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院重開之時,你會買上一桶爆米花嗎?

電影院重開之時,你會買上一桶爆米花嗎?
  當我們在想念電影院的時候,我們在想念什麼?

  是全黑空間中的沉浸專注,那種集體觀影的共同體驗,還是充滿於冷氣中的爆米花香味?

電影院重開之時,你會買上一桶爆米花嗎?
  就和推開咖啡廳的門時,心中會期待醇厚的咖啡香氣一樣,在商場中一聞到爆米花的焦糖和牛油香味,就知道肯定離電影院不遠了(此處開始加快腳步)。

  以爆米花為代表的零食,於電影院而言是一門重要的生意;於部分觀眾而言,它不僅是一種嗅覺和味覺上的享受,更是投射了對電影的愛的「情懷」。

   爆米花不僅是一門生意,居然還改變了電影?

電影院重開之時,你會買上一桶爆米花嗎?
  ▲ 圖片來自 Reader's Digest

  最開始,電影院老闆可不想讓觀眾在看電影時吃東西。

  這很好理解,無論是黏糊糊的雙手還是跌落在地上的食物,都會弄髒電影院的環境。

  在 20 世紀 20 年代末期,名為 Julia Braden 的寡婦説服了密蘇里州的林伍德影院老闆讓她在影廳裏設攤賣零食。後來,她將自己的小攤擴張到四家電影院裏,一年下來就能掙 1.44 萬美元(相當於現在的 33.6 萬美元),而且還成功在經濟大蕭條情況下保持營收。

  受到「Braden 們」成功的啓發,大部分影院在 20 世紀 40 年代就悟出了爆米花下的「流量生意」。

  影院老闆們開始降低電影票價格,吸引更多人到影院看電影,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經過香飄飄的零食攤,買上點好吃的。據説,當時影廳裏「每個細節之處,都是設計用來將顧客的注意力轉移到食品售賣部的菜單牌上的」。

電影院重開之時,你會買上一桶爆米花嗎?
  這個模式的成功,甚至讓當時的創業者提倡:

  找一個好的爆米花攤位,再圍繞它蓋一個影院。

  我們現在會用「爆米花電影」來形容輕鬆的電影,尤其合適伴着爆米花吃着來看,娛樂放鬆。

  相對鮮為人知的是,「爆米花經濟」其實也在影響着市場上電影時長的設定。

  一般來説,如果電影時長超過 128 分鐘,就會導致晚上排片減少一場,這也意味着少了一整場的觀眾會經過小賣部。因此,電影廠一般都會將影片的長度控制在這個範圍內,再者,減少一場排片也會讓票房減少,對影廠和影院來説都不是好生意。

電影院重開之時,你會買上一桶爆米花嗎?
  直至今天,「爆米花經濟」對於影院生存來説還是非常重要。

  公開數據指出,2019 年,萬達電影的商品和餐飲銷售額達 19.26 億,佔總收入 12.48%;上海電影賣品的銷售額為 7313.42 萬元,佔總收入 6.61%;而金逸影視的賣品銷售額則為 1.8 億元,佔總比 8.71%。

  而且,和需要分賬的票房收入相比,銷售爆米花等零食以及其它衍生產品的收入則全歸影院所有,毛利率也更高。

   去電影院要不要外帶零食,是個有點複雜的問題

電影院重開之時,你會買上一桶爆米花嗎?
  ▲ 圖片來自 Cord Cutters

  正因為「爆米花經濟」,以前大部分電影院都會明文規定,不準外帶食物。這一方面是為了保護收入,另一方面也相對好控制觀影廳中的整體氣味問題。

  近幾年來,隨着越來越多媒體和觀眾關注電影院禁止外帶食品問題,相關權威也指出該規定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很多影院都撤掉了這一規定。(如果遇到類似情況,消費者可向市場監督部門投訴。)

  不過,對於氣味大或吃起來聲音大的食物,大部分影院還是會建議消費者進行寄存。畢竟,誰也不想自己身邊坐着個嗑瓜子或吃臭豆腐的觀眾。

  有意思的是,去電影院時要不要外帶零食,還真不只是個「能不能」的問題。有人會對該行為賦予更多解讀意義。

電影院重開之時,你會買上一桶爆米花嗎?
  ▲ 圖片來自 Self

  有人認為在第一次約會時,男孩主動買好爆米花和汽水,是個讓人增加好感的細節;也有人更極端,主張「不要和進電影院自帶零食的男生談戀愛」,認為這意味着男生沒有儀式感。

  雖然這些觀念略顯刻板,但無可否認的是,爆米花和電影的組合已經被浪漫化。可能是在爆米花桶中不經意觸碰兩人的手,或者是爆米花那種獨有的甜香帶來的愉悦,這些都是屬於電影院的故事。

