以《霸王別姬》為背景,本應是一首極具深意的歌曲。

但80%以上的歌詞為英文,僅有的幾句中文歌詞含義也是流於表面的直白、簡單至極。

尤其是副歌部分的“玉玉玉玉”,也被吐槽為“如果不比照歌詞,倒像是趕馬車時喊得吁吁籲。”

誠然,“玉玉玉玉”的歌詞搭配整體編曲,聽上去不會有過多的違和感。但張藝興的中文歌詞水平,也實打實的暴露出短板。

以“西式為皮,中式為骨”,奈何呈現出的效果卻成了“畫皮難畫骨”。浮於皮相的“M-pop”距離成熟,甚至是成功還有相當長的距離。

當然,這並不是張藝興一個人的錯。在現今叫得出名字的頂流歌手中,依賴英文成了這些歌手的通病。

想來中國文字博大精深,想要完美掌握並運用中文營造好意境,也並非易事。相比之下,英文單詞就要簡單許多。

例如此前蔡徐坤在參加《偶像練習生》時,在初選舞台表演的,寫給歌迷的自作詞歌曲《I wanna get love》。加上妖嬈的舞蹈和穩定成熟的颱風,讓見過了頂級男團的程瀟和周潔瓊都眼冒桃心。

但迴歸歌曲本身,同樣的,歌曲幾乎一半以上的英文rap歌詞。雖然簡單易懂,但也讓當時的rap導師歐陽靖指出“歌詞簡單”的問題。

而後來把蔡徐坤推上風口浪尖的歌曲《wait wait wait》,更是備受爭議。

雖然蔡徐坤包攬了該歌曲的作詞、作曲、和聲、製作人,表現出了他在音樂上的滿滿野心。蔡徐坤更是憑藉這首純英文歌曲獲得了“年度華語金曲獎”,引來噓聲一片。

儘管不能把獎項頒發歸咎到蔡徐坤身上,但單從歌曲質量上看,你可以稱他是蔡徐坤的一次“勇敢嘗試”,但把它歸類為“華語金曲”範疇,我想當時的評委應該是出於諷刺意味吧。

就像張藝興兩年前,在“音樂風雲榜”領獎時曾説道:“我一定要帶領華語樂壇進軍全世界”!喊出豪言壯語之後,歌曲具備“國際範兒”似乎也是理所當然。

只不過,在國際化的外衣下,想要將中國文化融入其中,卻不得要領,還有些不倫不類。

或許是韓團出身的緣故,歌曲中重複出現“baby”等韓歌最常用的歌詞,韓風十足。如果不是預先做過功課,當你第一次聽到《玉》時,是很難將它與“霸王別姬”聯想到一起。

用編曲掩蓋歌詞的瑕疵,絕不會是長久之計。這倒讓人想到此前丁太升評價張藝興有關“文化底藴”的問題。

對於新歌《玉》,評價也出現了兩極分化的態勢。

專業樂評幾乎一致予以好評,就連為人所不解的“六個玉字”,也被解讀為是“六個玉形成六次重擊,成為了整首歌曲的Hook”,“玉”也成了名符其實的點睛之筆。

《玉》由張藝興聯手加拿大知名製作人MurdaBeatz共同完成,強悍的製作陣容,讓《玉》在一眾專業人士眼中又有了全新的升維。

關於歌手和他們的作品,大家常常討論一個話題:歌手創作,到底是要堅持自我風格?還是要面向大眾審美?

實際上,作品誕生的目的,不也正是為了接受大眾審評和意見,從而獲取廣泛的喜愛和認可嗎。

堅持自我風格,是歌手對於個人作品的基本尊重,這與面向大眾審美並不衝突。

而這也正是導致張藝興新歌《玉》,評價兩極化的原因。對於普通聽眾而言,他們不一定具備專業樂理知識和音樂審美。一首歌曲好聽與否,普通聽眾的選擇或許更加簡單。

喜歡的,就是精品;不喜歡的,自然就成了殘次品。

就拿被專業樂評盛讚的六個“玉字”,普通聽眾在不帶有濾鏡的前提下,於他們而言,六個玉字就像是“硬湊出來”的歌詞,也是最尬的Hook。

而大家一致強調的“創新編曲”,在普通聽眾看來,張藝興並未跳出自己的“舒適圈”。

而《玉》從風格、編排等方面,整體感覺與他之前的《夢不落雨林》《Sheep》等歌曲相比,感覺大相徑庭。張藝興始終沒有脱離“idol風格”的限定,所謂的大膽嘗試,也是在自己可控前提下進行。

專業樂評與普通聽眾的意見相左,讓《玉》成為了一首集好聽與難聽於一身的作品。

這對於外界評論張藝興新歌“翻車”的評價,歌迷們自然羣起攻之,粉絲直言:“不允許你們説難聽!”

更有甚者,將對張藝興新歌評價的“不同聲音”全部歸結為“不是歌的問題,是人的問題”上面。

只是這種“護犢”心理的粉絲偏愛,真的對張藝興好嗎?

誠然,通過《我是唱作人2》中張藝興的表現,我們的確必須承認,作為頂流歌手,張藝興對於音樂的執着和追,以及他的編曲能力,大家有目共睹。

而對於這次新歌《玉》的大膽創新融合,也確實值得鼓勵。張藝興把中西方音樂相碰撞和融合,M-pop的具象化,無不是一次勇敢嘗試。

這對於一個頂流偶像歌手來説,其實是要冒着不小的風險的。但至少張藝興,勇敢邁出這一步的勇氣,還是值得讓人佩服。

如之前所説,歌手的作品不是隻面向專業人士和粉絲的“小圈子”的衍生物。每個人的音樂審美不同,對同一歌曲的認知和感受自然也不盡相同。粉絲偏愛歌手,我們可以理解。

但歌手本身,卻不能沉醉在歌迷嘴裏“有才華”的讚美聲中,不可自拔。歌手們多聽聽粉絲之外的聲音,才是制勝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