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平台上,輸入“校園日常”“課堂日常”等關鍵詞,往往會出現不少以中小學校園生活為背景的視頻,有的傳遞了青春與朝氣,還有的則充斥着網絡段子的表演痕跡,場面令人尷尬。記者發現,拍攝“表演”視頻的有些還是學校老師,他們利用學生博取流量,最終的目的則是牟私利。
插圖 宋溪
尷尬
課堂拍段子 學生當演員
“這句話的提出人物是誰?錯!大錯特錯!”鏡頭裏,老師向學生拋出了問題,卻得到了兩個錯誤答案。當觀眾以為視頻是在記錄某中學課堂的教學實況時,視頻卻突然畫風一轉,兩個學生居然伴隨着“大錯特錯不要來”的歌曲,在課堂上跳起了舞。顯然,視頻從一開始就是設計好的情節。這樣的“表演”視頻,在平台上隨便一找就會出現很多。
一則老師拍攝的視頻,全班都在配合她出演“黑社會老大”
這些視頻有的只是老師和學生兩三個人之間表演,有的還需要全班人充當演員。一則視頻當中,一個女老師坐在學生中間,班上的學生似乎正在自習。伴隨着“你很拽哦,後面那些都是你小弟?”的台詞,女老師一拍手,全班學生“刷”的一下全都站了起來,還有學生幫老師戴上墨鏡,披上皮衣,簡直就像是黑社會。視頻裏看到,學生所謂的自習也只是擺個拿筆的姿勢做做樣子,很多學生連筆都沒動,都在等老師“一聲令下”。老師看起來對這條視頻的效果很滿意,評論區裏,一個似乎是同校學生的賬號留言:“老師,我在團委看到你討論這個(視頻)了”,而老師則回應“哈哈哈,是不是很拽”。
另一個名叫“某某老師”的視頻賬號中,有大量拍攝班上學生的視頻。其中的內容並非是如何給學生輔導,而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打情罵俏”。在賬號創立之初,老師還只是拍拍自己的下課日常,但某一則視頻拍到班裏一名長相漂亮的女學生後,點贊量突然暴漲。自那之後,這名女生就成為了“流量密碼”,幾乎每條視頻都會出現。
這些拍視頻老師的賬號,大多會在簡介裏註明:“視頻均在課下拍攝,不佔用學生的上課時間”。但也有網友表示了疑惑,那是不是至少佔用了學生下課休息的時間?而在北京市青少年法律與心理諮詢服務中心主任宗春山看來,即使不談佔用時間的問題,老師給學生拍視頻併發到網上的行為,本身也有些不妥,容易暴露孩子的隱私。“在去年6月1日施行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新加的第五章專門提到了網絡保護的內容。其中第七十二條明確規定,處理不滿十四周歲未成年人個人信息的,應當徵得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同意。教師把拍攝學生的視頻發佈到網上,有沒有徵得家長同意,是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
“另外第七十七條寫道,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通過網絡以文字、圖片、音視頻等形式,對未成年人實施侮辱、誹謗、威脅或者惡意損害形象等網絡欺凌行為。”宗春山認為,如果像視頻裏那樣,老師主動把學生暴露在網絡環境下,讓他們去配合出演一些劇情,實際上是把學生變成了一個公眾的娛樂對象,容易讓他們遭受網友的侮辱或言語攻擊,這對於學生的身心發展是十分不利的。
質疑
白天當老師 晚上當主播
中小學校園裏拍視頻是否合適?拋開隱私暴露的問題,有網友認為,老師和學生一起拍拍視頻,有助於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也沒必要過分苛責。但記者發現,有的老師拍視頻是為了給自己帶來流量,方便後續牟利。
“合作請加微信號XX,註明來意及品牌”,多個粉絲量較高的老師,賬號簡介中都備註了這麼一項。記者嘗試添加一位老師的商業合作微信,顯示“對方被加好友過於頻繁”。還有的老師會給出“找我合作上某某平台”的鏈接,點擊後看到,這是一個商家向視頻博主發佈商業推廣任務的平台。有些老師顯然已經接到了推廣任務,在視頻裏打起了廣告。還有的則在平台上開起了網店,售賣零食、化妝品。
