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挺 攝
從小生活在沿海城市,關於颱風我有很多記憶,但大多比較無聊。最精彩的敍事在新聞裏,現場記者穿着一件脆弱的雨衣,朝着鏡頭大聲嘶喊,遠處是幾艘漁船的帆,古老的那種,顏色單調的石碼頭,一層又一層的浪花,像主角要表白前的場景,他大聲問着新聞觀眾,你們看到了嗎?
讀完《四合如意》,我睡了個午覺,腦子裏都是颱風的情景。
這個意象來自於《寄生草》,年輕而迷茫的大陸女孩茱帕緩慢地結束與台灣男友馬克的同居關係,決定回京開始新生活。“命運的禮物背後都有標價”,這個女性依附故事的敍事,在細節處延展着犀利刻薄的細節。想象愛情、等待颱風、進入愛情和生活的很多泡沫。但要探討的大概不是愛情,避無可避的是對生活狀態的詰問。颱風會給現實世界帶來變化,至此,茱帕的另一種生活故事才剛剛開始。
真正的颱風來臨前後會有很多漫長的拉鋸。細緻到無數需要處理的生活細枝末節,巨大的烏雲籠罩了大多數的人,知識女青年、曾經的朋友、退休之後總在免費旅行的父親、暗暗期盼伴侶死去的外婆,他們所經歷的是聽起來總髮生了些事情,寫下來又並不曲折跌宕的故事,古典的曲牌名呼應的是對生活的某種理解方式,“離散”中的“團圓”、“圓融”與“如意”,任何一種理解都有一絲小心翼翼的意味。
曾有讀者在豆瓣評論中寫,如果我遇到相同的情況,是否有更好的處理方式?有趣的是,我一回家,父親就跟我説他要去桂林旅遊,價錢是299元。我不厭其煩地和他解釋這其中可能存在的騙局,他以一種昂然的自信告訴我,他曾經去過類似的旅遊活動,“我們就是不買的,他們也沒有辦法”。這是我的退休的父親,不是小説中邱言的。不過,本來篤定什麼東西都不買、後來覺得臉皮太薄的父親,還是買了兩隻薑母鴨,甚至給了鄰座一隻。會和家人就一點雞毛蒜皮的錢吵架的父親,卻會突如其來給不太熟悉的朋友一些莫名其妙的善意。這是我的父親,不是小説中的父親,但在台風面前,我和人物會面臨某些相似的處境。小説情節與故事情節的類似只是最淺層的相似,更為觸動讀者內心的,是對生活與人的理解。
這種類似是心靈鏡像中對生活的反射,具體書寫了對人某一側面的理解,又退後一步,並不是提供一個全面視角,而只是一個切口,在曲折的心境裏,直面我們作為人的軟弱。小説中的人物經歷了漫長的孤獨求學、家庭離散、異國打工、價值追尋,每位人物都進入一個當下故事,也牽扯出一些家庭故事、往昔歲月,那些努力度過的時間,堅實地落在今日的生命中。既是以往“世情”的表達,又有一些略為不同之處。現代科技映照出一種時效性,試圖像一場颱風進入我們的生活,“科技試圖拉近人和人的距離,結果總是適得其反。有些人早晚會散落掉的,有些人再難‘邀請’回來”。突然有一天早上你接到奇怪時空的電話,告訴你生活即將發生如下改變,一一列下,不再是一個科幻小説的情節。這是大多數讀者會在時下的生活裏感受到的強烈不確定感。
上海四五月份封控期間我去了一家新學校實習,每天通過騰訊會議聽課,對於那一屆學生,除了畢業典禮的時候見過一眼之外,大部分的記憶都是攝像頭上的那張臉。我們會在攝像頭裏打招呼、告別,用格外興高采烈的方式,或者一些友好的手勢,是為了掩飾一種與虛幻有關的尷尬。到了線下畢業典禮時,我甚至不知道如何上去打招呼,我就是實習老師呀,我可能需要再做一個單獨的自我介紹。如果眼前的我是一個具體的人,那麼線上的我,只是“我”中的一部分。
後來我也寫了一些通過社交軟件維繫感情的故事,零零碎碎的,更像是練筆,卻忽然想起,以前我們大概會在寫作課上一本正經地討論,微信聊天能不能夠進入小説、如何處理。而如今我覺得,它不進入小説就太奇怪了。《四合如意》中的人物在社交媒體中戀愛、盡孝、維護婚姻,尋求“人”的主體訴求,以及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真實性,獲得的答案是開放性的,儘管無奈與慈悲,卻會留更多給未來。還是那個問題,如果讓我陷在同樣的處境裏,我會不會有更好的選擇?可能很多時候這個“如果”,是對現實情況的體察。
它不進入小説就太奇怪了,因為它不是具體的情節,是某些現實困境。社交媒體重新組織了我們的困境,讓本該緩和的更加尖鋭,也讓顯現尖鋭的尋求新的解決辦法。我們的小説同時具有了過去、當下和未來三個敍事維度,你或許會反問這個奇怪時空的電話,那我該怎麼辦?
“四合如意”的祝願能給我們什麼呢?與其説是一種現實歸納,毋寧説是一種主觀願望。它顯示着人的可為與心靈跌宕。如同小説中無數的友誼,氣喘吁吁、疲憊不堪地一起走了一些路,難免會互相詰問一句,那麼,我們總算走完了吧?
當然,我們很快會明白,經歷了一場颱風之後,又會等待着新的颱風。甚至,“颱風”可以是抽象意義上的,我們真的有面對生活的勇氣嗎?面對過去、當下,甚至未來?《白觀音》裏寫了未來人,也寫了未來鳥。那些來自未來的鳥,它們的身體與痕跡裏藏着我們的傷痛、願望、思考。而那位來自2066年的豆瓣用户KFK,他是否能夠提供某些預示性的信息,於是我情不自禁地搜索了一下豆瓣用户KFK,發現了一些對於未來生活的書寫,可以是想象與虛構,也可以是簡單的胡言亂語。那麼,對於我們自身來説,如果當真,又可以寫下一些認知與期許。虛構給了生活一隻眼睛。
於是我又感受到合上《四合如意》之後,腦海中出現的“颱風”。這種情感的波動讓具體的生活走到我面前,試圖和我展開對話。如影隨形的恐懼是什麼?一生的日子會重複地疾駛,但如何面對心裏的狂風?它包括一些挽回、一些“邀請”,對理想人格的嚮往,希望和祝願,在變動的生活、充斥着現代科技與社交媒體的生活中打撈真實情感的努力。“我感覺到有一片雲披星戴月、不辭冰雪,穿過了山野,蕩過去了”。
從小在台風口常駐嘉賓城市長大,我太熟悉它的習性了。有時擦肩而過,完全沒有登陸。有時萬事俱備,但跟新聞敍事裏想象的完全不一樣。有時登陸時間比較奇怪,來得悄無聲息。現場記者鑲嵌在電視畫面裏問你,你看到了嗎?風暴的真實感、很近又很遠的懷疑與恐懼,看到的、未知的、想象的,再往下寫,又會是一些新的故事。對真實的生活而言,“四合如意”是一聲真誠坦率卻勉為其難的祝願,它和他們,帶我們到一個新的思考之處,未來的路讀者會自己走完。
《四合如意》,張怡微著,人民文學出版社2022年7月版
作者:張心怡
編輯:錢雨彤
責任編輯:舒 明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