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經濟好的孩子標籤是“厭學”“物質”“冷漠”“暴力”,而家庭經濟困苦的孩子標籤是“努力”“樸素”“懂事”“温和”。他們互換生活,完成變形後,城市主人公與父母上演深情戲碼,而農村主人公卻默默退場。
時隔13年,參加變形計的農村主人公怎樣了?他們完成了人生的變形
城市孩子在被艱苦的農村生活磨礪後,人變好了嗎?不能一概而定。同時,感受了城市繁華的農村孩子變壞了嗎?他們確實有被捕風捉影,一些人有負面新聞。其實13年過去,參加節目的農村孩子沒毀,相比城市孩子,他們才真正完成了人生的變形。
高佔喜:
人們一想到他,就自然聯想到“慘”。因為他的身世太淒涼,媽媽病弱,爸爸瞎眼。好在他更加好學更加堅定,不負眾望考上湖南師範大學的國防生,現為武警部隊中的排長,在大學裏任教官。
羅先旺:
他是個貴州山寨孩子,小小年紀的他就心懷大志,沒有留戀城市的繁華,反而更加堅定自己以後要當鄉村教師的志向。他出名後,沒有接受別人的就捐助,心裏十分透徹,怕因此成為依賴。最終,他考上貴州師範大學,現在貴州一所中學當老師。
孔小龍:
當時,他雖然已經14歲,但因為營養不良,身高只有1米5。作為留守兒童,從小與年老的爺爺和生病的妹妹生活,承擔起照顧他們的重擔。在參加節目的時候,城市學校的校長為他成立了基金,他沒有讓人失望,努力讀書,現成為一名人民教師。
我們不難發現,這些沒有被毀的孩子心中都有志向。因此,如何培養孩子志向?
01應向孩子提出要求
孩子可能從小對自己沒什麼要求,那父母就應該為他抓抓緊。主動向他提出自己的期待,比如考試希望孩子有進步,引導孩子為此努力。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對自己設立目標,並最終讓志向清晰。
02鼓勵孩子思考現實
這個現實包括家庭環境、社會生活。家長鼓勵孩子思考自己的處境,他開始認知自我,對自己有期待。家長鼓勵孩子思考社會的環境,特別是與自己形成相反對照的,這樣他更有現實的衝擊感,從而對努力的方向有定位。
其實孩子的成功,最重要的還是內心是否堅定。環境造人易毀人,所以父母更應該培養孩子超脱環境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