電影院重開之時,你會買上一桶爆米花嗎?
  除此以外,由於「爆米花經濟」這一概念在西方相對普及,人們對是否應該外帶零食到電影院的討論也會出現另一種分歧。

  在 2018 年,Twitter 上就曾出現一場罵戰。《好萊塢報道》資深作者 Seth Abramovitch 發佈推文批評那些自帶零食到電影院的人:

  帶超市裏買的零食去電影院看電影簡直不能更挫更沒教養。

  該言論自然迎來眾多網友的抨擊。有人批評他這番言論聽起來「就像特權階級説的話」,也有網友直接説「明明能在超市買到,但卻在電影院付 200% 的溢價,簡直就是傻的」。

  Abramovitch 補充説,他這樣説並不是階級偏見,而是認為既然觀眾能買得起電影票,應該也能買得起零食,而這些消費都在支持當地電影院。

  雖然 Abramovitch 最初的言語過激,但他更多是從影院業者角度來看,並認為購買電影院裏溢價的零食是支持電影行業的一個方式。

  這就有點像我們現在去實體書店時面對的心理矛盾 —— 一方面很想支持實體書店,因為我們都在閒逛中發現一些舒適區外的有趣內容,另一方面,書店裏書的價格又實在比電商高太多,尤其幾本一起買下來的話差價真有點多。

電影院重開之時,你會買上一桶爆米花嗎?
  ▲ 圖片來自誠品

  這時候,我就會在將書加入「想讀」後,默默在書店消費一杯飲品或買個文具,作為對這次體驗的「答謝」。同樣道理,當我六點下班從公司一路狂奔趕七點場,買下 20 多元一瓶的礦泉水時,內心也在告訴自己這是在支持電影院。

  當然,這些都是個人選擇。無論自帶零食還是在影院買爆米花,只要不干擾的其他觀眾,能讓你最愉快地享受電影的就是最優解。

   沒有了觀影,還能有「爆米花經濟」嗎?

電影院重開之時,你會買上一桶爆米花嗎?
  ▲ 圖片來自街街電影

  因受到疫情影響,電影院在今年上半年都無法開門營業。

  為了及時清掉臨期零食庫存,同時也為 0 進賬的收入減負,很多影院從業人員都轉型做了「微商」,在朋友圈和微博上宣傳銷售電影院零食。在 2 月中旬,餓了麼甚至在外賣平台上推出「影院賣品外送」,為電影院提供更便利的銷售途徑。

  更有甚者,上影集團在今年春節之後,還開始在抖音直播帶貨美食,並不再侷限於像爆米花、薯片之類的尋常電影院零食,開始舉辦起主題式美食推廣。

電影院重開之時,你會買上一桶爆米花嗎?
  ▲ 圖片來自《新民晚報》

  在今年 5 月,SFC 上海影城就以「海派國潮,儂切過伐」為主題,在線上銷售一系列上海經典零食產品,其中包括經典的「大白兔」、上海的冰磚老字號益民的年輕化新品「熊小白」雪糕,以及從老城隍廟特產梨膏糖演變而來的梨膏露……

  起初,也是為了帶動一些門店的庫存,沒有想到效果特別好。

  上影集團相關負責人張臻説道。接下來,他們甚至準備聯合全國門店一起做不同地區的美食主題活動,也可能會將各地的美食帶給上海消費者。

電影院重開之時,你會買上一桶爆米花嗎?
  除此以外,一些影院為存活,開始將空蕩蕩的影院變成「影樓」,供人拍婚紗照。

  即便如此,無論是買零食還是做「影樓」,這些「臨時轉型」帶來的收入和高昂的房租、物業、水電煤等固定成本相比,實在微弱。

  爆米花再掙錢,票房也永遠是基礎。

  成都一位影院的負責人説道。正如最初的爆米花生意也是「流量的生意」,失去了來來往往的影片觀眾,毛利再高的「爆米花經濟」也顯得無力。

  中國電影家協會的《電影院生存狀況調研報告》指出,中國超過四成的影院表示存在倒閉的風險。據不完全統計,在 2020 年以來,現在已有超過 5000 家影視公司註銷,超過 2000 家影院倒閉。

  沒有了觀影,「爆米花經濟」也會失去魔力。

  回到文章最開始的問題,「當我們在想念電影院的時候,我們在想念什麼?」

電影院重開之時,你會買上一桶爆米花嗎?
  答案,不是觀影的沉浸,不是集體的體驗,也不是香甜的爆米花,拆開來看,它們都能被替代。

  我所想念的,應該是包括以上一切,但卻又不止於此的那份只有影院才有的完整而獨特的體驗。

  題圖來自 Pinterest,內文中的動圖均來自 Giphy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22 字。

轉載請註明: 電影院重開之時,你會買上一桶爆米花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