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裝尺碼越做越小,似乎成了一個普遍現象。
近日,某服裝店主發視頻吐槽:S碼女裝賣不出去,88斤女生穿不進S碼女裙,讓50斤兒子試穿居然剛剛合適。也曾有博主發文稱,一些商家的尺碼定得太離譜,自己買了件XL的上衣,店家推薦給115—130斤的人穿的,但是到貨後卻大吃一驚,與自己其他同尺碼的衣服相比小了近一半。
如果説普通人的例子不夠直觀,官方身高169cm、體重51公斤的女星張馨予近日也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她也穿不下某成人服飾品牌的大碼衣服。網友一致認為:連女明星都被尺碼“卷”進去了,定是衣服尺碼出現了問題。
享受“穿衣自由”應為女性的基本權利,但設計出來的女裝為何要刻意營造一種身材焦慮的氛圍?女裝尺碼小如童裝,是何原因導致?
“白幼瘦”和“快時尚”
是引發尺碼亂象的誘因
從目前情況看,女裝尺碼越做越小引發身材焦慮,主要由兩種情況導致。
一是女裝尺碼越做越小,導致女性穿不下心儀的衣服,甚至買不到衣服,身材焦慮油然而生。
二是去年購買的衣服,今年重新回購同品牌、同尺碼的衣服後發現竟穿不上,這種情況也會引發身材焦慮。
京派旗袍設計師、北京市東城區巧娘協會會長、那氏旗袍第四代傳承人徐冬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採訪時表示,女裝尺碼偏小的背後是對女性“穿衣自由”的束縛,目前一部分女裝設計極不符合健康標準,且與大多數女性身高體重比例都不匹配。部分商家和服裝設計師盲目追求小尺碼的女裝,會營造出一種不健康的審美觀念。
從數據來看,官方發佈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中國18歲及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體重分別為69.6千克和59千克,與2015年發佈結果相比分別增加3.4千克和1.7千克。
徐冬舉例,女性審美標準應該呈多樣化特點,例如苗條、圓潤豐滿、雍容華貴等。“白幼瘦”的單一審美標準只會引發更多的身材焦慮,增加心理負擔。
Thyco服裝品牌主理人Dan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採訪時則認為,部分服裝網店主打“快上、快銷、快清”的“快時尚”,快速上新、短期快銷、以最快速度清掉庫存等行為,只關注到單品銷量,忽視了整體品牌的良性發展。一些網店商家為了讓自己的衣服看起來更好看,刻意設計尺碼偏小的衣服,但並不在意女性消費者的整體需求。
服裝行業是否該對尺碼
進行統一標準?
圖片來源:三聯生活週刊微博
三聯生活週刊近日針對女裝尺碼越做越小的現象發起了投票,在約2萬人參與的投票中,接近兩成的網友認為服裝行業需要對尺碼進行統一標準,商家更要良性競爭。
服裝行業是否該對尺碼進行統一標準?多位受訪專家認為,統一設置尺碼標準一定程度上會減少退換貨頻率並降低成本,但在實際操作中存在困難和限制。服裝尺碼不可控因素較多,不同款式和設計的服裝對應的尺碼需求各異,無法簡單地通過統一標準解決。
北京嘉維律師事務所律師趙佔領説,衣服尺碼確實存在國家標準,有男子、女子、兒童3項獨立標準,但3項皆為推薦性標準,並非強制性標準。服裝網店和公司可以選擇執行推薦性標準,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版型設置尺碼標準。但他提醒,商家如果為了清理庫存故意篡改衣服尺碼的行為涉嫌欺詐,消費者應合法維權。
Dan也舉例,即使有統一的尺碼標準,不同的服裝款式仍然會在具體尺碼上有所不同,如收腰、廓形、超短款及一些特殊的細節設計等等。而且人們對服裝的穿着喜好也存在差異,有些消費者喜歡貼身的緊身衣服,而有些消費者喜歡寬鬆的款式。因此,即使有統一的尺碼標準,仍然無法滿足所有消費者的需求。
此外,服裝尺碼的標準化也會受到廠家和品牌的影響。每個廠家品牌可能會有自己的尺碼標準,以適應其目標消費羣體的身材特點和審美偏好。
綜上所述,服裝尺碼標準化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涉及到服裝款式、消費者需求、品牌偏好等多個因素,短期內實現統一的尺碼標準可能較為困難,但各品牌服裝尺碼與國家標準差距過大會為正確選購服飾帶來較大不便,應以國家標準為基礎參考,圍繞國家標準合理設定。
女性該如何擺脱身材焦慮?
尺碼不統一會導致人們產生身材焦慮,但完全統一尺碼無法滿足所有消費者的需求。女性該如何擺脱身材焦慮,購買到自己心儀的衣服?
Dan提出了一些建議,針對網店商家而言,解決尺碼問題需要提供清晰的尺碼信息。
例如,提供衣服適用的人羣範圍、長度、腰圍等詳細數據,通過提供更多尺碼信息,如適用人羣和褲子長度等,使消費者在購物時能夠清晰瞭解;在拍攝模特穿着服裝的照片時,應更加重視使用標準尺碼,以避免誤導消費者,特別是對於那些渴望塑造品牌形象並進行持久經營的商家而言,維護自身品牌的長遠發展需要恪守社會責任。
同時,消費者也可以通過關注尺碼信息,區分關鍵服飾參數,並諮詢導購或客服以獲取準確的尺碼維度。如果遇到“貨不對碼”的情況,消費者應該向商家提出反饋,促使商家糾正尺碼標準。這樣的行動不僅有助於消費者自身,也有利於推動商家優化尺碼標準並提供更好的購物體驗。
在徐冬看來,當前社會的審美觀念需要修正,不能簡單地以能否穿上尺碼更小的衣服作為衡量身材好壞的標準,也不應盲目追隨與自身條件不符的潮流。
“應意識到,真正的主流審美應該建立在健康和自信的基礎上。因此消費者應重新審視美的定義並擺脱尺寸帶來的焦慮,將健康和自信放在審美的核心位置。”她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