有的老師又賣東西又開粉絲羣,晚上還會開直播帶貨
還有的老師,光是接商單合作還不夠,晚上還要當主播開直播。晚上7點,記者關注的賬號中就有三個老師正在直播,其中一個老師似乎因為疫情封在了學校,開播的環境在學校教研室。老師並未在傳授什麼教學經驗,而是一直和彈幕扯着閒話,時不時還伴隨着“謝謝XX哥送來的禮物”這樣的感謝。開播了一會兒,有晚自習的學生過來諮詢學業問題,老師只是把手機一轉沒讓學生露臉,但並沒有關掉直播,把她與學生的交流內容全都播放給了直播間的觀眾。
有的老師晚上還當主播,行為有違教師身份
另一個老師,在直播間掛起了“點贊到1萬就跳舞”的標語,過了一會兒,老師和另一位衣着暴露的女主播進行了連線,兩個人不斷在直播間裏索要禮物,為的是把對方“打敗”,讓對方接受“懲罰”。第三個老師則做起了帶貨生意,不斷向觀眾推銷她所開網店中的一款化妝品。
專家所擔憂的“侮辱和言語攻擊”,在直播間裏也能看到。在教研室直播的老師,就是在視頻裏總是讓漂亮女生當“固定演員”的那一個。直播間的彈幕中,充斥着對於視頻裏女生的調侃,“XX(女生名字)去哪了,我想她了”“能讓XX當我對象不”。而面對大量的調侃彈幕,老師只是視而不見並未制止,繼續和觀眾聊着其他話題。
在宗春山看來,老師利用自身身份、利用學生來牟利的行為是違反職業道德的,學校應該制定必要的教師行為準則,尤其要嚴格規範教師在網絡上的行為。教育部在2018年發佈的《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中,對教師的行為也提出了要求,其中包括“堅持言行雅正,為人師表,以身作則,舉止文明,作風正派,自重自愛” “不得擅自從事影響教育教學本職工作的兼職兼薪行為”。在2022年國家網信辦開展的清朗行動中,也明確了要“堅決遏制借未成年人牟利行為”。
正説
尬演沒出路 弘揚正能量
在學校裏拍“校園日常”視頻,真的只有“演段子演尬劇”這一條出路嗎?有人給出了不同的答案:校園裏的視頻,也可以傳遞青春向上的正能量。
“第一天學打籃球,求鼓勵!”以此為標題的一則視頻中,一個身穿校服的學生正在操場上慢慢悠悠的運球,似乎剛剛才接觸這項運動。可突然間,學生就“平地起驚雷”,騰空而起來了一次精彩的“空中接力”扣籃。這則視頻收穫了將近90萬的點贊量,讓不少籃球愛好者發出了驚歎。
小丁的扣籃視頻,傳遞了青春向上的正能量
視頻中完成扣籃的學生名叫丁兆祺,今年剛剛從北京五中畢業。在網絡上,他的視頻賬號“牙刷哥No.2”已經小有名氣,收穫了7萬多個粉絲。早在三四年前,他就開設了這個賬號,起初因為視頻內容比較零散,並沒有掀起什麼水花。直到上高二的一天,他拍了一條在學校操場上拿礦泉水瓶扣籃的視頻,因為動作舒展飄逸,小小走紅了一把。扣籃對身體素質要求很高,用來展現年輕人的活力和風采再合適不過。自此之後,小丁就打定主意,把扣籃當成視頻的創作主題。
用真正的籃球扣籃,比起用礦泉水瓶來扣,對彈跳能力的要求更高。職業賽場上能夠扣籃的運動員,身高普遍在1米9以上。而小丁的身高只有1米73,想要用籃球扣籃難度很大。為了鍛鍊身體素質,小丁在網上搜索了不少訓練視頻自己加練。慢慢地,他從扣礦泉水瓶,進步到扣軟式排球,再後來終於完成了用籃球扣籃的目標。
扣籃夢想實現了,可想讓視頻更吸引人,還要加一些設計和巧思。小丁那則爆火的視頻,從起標題到視頻開頭踉踉蹌蹌的運球,都是他有意為之,目的是營造後來扣籃的反差感,從效果來看也達到了目的。小丁平時也在自學視頻拍攝和製作技巧,近段時間的視頻,明顯比早期視頻在運鏡和剪輯上“高端”了不少。
“拍視頻這件事本身無可厚非,但不要本末倒置影響了學習,最好是把拍視頻當成勞逸結合的一種手段。”除了籃球,小丁在未來還準備把內容拓展到其他領域,“比如教大家如何訓練、如何做運動康復。”
來源:北京日報客户端 | 記者 莫凡 美編 宋溪
流程編輯:U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