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對師徒”展現鮮活民警羣像,《警察榮譽》講“派出所那點事兒”

提到警察劇,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會聯想到刑偵、懸疑甚至卧底等題材,警察或多或少會被刻畫成有勇有謀、料事如神甚至高大全的“刻板”形象。正在央視8套播出的《警察榮譽》卻一反常規,從派出所的日常視角去展現基層民警羣像,有意思的是,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拼湊在一起,讓劇中每一個人物的喜怒哀樂都變得具體生動,也讓每一個觀看者,都在不知不覺中對基層警察工作有了認知與共鳴。

“四對師徒”展現鮮活民警羣像,《警察榮譽》講“派出所那點事兒”

“四對師徒”展現鮮活民警羣像

《警察榮譽》的故事可以用“四對師徒形態各異,一個所長盤活全局”來概括。劇情隨着八里河派出所中“四老帶四新”徐徐展開,講述了四個初出茅廬的見習警員在老警察的言傳身教下迅速成長,最終成為合格的人民警察的故事。

劇中,張若昀飾演的李大為與寧理飾演的老民警陳新城,一個做事熱情衝動,一個只想踏實養老,師徒二人最初相看兩厭,他們的衝突矛盾帶着點歡喜冤家的色彩。相處中,陳新城的沉穩讓李大為逐漸意識到,除了英雄主義,現實的民警工作需要腳踏實地解決羣眾問題,而李大為初生牛犢的闖勁兒,也帶動陳新城有所悟,重燃職業熱情。白鹿飾演的夏潔與王同輝飾演的程浩更像一對父女,夏潔的父親曾是派出所老所長,因公殉職。“程所”的呵護讓夏潔覺得自己成了“温室警花”,兩人展開了不斷的磨合。徐開騁飾演的北大法學碩士楊樹與趙陽飾演的“警隊實幹第一人”曹建軍,正好是一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師徒,兩人因為做事風格迥異而心生嫌隙,但最終走向了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曹璐飾演的趙繼偉與李曉川飾演的張志傑則是最為傳統的一對師徒,師父的言傳身教讓一開始看不上“小事”的徒弟,在“一步一個腳印”中實現了一個民警的成長。

隨着劇情深入,四對師徒的性格、行為方式與各自面對的困惑以及相處中的矛盾不斷髮展,碰撞出的火花構成了精彩的人物衝突,這是這部羣像劇在人物塑造上的最大特色。同時,《警察榮譽》也將民警這一職業的酸甜苦辣體現得淋漓盡致。警察題材作品總有着跌宕起伏的故事和令人印象深刻的警員角色,《警察榮譽》的故事顯得沒那麼跌宕起伏,但警察角色較之以往,則更有人情味以及更加豐富的喜怒哀樂,整部劇播出至今,鮮活的民警工作生活羣像,以及每一個人物的走向,成為牽動觀眾更新追劇的動力。

平凡所長體現基層“化解”功力

王景春飾演的所長王守一同樣很接地氣,角色時而聲色俱厲時而春風化雨,對不同的警員,也知道如何鼓勵、批評、安撫與制衡,難怪觀眾評論這個角色:如果不認識王景春,還真以為哪個派出所所長過來串戲了呢。這個有着幾十年基層工作經驗的老民警,按他自己的話説“快退休了連個三等功都沒立過”,可他卻深諳自己轄區老百姓的切實問題,以及需要採取什麼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比如,宿怨已久的村民拆遷上樓後因為一隻雞而大動干戈,王守一在出警前就意識到化解羣體矛盾不能讓武力升級,於是佈置全員:“罵不還口、打不還手,只能勸架。”化解矛盾時,王守一明白出動警力只能暫時維持秩序,真正解決積怨,就要想辦法動員兩村的前任村長出面解決問題……作為基層社會治理的中國方案,《警察榮譽》中不斷提及的“楓橋經驗”是現實中基層民警工作學習的重要內容。劇中,以王守一為代表的派出所全體幹警都在踐行這個經驗,努力抓早抓小,在小問題還沒有發展成大矛盾的時候,就努力把問題解決掉。

《警察榮譽》將重點聚焦在警察生活與工作的瑣事日常,作品於尋常處見功力。劇中,民警們每天直面的是民眾生活中最具體和現實的矛盾,對於每起警情,民警們都需要耐心應答,妥帖應對,高壓工作強度下,需要想盡各種辦法化解矛盾,在日復一日瑣碎的工作裏,解決羣眾的問題成為每個民警貫徹始終的職責與不變的初心。

在“派出所那點事兒”的細膩講述中,《警察榮譽》試圖傳達的是,做好平凡與細微的工作是警察這個職業榮譽的一部分,解決基層的矛盾,日常的紛爭,幫助與挽救身在困境的普通人,無數基層民警這樣的工作日常,才能構築起整個社會由下向上的和諧與安定,作品不但展現了我國社會治理面臨的真實狀況,也向觀眾揭示了基層治理中的“中國特色”“中國經驗”。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邱偉

流程編輯:u099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58 字。

轉載請註明: “四對師徒”展現鮮活民警羣像,《警察榮譽》講“派出所那點事兒” - 楠木軒